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陪審制度及其完善論文

時間:2022-07-12 04:29:00

導語:試析陪審制度及其完善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試析陪審制度及其完善論文

論文關鍵詞:陪審制度憲法根據重新定位

論文摘要:陪審制度是一項重要的司法民主制度,但它在我國的實施卻面臨嚴重的困境。作者通過分析我國人民陪審員制度的特點和現狀,揭示了現實中陪審員“陪而不審”現象的原因,并且提出了重新定位人民陪審員制度,對其進行完善的建議。

一、陪審制度的特點

陪審制度在我國已有5O多年的歷史,歷經數次立法變遷,與其他國家的陪審制度相比較,可以明顯地看出它的獨特之處。而分析我國人民陪審制度的特點,不僅可以對其有個大體上的把握,也有助于進一步研究它的不足以及如何改善。在此,謹選取對分析其意義及完善問題最具重要性的幾點,詳述如下:

(一)陪審制度憲法依據的缺失

我國現行的1982年《憲法》刪除了“人民法院審判案件,依照法律的規定實行群眾代表陪審的制度”的內容。人民陪審制度散見于三大訴訟法之中。各訴訟法都規定了各級法院審理一審案件時,應當由審判員或者審判員和人民陪審員組成合議庭進行審理這也說明,人民陪審員在審理案件時已經成為合議庭成員,不存在外人干涉法院司法的問題,所以不違反憲法關于法院獨立行使司法審判權的規定。雖不違憲,我國的陪審制卻沒有憲法依據。參照其他實行陪審制的國家,都有其憲法依據。英美作為實行陪審制度的典范,也是以其憲法作為實施根據的。

(二)人民陪審員制度是參審制

雖名日“陪審”,并不是陪同審判,而是參與審判。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于2004年8月頒布的《決定》,第11條規定:“人民陪審員參加合議庭審判案件,對事實的認定、法律的適用獨立行使表決權。”從而使人民陪審員擁有與專業法官同等的權利。合議庭評議案件時“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意見保留原則”以及陪審員可以要求將案件提請審判委員會討論的權利,也使人民陪審員在具體案件的審判中能夠與法官相抗衡。

(三)陪審制是由法院選擇采用

1983年修正的《人民法院組織法》和三大訴訟法都規定:“人民法院審判第一審案件,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或者由審判員和人民陪審員組成合議庭進行”這一規定使陪審制度的使用具有了靈活性,陪審不再是法院進行一審必須遵循的原則,只是一種可以選擇的方式。并且法律未具體規定選擇的參照標準,因此法院在確定一審的審判法庭組織形式時,采用陪審與否,具有明顯的任意性。

(四)陪審員組成的合議庭的意見不具最終決定性

我國法院中審判委員會的存在,使陪審員的意見對最終判決的影響處于不確定的狀態。根據法院組織法及有關訴訟法的規定,法院審判委員會對具體案件的討論意見,在該院具有最終的決定意義,合議庭應當按照審判委員會的討論做出判決。因此有陪審員組成的合議庭所獨立形成的判決意見,在我國并不具有最終的決定性意義。這一點,與英美國家陪審團一旦形成判決,職業法官一般無權予以否決,形成對比。

(五)陪審員的固定化

我國陪審員的產生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選民選舉或有關單位推薦:另一種是法院直接聘任。當然,這兩種方式都不是指具體案件進行審判的陪審員,而是一種陪審資格的獲得方式。而且我國陪審員實行任期制,從而固定了陪審員的身份,使其變成一種常設的職位。

(六)陪審制度不是普遍參與

這點可以從上面我國陪審員的產生方式中也可以看出。能獲得陪審員資格的只是公民中的極少數人,理論上任期滿后可以更替,但是并不能使這種情況有根本變化。能獲得陪審資格的是少數人,少數人中能參加合議庭陪審案件的只是部分,而在這部分人中,法院又傾向于使用已有陪審經歷和經驗的陪審員。所以能實際參加審判的是極少數固定的那部分人。

二、陪審制度的現狀

我國陪審員制度在現實操作中面l臨很多的困難。立法上的諸多不足,加上現實執行上的異化,導致了司法實踐中陪審員陪而不審、合而不議的現象非常嚴重,在一些省市甚至出現了名存實亡的趨勢,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2004年人大常委會第l1次會議通過了《關于完善人民陪審員制度的決定》,和最高院和司法部出臺的一系列意見、方法、方案,雖使上述問題有所改善,但是仍然沒能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主要原因仍然是法律的操作性不強,強制性不高,實踐部門對陪審員制度適用積極性較低。這次改革雖然統一了陪審員的產生方式,由各級人大常委會任命人民陪審員,但是在選任中對候選人缺乏廣泛深入的考察及綜合能力的測評,為以后人民陪審員參加庭審,發揮積極作用埋下隱患。陪審員的職能仍然沒有得到明確。法律雖然規定了兩種法定適用陪審員制度的情形:其活經驗或者某種專業知識,而且要具有運用復雜的法律具體斷案一,社會影響較大的刑事、民事、行政案件:其二,刑事案件被告人、民事案件原告或者被告、行政案件原告申請由人民陪審員參加合議庭審判的案件。但是第一種情形過于原則化,第二種情形由于案件當事人往往不主動提出申請采用陪審制。所以適用人民陪審的案件范圍并沒有明顯地得到擴大。新的法律規定人民陪審員的任期為5年,而且沒有規定是否可以連任,并且現實中法院違反隨機選任機制的現象比較嚴重,專職陪審員還嚴重存在。《決定》要求人民陪審員一般要有大學專科以上文化程度,并且對其進行專門的法律知識培訓,大大提高了人民陪審員的文化素質,但是這些法條式或者填鴨式的培訓顯然無助于陪審員業務素質的提高。并且人民陪審員隊伍沒有規范的管理,其考核評價機制亦難以建立,審判責任難以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