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法律分析論文
時間:2022-09-30 03:46:01
導語: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法律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信息披露存在法律風險
銀行在出售個人理財產品后,應當按照國家監管部門規定履行嚴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同時向投資者披露完整的資金運用和收益情況的真實信息。然后商業銀行常常將投資者的理財資金交付給信托公司統一管理,商業銀行僅僅負責信托業務,導致若信托公司未按時間規定向商業銀行披露真實完全的信息,個人理財的投資者將很難把握資金去向。因此,銀行只能利用與信托公司簽訂的合同來約束其信息披露職責,這種方式導致信息披露往往要經過兩層關系才能落實到投資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監管難度。
(二)業務法律規定模糊不清
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立法項目仍處于較低層次,有關的法律法規仍不夠健全,更新速度嚴重滯后,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快速有利發展。一些有關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規章制度未對銀行和投資者之間的利益法律關系做出有效調整,在雙方權利和義務方面沒有清晰的界定。因此,我們應該積極調整這種不完善的法律制定,并將其上升到國家立法層面,以嚴格的法律制度約束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中的法律法規和權利義務,使銀行、投資者以及相關金融部門承擔相對應的法律責任,這樣我國的個人理財業務才能得到更好發展。
(三)金融監管體制嚴重滯后
當前,我國商業銀行的金融監管部門主要包括銀監會、證監會和保監會。但是監管部門職權的不合理分配,監管協調中不明晰的法律依據,在兩者的共同影響下就產生了不同的監管主體出臺不同的監管標準和措施的問題。與此同時,個人理財業務的法律法規在各監管機構范圍內沒有做嚴格的協調,因此產生監管過度與監管力度不足并存的趨勢。各金融監管部門雖然屬于相同級別,但是缺乏協調一致的金融監管機制,存在較大程度的利益沖突問題,在產生糾紛問題時必然導致推卸責任等現象發生,說明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金融監管制度需要完善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二、完善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途徑
(一)強化個人理財業務的法律維護
只有明晰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性質,才能最終破解個人理財業務的法律維護問題。同時我們可以根據個人理財業務的性質不同,將個人理財的業務類別做暫時性的劃分,以方便在業務辦理和進行的過程中做到協調統一。
(二)完善理財業務的信息披露制度
與金融業務發展迅速的國家相比,我國的個人理財業務的投資者風險識別能力和承受能力相對較差。因此,商業銀行理財人員應及時有效將相關信息向投資者披露,以確保客戶切身利益的維護。在出售理財產品的過程中,應積極規避過分夸大理財產品的最高收益率,同時切實按照金融管理部門規定向投資者強調有可能帶來的金融風險,并對不同的理財產品的風險等級做出明確的劃分,如實地讓客服獲悉理財過程中存在的風險。
(三)加強對個人理財市場的金融監管
由于我國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的分業機制,導致我國的金融監管出現監管不嚴或監管不力等現象,要想完全改變現存在的分業監管問題困難重重。但是我們可以在現有條件下對實行監管機構內部進行專業化、細致化的分工處理,制定出與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金融監管協調一致的風險控制部門,達到專業化監管和協調監管的有機結合。
三、結語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仍停留在發展的初級階段,許多相關的規章制度不夠完善,許多地方仍需加強。因此,我們應不斷更新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有可能存在的法律風險問題,同時不斷的填補法律缺陷和漏洞,明晰我國個人理財業務的法律本質,積極向社會公眾和投資者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同時加強對個人理財業務的金融監管制度,從而使我國的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更好更快更健全的發展。
作者:殷鳴燦單位:沈陽師范大學
- 上一篇:財產權理論視角下的法律保障機制論文
- 下一篇:水務局精神文明工作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