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合同能源管理法律問題研究

時間:2022-06-12 09:19:22

導語:我國合同能源管理法律問題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國合同能源管理法律問題研究

摘要:合同能源管理,有利于為我國可持續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技術支持,但其在我國的發展遇到很多問題,需要社會各方面的關注和支持。

關鍵詞:合同能源管理;融資困難;第三方認證

一、概念

合同能源管理是指節能服務公司通過與用能單位簽訂服務合同,約定給用能單位提供節能改造等相關服務,并從改造后的節能效益中收回投資成本并獲得額外收益的一種能源效率改進機制。它是一種能給合同雙方都帶來能效提升利潤的契約機制。

二、我國合同能源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國是在20世紀90年代末引入合同能源管理機制,目前節能產業已初具規模,但仍存在許多問題亟需改進。

(一)市場問題

市場從業主體———節能服務公司實力弱小。合同能源管理雖然被引進中國有二十多年的時間,但很多企業對這一機制的認識程度并不高,很多甚至沒有聽說過。由于現階段我國合同能源管理的節能服務公司還沒有成長起來,多是小公司,資金實力弱小,導致一些企業對該制度項目管理模式持懷疑的態度。而市場行業的發展變化又會出現很多不確定的因素,致使用能企業不敢冒風險將節能改造項目交給節能服務公司。市場認識程度低及風險的不確定性制約了合同能源管理的發展。

(二)項目資金短缺

任何項目的成功實施最重要的就是資金的支持,融資困難也成了合同能源管理的最大障礙。

1、中小企業,資金實力弱,無可擔保物,使得銀行等金融機構覺其信譽低,不愿貸款給他們。

2、合同能源管理項目是先投巨資后回報,且短期內看不到收益,但負債卻很高,存在很大的風險性。

3、即使在合同期內產生了收益,銀行等金融機構根本無法查實其真實性,所以更不愿為其提供貸款。

(三)法律法規、政策扶植不健全

1.賦稅沉重是導致合同能源管理發展滯后的重要原因之一。雖然我國在2010年4月2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改委等部門《關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進節能服務產業發展意見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規定了將合同能源管理及節能服務產業的發展納入國家能源發展政策,但對于該《通知》,各地方還沒有制定與之相應的稅收優惠政策,所以該《通知》并沒有起到所期望的作用。

2.法律法規及相關政策不健全。缺乏對節能服務和用能單位的法律法規及政策激勵機制,如缺乏對節能服務公司市場準入的法律規定;對節能服務公司的服務水平、能耗改造缺乏評價標準及能耗檢測制度,致使其經營不規范,影響行業的健康發展。

(四)技術不成熟

合同能源管理技術要求相關管理技術人員對該項目的整個節能產品的技術問題及項目實施過程中的管理問題進行全方位的了解。

1、我國很多節能服務公司本身企業弱小,自己又缺乏相關的技術,大多沒有經驗,能源管理合同周期長,對市場風險的評估不夠。

2、我國現在的合同能源管理市場還缺乏權威的能效檢測機構,這使得那些用能企業很難相信節能服務公司的技術水平。

三、解決對策

(一)市場問題的解決

1.完善節能服務公司的市場準入。通過《公司法》、《能源法》等以法律法規形式確定能源服務管理行業的資金條件、技術條件、人員要求、市場準入及行業規章。讓有資質的節能服務公司進行企業備案,以方便管理和加強企業信用監督。

2.建立第三方審核認證制度。在節能服務公司與用能企業之外委托第三方權威機構對節能進行監督和評估,該機構也要對其所評估鑒定的機構和結果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第三方認證評估機構的建立和發展不僅可以打消用能企業的質疑,消除能源效益確認方面的不確定性,也為銀行貸款融資準備了基礎。

3.提高信用評價和企業認知程度。制定節能服務公司信用評價制度,制作信用記錄,提高其信用等級,為用能單位接受施工項目和金融機構提供融資參考。加強宣傳,提高合同能源管理的認知度。

(二)完善融資渠道,規范融資環境

我國的節能服務公司的融資主要靠商業銀行的貸款,但銀行又因企業信譽低不愿意給付貸款。為此,國家要不斷地為能源管理帶來項目融資提供“福利”政策,我們也要不斷創新融資渠道,搭建融資交易新平臺,開拓節能服務公司融資向國際支持、融資租賃、股權融資方面發展。

(三)完善相關政策法規

1.通過運用法律手段建立合同能源管理法律制度,促進行業規范發展;規避合同風險;可以學習國外,即在我國《能源法》中規定相關合同能源管理的法律規范,明確其市場準入、項目模式及合同方的法律責任,

2.完善政府政策指引,國家提供專項補貼基金、獎勵措施對合同雙方進行扶持;加強節能政策宣傳和政策引導,擴展多領域的合同能源管理項目,使用能單位都能認識合同能源管理項目并應用該項目進行能源改造。

(四)完善技術措施,培養相關人才

1.完善能效檢測,建立權威的能效檢測機制,培養專業的第三方能效檢測機構,進行權威檢測,并對檢測結果負責。

2.培養大量的相關技術人才;同時,還要不斷地吸引外資,學習引進國外先進的合同能源管理技術和有效的管理經驗,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創新合同能源管理在我國的發展。

作者:蔡志麗 畢曉博 單位:河北大學政法學院

參考文獻:

[1]張輝.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創新與法律應對[J].生態經濟.2010(9).

[2]曹鵬,曾逸淼,何昆俊.中國合同能源管理法律制度問題[J].經濟與法.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