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夫妻日常事務法律思考論文
時間:2022-12-23 11:40:00
導語:淺談夫妻日常事務法律思考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探討夫妻日常家事制度,界定夫妻日常家事權的含義,簡單討論夫妻日常家事權的特征以及我國婚姻法完善夫妻日常家事制度的必要性,指出我國夫妻日常家事制度的不足。在此基礎上,為建立我國夫妻日常家事制度提出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夫妻日常家事權;夫妻日常家事制度;共同財產
我國民事交往日益增多,夫妻一方因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而與第三人為民事法律行為,處分夫妻共同財產或配偶他方個人財產。現實生活中,夫妻日常家事權的確定既能夠有效地保護婚姻當事人自身的合法權益,也可以保護民事行為中第三人的合法利益。因而完善我國的夫妻日常家事制度是必要的。
一、夫妻日常家事權的概述
夫妻日常家事權是指夫妻一方在日常家庭事務中與第三人交往時所為法律行為,視為夫妻共同的意思表示,另一方承擔連帶責任。即包括了夫對妻的家事權和妻對夫的家事權。
1.夫妻日常家事權的特征
(1)產生原因具有法定性。根據法律規定產生夫妻日常家事權。
(2)內容富有特殊性。即僅限于夫妻日常的家庭事務。一般是由法律規定,而夫妻的特別約定是補充。并且側重于夫妻日常生活之必需。
(3)主體身份具備特殊性。夫妻日常家事權的主體是具有合法婚姻關系的夫妻。
2.夫妻日常家事制度立法的必要性
(1)現代婚姻家庭中夫妻平等的必然要求應具備夫妻日常家事權。這種平等體現在夫妻身份和財產關系的雙重平等。
(2)夫妻共同生活要求夫妻日常家事權,夫妻日常家事權為日常生活順利進行提供必要保障。并且可以彌補因為本人不足不能親自進行的一些事宜又必須實現自己的利益時而通過人的行為實現本人利益的情況。
(3)夫妻雙方的真實意愿和共同利益可以從夫妻日常家事權的設立中體現。夫妻雙方在正常的夫妻關系中有共同的利益,一方實施的日常生活行為通常與另一方的意志、利益相符合。
二、我國夫妻日常家事制度的不足
我國現行婚姻立法在夫妻日常家事方面存在以下不足:第一,因日常生活需要,夫妻一方處分他方個人財產將產生何種法律后果法律對此未作規定。第二,法律賦予夫妻因日常生活需要有權單獨處分夫妻共同財產,但是沒有規定夫妻對該法律行為應負何種責任。第三,法律沒有規定夫妻對共同財產的處分權的限制。第四,法律對夫妻日常家事權限的界定不太明確。
三、完善夫妻日常家事制度的對策
(一)立法層面上完善夫妻日常家事制度的對策
目前我國現實生活中經常發生夫妻日常家事糾紛,但由于立法層面法律規定的缺乏,司法實踐中會出現相同案例不同判決結果的現象。為此,筆者認為,我國在未來立法中應明確規定夫妻日常家事制度。
1.夫妻日常家事制度的適用范圍應明確規定
(1)一般性規定。第一,家庭的生存需要;第二,家庭的保健和娛樂需要;第三,家庭和夫妻各自的發展需要。
(2)排除性規定。明確不適用夫妻日常家事制度的特殊情形:第一,股票交易行為;第二,以分期付款的形式購買不動產或大額動產的行為;第三,用家庭財產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行為;第四,處理與婚姻當事人一方的人身有密切關聯的事務。
(3)限制性規定。我國可借鑒大陸法系的立法例,在法律條文中明確規定夫妻日常家事權限制的事由、內容、范圍和方式。
2.夫妻日常家事權的行使原則及其責任形式應明確規定
夫妻日常家事行為的責任形式主要為連帶責任,而輔助以過錯責任。我國民事立法應增設夫妻日常家事連帶責任的規定,當夫妻日常家事權人濫用權、超越權而又不能對抗第三人時,被人就必須承擔連帶責任。公務員之家
(二)司法實踐層面上完善夫妻日常家事制度的對策
1.法官的自由裁量權需要規范和限制
首先,法官作出任何裁判必須尊重規則并接受約束。其次,法官的裁判必須考慮量的正當性與合理性。再次,裁判文書的說理性與服眾性必須加強。其四,實行登記報告制度規范監督自由裁量權的行使。最后,法官的職業素質必須加強和提高。
2.“夫妻”身份需要嚴格按照現行法律規定界定
現實生活中以“夫妻”相稱未登記的現象非常多,但立法層面已經不再承認“事實婚姻”,因而法官在處理涉及夫妻日常家事權的法律糾紛時,就不應該也不能按照當地的習俗來認定夫妻關系,必須依照現行法律的規定嚴格界定夫妻關系。
夫妻日常家事制度在婚姻法中有著重要的價值功能,我國婚姻法中需要盡快植入夫妻日常家事制度,通過完善婚姻法及相關司法解釋。因此,在夫妻日常家事制度制定之前,理論界和實踐中對于夫妻日常家事制度的討論和研究仍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楊大文.婚姻家庭法學.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2]王澤鑒.民法總則.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3]陳棋炎,等.民法親屬新論.三民書局.1987年版.
[4]Pollock.PrincipleofContract.(Edwinfield,13thed).
[5]北京大學法學院.民事責任與民法典體系.法律出版社.2002.
[6]于慎鴻.影響司法公信力的因素分析.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4).
- 上一篇:淺談農民工工傷保險體系研究論文
- 下一篇:民商法體系相關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