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依法治校問題與對策

時間:2022-09-20 02:58:33

導語:高職院校依法治校問題與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院校依法治校問題與對策

摘要:依法治校作為新形勢下學校管理現代化、科學化的重要標志和內在要求,已成為各高職院校教育管理創新型的實踐和探索。但就目前現狀來看,高等院校在依法治校的進程中依然存在諸多問題。因此,全面推進依法治校、建設現代學校制度就顯得尤為迫切。對此,應積極探究依法治校的策略,以使依法治校真正落到實處。

關鍵詞:依法治校;高職院校;法制建設

近年來,隨著全面依法治國方略的深入推進,教育領域也加快了建設現代學校制度、全面推進依法治校的步伐。全面推進依法治校是學校教育教學改革與發展的必然趨勢,是新形勢下學校管理現代化、科學化的重要標志和內在要求。高職院校作為教育領域的一塊重要領地,近年來取得了快速的發展,但與此同時,管理不當、管理無序的矛盾也日益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高職院校在管理過程中缺乏約束機制和法制規范。因此,在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進程中,高職院校急需一種高效、科學的管理機制,以推進學校的可持續發展。下面,筆者從問題出發,以問題為導向,在分析這些問題的基礎上,結合自身工作經驗及調研感悟,提出些許意見與對策,以期能夠為高職院校依法治校盡綿薄之力。

一、高職院校依法治校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依法治校意識淡薄。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思想決定行動。推進依法治校首先必須要從思想高度重視。但就目前了解的一些情況來看,因為很多高職院校都是由中職學校升格而來,學校領導干部很多都保留了中職的學校的管理思維,對依法治校重要性認識不足,法治意識比較淡薄,在學校管理中主要依靠行政手段,權大于法,還存在“官本位”“一言堂”,遠沒有運用法律手段開展管理工作的意識,“人治”大于“法治”,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的現象時有發生。(二)法制建設相對滯后。依法治校的前提是有法可依。這里的“法”除了國家和政府層面的“法”以外,更應包含體現學校特色,根據學校實際制定的各項規章制度。但現實情況是很多學校規章制度不夠健全,學校的法制建設不全面、不系統,法制建設滯后,落實不夠。比如,有些高職院校規章制度陳舊,沒有及時進行修訂,致使一些新情況發生后無章可循;有些高職院校規章制度不健全,未能覆蓋學校各項工作,致使在一些工作中遇到問題后無章可依,只能“人治”代替“法治”;有些高職院校雖然制定了大大小小的各類制度,但真正落實卻大打折扣,有章不循、違規辦事的現象時有發生,使得制度流于形式,嚴重影響了依法治校的效能。(三)教職工法律素質有待提高。教職工隊伍是學校各項工作得以順利開展的重要保障。依法治校的順利開展與推進需要教職工自覺依法治教、依法管理、依法辦事,這就對教職工的法律素質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但就目前高職院校教職工隊伍的現狀來看,普遍存在重教育教學與科研能力的提升而輕視法律法規學習的情況。師生之間、教職工與學校之間一旦出現矛盾,往往找不到科學、有效的方式解決,給校園安全留下隱患,也影響了對學生的法制教育,嚴重制約了學校依法治校的推進。(四)民主管理機制不全。民主管理是依法治校的內在要求,推進依法治校必須開展民主管理,落實師生的權益,保證師生享有知曉權、參與權、表達權、決策權、監督權,實現好、發展好、維護好師生的根本權益,共建和諧校園。但很多高職院校民主管理的實行并不盡如人意。如有些學校雖然成立了教職工代表大會,但配套的制度與工作機制并未建立,致使教職工代表大會不能有效發揮其應有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的作用;有些學校校務公開、政務公開制度不健全,或校務公開、政務公開形式單一、內容不全,校務公開、政務公開流于形式;有些學校缺乏有效的師生意見反饋渠道,學校決策脫離師生需求,未能體現師生利益,造成師生對學校工作的不理解和不支持,依法治校也因此淪為一句“空話”。

