互聯網+小學智慧校園建設分析

時間:2022-07-19 09:07:18

導語:互聯網+小學智慧校園建設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互聯網+小學智慧校園建設分析

【摘要】教育信息化的推廣和建設為教育領域帶來了新的變革,也為教育的發展鋪就了新的發展道路。“互聯網+”的小學智慧校園建設依靠現代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改變了傳統教育教學理念和模式。本文將從校園網絡、服務平臺、云計算存儲、教學資源平臺等幾個方面進行“互聯網+”的小學智慧校園建設的探討。

【關鍵詞】“互聯網+”;小學學校;智慧校園;建設分析

隨著社會發展和經濟水平的進步,信息技術的運用已經成為當前時代的主流,為人們的生活工作帶來了極大變化。尤其在“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下,新的智慧教育形式逐漸形成。智慧校園是教育領域的一次新的變革和進步。因此教師應利用現有的信息化建設為基礎,借助現代教學信息化技術實現教育內容、教學模式、學生學習方式等多方面的完善,對教育中的“教與學”都能夠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智慧校園主要是指借助物聯網技術建立的智慧化校園,其能夠實現校園工作、學習與生活一體化環境的創設,將校園當中的各種應用服務系統作為主要載體,將教學、教研、管理和校園生活融為一體。智慧校園最初由數字化校園這一概念所引出,傳統的數字化校園僅僅是從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方面進行信息化、數字化建設,缺乏整體的規劃,常常存在信息孤島和基礎網絡優化升級困難等問題。隨著現代科學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持續發展,校園的數字化建設也實現了更新,為智慧校園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使智慧校園建設條件日益成熟。從我國目前教育發展和信息化建設的現狀來看,智慧校園的建設剛剛起步。其多是從數字化校園建設開始,多數經歷了校園網絡建設、獨立管理系統建設、平臺建設等幾個階段,最終形成了校園的信息化網絡。但其應用信息化的過程中,有著多個管理系統平臺的獨立運行和各系統數據的重復建設,缺少了中間的一體化聯動,整體應用效果不佳,容易形成數據孤島。此外,由于其中存在大量重復的錯誤數據,難以為領導決策提供相應的服務,也浪費了大量資源。

一、擴大校園網絡覆蓋范圍,提升智能運維質量

“互聯網+”小學智慧校園建設的開展,首先需要學校進行校園網絡的升級,將校園網絡覆蓋整個校園,實現網絡信號的全覆蓋。其次,學校還要輔以高水平和高質量的網絡智能安全運維,使智慧校園的建設進入高速軌道。這就需要學校提升和擴寬網絡出口帶寬,進行網絡框架的規劃,并積極提升主干網絡傳輸速率,引入無線網絡,實現與有線網絡的互補,滿足教學生活需要。再次,學校還要注意對網絡安全的建設與管理,實現網絡運維智能化監控系統的建立,以此提升校園智慧網絡管理的效果。例如,某小學為保障學校和師生的權益,提高智慧網絡建設水平,與電信運營商共同進行校園網絡的改造,采用三條線路網絡出口,接入了移動4G網絡、聯通4G、和電信200M寬帶;另有出口連接NPE設備進行負載均衡列入選擇,采用ACE流控防火墻,使其校園智慧網絡主干網絡核心實現了萬兆交換。該校還對全校教師進行了用戶身份認證,從時間、地點、人物三維進行了認證管理。為了確保學生在上課時間集中精力學習,保證教師在授課時科學利用網絡教學資源,學校在不同時段對連接網絡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真正實現了校園網絡的全覆蓋。

二、改進校園服務平臺的智慧聯動,提高服務水平

為了改進校園服務平臺的智慧聯動,小學智慧校園建設還需要不斷促進家校聯合,以原有的數字化校園平臺和移動App相結合的方式為基礎,融入企業微信、微信、QQ、釘釘等社交軟件進行一體化服務平臺系統網絡的構建,建立教師、學生、家長的社交群落。此外,學校還應制定統一的數據標準,構建統一數據平臺并實施統一身份,對原有的數字化校園平臺進行不斷升級,使其形成校園所獨有的一體式統一門戶平臺。學校還可對大數據技術進行融合應用。由于原有PC的數字化校園平臺無法滿足師生的辦公教學需求,學校可以針對教師和學生的不同角色,開發不同的數字化校園信息網,以此幫助師生簡便獲取教學資源,保證教師、家長、學生三方聯動。例如在某小學智慧校園建設當中,學校將物聯網技術引入教學,實現了教學的可視化,使校園中的每個實體實現了互聯互通。學校還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提供了個性化學習資源,并利用微信建立了微互動平臺,實現了教師、家長、學生的互動,家長和學生可以隨時關注微信公眾平臺上學校所發出來的信息,閱覽校園門戶網站的新聞動態。同時,學校也構建了微辦公和微學習窗口。微辦公中包含了內部郵件審批流程,教師能夠通過微辦公窗口進行信息的發送,包括教職工請假、榮譽申報、物品報修、資源申領在內的多項操作;而微學習平臺的功能主要以方便學生進行微課的學習為主。由于很多低年級、中年級段的學生不具備操作信息化平臺設備的能力,學校也積極開展了培養學生信息化素養的課程,促進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其中很多微課資源是屬于本校教師原創,不同學科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需要進行微課推送,讓學生能夠隨時隨地地進行知識的拓展和學習。

三、增強校園網絡云計算、云存儲服務器的功能

要在智慧校園建設中充分發揮出“互聯網+”技術的優勢,學校就應該將云計算技術、大數據技術以及云存儲云服務器引入智慧校園的網絡中。采用云計算技術能夠實現智慧校園網絡中心到云數據中心的改進升級。為智慧校園系統提供良好的運行環境,同時也能夠建設虛擬化超融合的云服務器,整合和取代目前校園所應用的服務器。學校還可搭建云虛擬機,實現云存儲和資源共享,并采用先進的虛擬化技術實現校園存儲的虛擬化。學校在進行數據存儲方面可以采用智能芬騰數據管理的方式,實現熱數據自動存儲,提高整體系統的性能。如此就能夠節省大量系統資源,也提高了系統運行的效率,在數據自動備份的基礎上實現系統安全和運行穩定性的大幅提升。

四、建立開放性教學資源平臺,打造智慧化教育

網絡中的教學資源極為豐富,包括海量的教學數據和案例以及教學方法、方案。所以學校在小學智慧校園建設的過程中還需要重視對網絡教育資源的充分利用。例如,某小學在智慧校園建設的過程中利用交互式觸摸屏一體機,幫助教師在教學中進行實地演示和抽象模型的展示。教師可借助“互聯網+”技術當中龐大的教學資源,為學生進行知識難點的可視化解讀。如在數學學科的教學過程中,在交互式觸摸屏一體機的顯示界面上,教師可以通過操作演示,幫助學生明晰數學抽象概念,同時利用一體機清晰地演示教學情境,將抽象的數學問題行具象化,讓學生不但能夠讀懂知識,同時也能夠將其實際運用到練習中,增強其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助于學生對抽象數學知識的理解。本文基于“互聯網+”的背景,探討了在小學智慧校園建設中的校園網絡覆蓋建設、云計算存儲系統、安全網絡、校園一站式服務平臺、網絡教育資源平臺的完善與應用,期望能夠為現代智慧校園建設提供一點綿薄之力。

參考文獻:

[1]王紅,丁丹紅.基于“互聯網+”的小學智慧校園建設研究[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6(04).

作者:陸旻蛟 單位: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星海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