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信息安全權法律保護問題探討
時間:2022-12-10 04:41:25
導語:個人信息安全權法律保護問題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科學技術和信息技術迅猛發展,互聯網和金融聯合發展的背景下,帶動了我國金融業的迅猛發展,給消費者帶來了便利的金融服務和體驗,但是在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個人信息安全問題。在互聯網金融發展背景下,個人信息與各類金融交易聯系密切,個人的身份信息、賬戶信息及資金情況,都有很大的商業價值,一些非法機構和個人在利益的驅使下,會采用各種非法手段獲取消費者的個人信息,而同時,很多消費者個人的信息安全意識不強,導致數據泄露和個人信息泄露的問題時有發生,嚴重影響到個人的消費安全和金融安全,影響到整個金融市場的正常發展,我國近些年也在加大個人信息和數據信息安全的保護力度,如何防護金融信息安全問題已經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
1互聯網金融消費者和個人信息安全概述
在互聯網金融發展中,個人信息的收集和獲取有兩種方式,可以是金融消費者在金融平臺交易的過程中主動提供的包括個人身份信息、聯系方式等在內的信息,還可以是商家借助信息技術手段收集購買或竊取得到信息[1]。分析個人信息權的內容,主要有金融消費者個人信息收集的知情權,能了解到信息收集的主體和具體的用途等;同時,消費者還有權利選擇信息的范圍及使用的方式,如果遇到個人信息泄露等問題,有權利要求賠償責任。
2互聯網金融消費者個人信息安全的問題及原因
近些年來,互聯網金融的深入發展,個人信息具有重要的商業價值,包括了個人賬戶、財產和金融交易等,導致一些不法個人和商業機構采取非法手段濫用和盜取個人信息,帶來了金融消費者信息安全問題的出現[2]。2.1互聯網金融消費者信息安全的表現。(1)個人信息不當使用問題的出現。互聯網金融發展中,用戶的個人金融信息被不正當使用,很多互聯網金融公司違背誠信原則,向其他機構提供用戶信息,或者非法使用用戶信息,缺乏對企業內部員工的管理,存在部分員工濫用用戶信息謀取私利的現象,將個人信息倒賣給他們,從中獲取利益,嚴重影響到個人信息安全。(2)不正當收集獲取個人信息。個人信息管理相關條例的制定,也規定了對個人隱私信息的采集范圍,但是互聯網金融發展模式下,用戶在注冊使用金融服務的同時,被要求采集一些超出范圍的信息和數據[3]。(3)個人信息泄露多,范圍廣。互聯網金融的不斷發展,除了金融機構本身存在信息泄露外,在互聯網環境下,用戶的信息泄露更加嚴重,互聯網在信息存儲中,多是以數據的形式存在,數據傳輸和存儲中,存在泄露問題。互聯網本身具有開放性特點,一旦發生信息泄露,其危害程度極大[4]。2.2互聯網金融消費者信息安全問題出現的原因。(1)互聯網本身存在風險性。互聯網開放的特點,使得信息的傳遞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給消費者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同時也帶來了潛在的信息安全威脅,網絡的開放性使得很多信息和數據資源可以實現共享,個人的一些信息在網上不會被屏蔽,加上金融業發展本身存在風險,加劇了個人信息泄露[5]。(2)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要確保互聯網金融的有序發展必須有完善的法律法規作為支撐,對金融企業產生一定的約束力,但是在實際的發展中,網絡發展日新月異,與之相應的法律監管制度建設卻相對滯后,無法在實際的應用中發揮作用,難以對消費者信息侵犯行為加以約束和制止。(3)個人信息保護意識淡薄。當前網絡信息技術的深入發展,金融消費者自身也存在一定的自我信息保護的意識,尤其是一些自身的網絡消費者,在這方面權益的保護方面意識較強,但是對于互聯網接觸較少的人群來講,接觸到的互聯網消費相關的知識比較少,在操作中忽視個人信息安全保護的現象大有存在,也給個人信息泄露以可乘之機。
3金融消費者個人信息安全法律保護措施分析
互聯網的深入發展,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在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的發展之下,個人的信息安全和數據安全也備受關注。但是實際發展中,人們也深受信息泄露問題的干擾,如騷擾電話,騷擾信息等,影響到人們的正常生活,嚴重也甚至帶來財產損失[6]。因此,國家要結合時展的需要,重視有關法律法規和監管制度的建設,制定與時展相適應的個人信息保護相關的法律,加強對個人信息安全的保護,減少金融風險,為互聯網金融的健康有序發展提供良好的制度和法律保障。3.1樹立大數據發展理念。數據已經成為重要的資產,尤其是在金融行業的發展中,數據的作用尤為明顯,我國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為互聯網金融體系的建立完善提供了良好的技術條件,在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發展中,也要樹立大數據的概念,做好金融數據隱私的規劃,并在時展的背景下,建立與金融業發展相匹配的IT基礎構架,確保基礎設施的安全性和可控性,從制度上和技術上保證個人信息安全[7]。