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活垃圾法律問題研究
時間:2022-01-11 03:01:33
導語:城市生活垃圾法律問題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國將這一概念定義為:在城市日常生活中產生的失去原有作用的物品或者在城市建設中產生的廢物,以及法律層面視為生活垃圾的廢物。根據對這些垃圾的處理方法的不同將垃圾分為:食物垃圾、普通垃圾以及危險垃圾。這一分類簡單通俗易懂,食物垃圾通常分解較快,容易散發惡臭,污染空氣;普通垃圾是由商業活動,機關辦公或者其他工業活動產生的;危險垃圾往往指對自然環境造成嚴重危害對廢物如:廢舊電池及其他化工品。我國對于垃圾的分類起步較晚,適用這種簡便的分類。這種對垃圾的分類是從我國城市發展實際情況出發,與我國的國情相結合,有利于對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的處理。
二、我國城市生活垃圾污染防治立法現狀
我國的城市生活垃圾污染防治立法已初步形成了以憲法中關于環境保護的規定為基礎,包括環境保護基本法、單行污染防治法以及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以及其他法律文件中相關規定的法律法規體系。《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于1989年通過并于公布之日起施行。在25年之后通過修訂法,修訂后的環保法對各種污染環境的行為作出嚴格的規定。《環保法》是我國環境保護的基本法律,其中關于污染防治的基本原則以及針對生活垃圾的相關制度是我國建立城市生活垃圾污染防治立法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關于城市垃圾污染防治的單行法有《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該法于1995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的污染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垃圾再回收再利用率也不斷提高,城市環境較之前有很大的進步。但依然存在一些問題,我國城市生活垃圾處理還處于初級階段,各個城市之間發展存在差距,形勢依然不容樂觀。2013年通過修訂后的《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該法在制度、管理機構、法律責任等方面做出突破和創新,該法的實施為我國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保障,將極大地促進城市生活垃圾污染防治事業的發展。為了加強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改善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于2007年通過《城市生活垃圾管理辦法》,該法在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的防治工作的各個方面都有相關規定,彌補了之前法律在治理措施方面的缺失。規定了從事城市生活垃圾經營性清掃收集運輸服務的企業需要取得行政許可,提高了相關企業的準入門檻。該法同時規定了對單位和個人違法的相關處罰,有利于規范單位和個人遵守法律法規。該法在指導工作層面對治理城市生活垃圾起到了巨大的作用。2017年通過的民法總則中確定了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于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的原則,該民法總則的規定對未來環境保護起到了展望的作用,對未來環保法對修改起到了指導性意義的作用。
三、我國城市生活垃圾污染防治立法中存在的問題
(一)城市生活垃圾的數量控制、提高資源回收率和減少危害的制度和程序不具體。我國相關環保法已經明確城市生活垃圾的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的原則,促進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發展,但是,我國這些年一味的追求GDP的增長,沒有充分考慮到因經濟的發展帶來的環境破壞和由此產生的嚴重后果。領導者和生產者有這樣一個觀念:先追求發展后解決環境問題,在這樣的觀念的領導下,往往導致環境問題愈發突出。與領導者生產者一樣,我國公眾同樣存在對環境保護缺乏認識的問題,這些往往導致了立法者在制定法律時對環境治理的不重視。(二)我國現行法律法規對約束居民行為方面存在缺陷,僅僅從宏觀層面做出規定,沒有對應的具體操作進行執行。現在很多居民社區都有對垃圾回收進行分類,但是沒有相關處罰措施,很多居民為了方便,并沒有將垃圾進行分類就隨意棄置,這往往導致垃圾分類流于形式。我國法律在監督管理這一塊還處于空白,這往往導致環境問題的愈發嚴重。此外,廢舊電池,大件廢舊家電等廢物不僅環境污染嚴重而且還不容易回收,居民不知道如何處理,往往隨意丟棄,我國法律應該做出規定指引居民做出正確的行為。(三)我國公民的環境道德水平和資源利用意識仍然有待提高。這些城市生活垃圾已經對環境造成巨大的危害,但是城市居民沒有意識到,也就沒有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護環境。城市生活垃圾的危害具有多樣性的特征,因此要加強宣傳,使城市居民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從而激發居民的主動保護環境的意識。
四、我國城市生活垃圾污染防治的完善建議
(一)提高固體廢物的回收利用率有利于促進城市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由中央制定《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相關條例》,該條例的制定為其他資源回收利用立法提供了基礎,我國現階段應當把資源綜合利用相關立法納入法制軌道。資源的回收利用,變廢為寶不僅僅可以解決垃圾問題,還有效提高我國的經濟發展,我們應該對現有的資源回收綜合利用的各項優措施系統分析和研究,出臺與我國經濟制度相適應的再生資源回收相關措施。明確資源回收主管部門及其職能,理清政府和企業在資源回收利用中的各自的職責,避免出現互相推諉的情況。(二)出臺與《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相適應的地方性法規或政府規章各個地方應當結合地方經濟發展情況以及環境污染程度,制定相應的城市生活垃圾的管理措施,彌補法律中的空白。地方性法規或政府規章可以按照垃圾性質構成不同,對垃圾分類做出具體規定,不同的垃圾適用不同的處理措施,可以有效解決不同垃圾混雜造成的污染,也可以解決垃圾再回收利用困難的問題。明確垃圾的分類收集,并積極落實到各個居民社區,垃圾分類收集不僅有利于提高廢品回收率,而且可以減少生活垃圾帶來的污染。我們經常可以看到發達國家街道、社區基本都采取這種方法。(三)全體居民制造和產生城市生活垃圾,進行生活垃圾處理涉及廣大城市居民的利益因此,想要讓居民支持和配合環境污染治理工作,必須從各個層面進行居民環境素質教育,提高居民的保護環境的意識。
筆者認為:首先,應該從中小學抓起,從小培養孩子的環境保護意識,采用多種形式開展教育,便于孩子理解,讓孩子認識到當前環境保護問題的嚴峻性;其次,在民居社區開展通俗易懂的宣傳教育工作,充分利用現代網絡、媒體對生活垃圾的危害進行宣傳,讓城市居民認識到自己是垃圾治理工作中的主人公,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保護環境。在公眾發現城市垃圾問題的嚴重性以及垃圾對自己生活的影響后,將有利于提高公眾的環境意識。
[參考文獻]
[1]朱能武.固體廢物處理與利用[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2]何文初.我國城市生活垃圾污染防治的立法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3.
[3]王明運.清潔生產法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4]何川,付麥粒.我國城市生活垃圾污染防治的法律對策研究[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9.
作者:陳承煌 單位:吉林財經大學
- 上一篇:生態環境法律保護論文
- 下一篇:淺析電子人法律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