二、高職院校依法治校對策建議

(一)轉變觀念,增強依法治校重要性的認識。俗話說:“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高職院校全面推進依法治校,學校領導是關鍵,學校領導增強法治意識、轉變管理理念是基礎。教育主管部門應自上而下,以政治任務的形式對各校依法治校工作提出要求,同時加強對學校領導的法制培訓,為學校依法治校工作提供專家和智力支持,增強學校領導依法管理、依法辦事的能力。學校領導應與時俱進,適應新形勢要求,增強依法治校重要性的認識,轉變管理理念,打破官本位、一言堂的管理模式,自覺、主動學習法律知識,以法治精神、法治思維、法治方式開展工作,在師生中起模范帶頭作用,形成全校師生學法、知法、用法的良好氛圍。(二)與時俱進,完善規章制度建設。依法治校首先必須有法可依。目前,我國現有的指導高職院校具體實踐的操作性文件還比較少,不能涵蓋高職院校事務的方方面面,學校內部的“立法”工作顯得尤為迫切。因此,推進依法治校,除了要遵循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職業教育法等國家教育部門出臺的宏觀指導性法律法規外,還應在國家法律法規的框架下,結合自身發展的實際情況,在廣泛征詢師生員工意見和建議的基礎上,與時俱進,加快推進學校法制建設,建立與完善既體現時代特征又極具職教特點和學校特色的規章制度,推動學校工作有序步入法制化軌道。(三)加強教育,提高師生法律素養。師生員工在依法治校進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其法律素養的高低直接決定著依法治校工程推行的深入程度。而當前高職院校師生員工的法律素養都與依法治校的需求不相適應,加強其法制教育勢在必行。各校應增強對師生員工法制教育的認識,從重專業能力提升輕法制學習與道德教育的誤區中走出來,通過創新法制教育方式,創設法治文化氛圍,創立法律知識考評機制等手段加強對師生員工的法制培訓與教育,實現師生員工從“被動學”到“主動學”,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提高其法律素養,讓學法、用法成為師生員工生活、工作中的一種習慣。(四)民主管理,突出以人為本理念。依法治校、以人為本是現代學校管理“剛”“柔”相濟的兩個方面。高職院校實施依法治校,應堅持師生的主體地位,恪守以人為本的理念,全面推行民主管理,完善民主管理機制,通過教職工代表大會、學校工會、學生團體等組織形式暢通師生意見渠道,問策于師生,調動廣大師生員工參與學校事務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依法保障師生員工參與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權益,切實維護好廣大師生員工最直接、最現實、最根本的合法權益,實現管理的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完善校務公開機制,全面落實校務公開,在管理中堅持做到將辦事制度、辦事程序、辦事結果等內容向全體師生員工進行公開,最大程度提高學校工作的透明度。按照規范、廉潔、高效的原則,合理設置校內職能部門,完善學校內部治理結構,提高職能部門依法辦事能力。(五)法德互補,構建法治與德治的統一。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道德是照亮全面發展一切方面的光源。”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地方,“德”之地位不言而喻。全面依法治校并不排斥“德治”,加強道德教育,以德立校、以德育人是任何學校任何時候都應堅持的使命。新時期,全面推進依法治校,應堅持法德互補,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將法治與德治結合起來,在開展法制教育的同時,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開展德育,以良好的德育成果助推法治精神建設,為全面依法治校創設優良的人文環境。

總而言之,依法治校是一項系統工程,任務重,責任大,不容松懈。高職院校在實施依法治校過程中要結合自身實際,有的放矢,使全面推進依法治校成為一種高度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以依法治校的深入推進打造出領導干部依法管理、教職工依法治教、學生遵紀守法的良好育人環境,為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潘旭.高職院校依法治校困境分析及改進措施[J].教育與職業,2017(9).

[2]尚衍莉,王紅.淺析高職院校在實施依法治校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6(34).

[3]張海芳.職業院校依法治校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7(4).

[4]張松坡.高職院校依法治校中的問題及對策[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1(3).

作者:鄒升柳 朱成菊 單位:瓊臺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