3.2建立完善金融信息法律體系。首先,要完善金融隱私保護制度。立法程序比較復雜,需要一定的時間和成本,因此要重視監督管理部門的作用,初步建立科學的制度,可以通過完善一些規范性的文件,逐步完善隱私保護的法律體系[8]。其次,要加快立法進程。要用立法的形式,確保金融機構的從業資格和營業范圍等等,并重視互聯網金融消費者個人信息安全的界定,以制度的形式,要求金融機構對個人的信息在運輸和存儲中做好信息的保護;同時,還要制定個人信息收集和使用的規則,限制信息的使用范圍和場合,確保用戶信息使用的規范性。此外,還要對互聯網金融機構的義務及消費者的權利加以明確,并積極完善侵權救濟手段。如果出現個人信息安全侵犯的問題,要明確賠償的責任和制度,以法律手段加以制裁。最后,要積極吸收借鑒國外的立法經驗。在我國互聯網金融隱私權的制定中,可以針對相關的內容、范圍等,參考國外的立法形式,并結合當前我國的發展實際,規定隱私信息保護的具體內容,并對征信機構的信息利用程序加以規范,還要重視對特殊信息的保護,并對金融消費者的個人信息知情權,索賠權等加以明確,對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發展產生法律約束力[9]。3.3加強互聯網金融機構自身的信息安全防范能力。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要重視網絡隱私認證建設,法律可以賦予金融認證中心一定的監督管理的職能,重視個人信息的收集和使用的規范管理,確保互聯網消費者個人的信息安全。另外,要重視金融機構自身的內部體系建設,引導互聯網消費者自身重視權益的保護意識,加大安全防范的宣傳力度,引導個人消費者養成良好的互聯網使用習慣,在金融服務使用的過程中,重視自身的信息安全保護。在風險控制方面,要完善內部的信息通報和快速應急處置機制,以應對互聯網消費金融的詐騙、套現或用戶賬戶盜取和冒用等風險。[10]3.4明確監督管理部門的職責。金融監督管理部門在實際工作中,也要重視互聯網金融消費的權益保護,必須重視消費者權益保護機構的建設,才能確保整個金融市場的有序健康發展。在金融消費權益保護中,最重要的就是重視信息安全的保護,在建立相應的信息安全規范制度的同時,還要重視開展金融信息保護工作,重視發揮金融機構的監督和管理,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大數據發展的背景下,還要重視做好個人數據庫的管理,以免出現個人信息濫用的問題,加強監管。3.5完善侵權救濟手段。個人信息安全問題的出現,影響的是個人的財產和自身的安全,尤其是在信息財產化的背景下,個人信息遭受到侵犯時,要采用有效的侵權救濟手段,保護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保證個人的合法權益。
4結語
綜上所述,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的深入發展,對社會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為人們理財等行為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是帶來的個人信息安全問題也備受關注。在新的發展背景下,要結合當前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實際情況,分析個人信息安全的具體內容,分析個人信息泄露的原因,重視互聯網金融消費者個人信息安全權法律保護。
參考文獻
[1]王琳雯.互聯網金融創新下侵犯消費者權益的刑事風險分析———以網絡借貸為視角[J].山西警察學院學報,2018,26(4):26-30.
[2]張爾婳.互聯網金融消費者安全權構建研究[J].海南金融,2018(9):29-37.
[3]李婧劼.金融消費者信息安全權法律保護研究[D].西安:西北大學,2018.
[4]曾威.論互聯網金融消費者的安全權及其保護[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38(1):39-43,48.
[5]宋雨晴.金融消費者個人信息權法律保護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17.
[6]王曉紅.互聯網金融消費者個人信息安全權法律保護問題探討[J].北方金融,2017(2):63-66.
[7]何穎.數據共享背景下的金融隱私保護[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19(1):85-91,144.
[8]肖乃雙.金融消費者信息安全權法律保護問題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6.
[9]胡旭烽.金融消費者信息安全權保護研究[D].上海:華東政法大學,2016.
[10]宗楠.基于產業鏈視角的互聯網消費金融的風險及監管研究[J].長春金融高等專科學報,2017(2):65-69.
作者:陳曦 單位:長春金融高等專科學校經濟管理學院
- 上一篇:胎兒權利保護制度的立法與完善
- 下一篇:事實婚姻與非法同居制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