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股權激勵機制問題研究

時間:2022-09-20 02:54:05

導語:企業股權激勵機制問題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企業股權激勵機制問題研究

摘要:股權激勵機制提高了企業資源的配置效率和核心競爭力。本文通過對股權激勵機制在運用中存在的內部與外部問題進行剖析,旨在通過完善公司內部治理結構以及改善外部條件等方法使得股權激勵機制更好地促進企業發展。

關鍵詞:企業;股權激勵;內外部問題;措施

一、股權激勵機制概述

(一)含義及現狀。股權激勵,也稱為期權激勵,該機制通過賦予員工部分權利,使員工能夠參與公司決策,從而鼓勵員工實現業務目標,實現公司的價值最大化。2018年10月26日通過了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的決定,“將股份用于員工持股計劃或者股權激勵”,這是股權激勵首次寫入公司法,完善了股權激勵的內容,延長了持有回購股份期限,意味著公司將有更多的自主權,推動資本市場穩定健康發展。

二、我國企業股權激勵的現存問題

(一)內部問題1.股權激勵制度設計不科學。首先,行權期限過短。大多數企業僅將股權激勵計劃當作一個短期手段,過短的股權激勵期限容易導致高管的短期行為。其次,行權價格過高。目前,我國企業的股權激勵模式單一,且現階段行權價格過高,導致受激勵對象無法真正獲得好處。再次,股權激勵供給不足。在對經營者的激勵中,大多數公司實施傳統的“工資獎金”方法,極少使用其他激勵措施。2.業績評價考核標準不健全。業績考核體系是評價公司運行狀況的重要手段,其有利于提高公司的生產經營效率,更好地實現公司目標,是股權激勵計劃尤為重要的一環。我國企業一般采用財務指標來衡量一定時期內經營者的績效水平,尚未形成科學和綜合的績效考核體系,且無法從各個角度展示公司在業務流程中的真實情況。(二)外部問題。1.職業經理人市場發育不成熟。目前,中國職業經理人市場發展與發達國家之間仍存在較大差距。大多數情況下,高級管理人員是通過普通的行政手段任命,市場很少或根本沒有公開競爭。即使業績沒有顯著增加,公司經理也很難被解雇,這也是股權激勵效應不顯著的原因之一。2.配套的法律法規政策不完善。股權激勵制度的實施必須得到法律法規的支持。但因為股權激勵機制在我國發展時間較短,可借鑒的實踐案例較少,我國相應的法律法規并沒有形成完善的體系,公平激勵必須達到預期效果,降低企業的成本,緩解所有權與經營權之間的矛盾,就需要有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

三、我國企業股權激勵機制的解決對策

(一)內部完善。1.制定科學合理的股權激勵方案。首先,延長行權期限。將股票期權與其他激勵方式靈活搭配起并擴大激勵對象的范圍,將企業的長期目標與短期目標相結合,提升激勵的有效性。其次,應建立合理的行權價格,以激勵和約束激勵對象。再次,擴大激勵范圍、提高激勵比例。2.建立科學合理的績效考核體系。在當前形勢下,企業應加快建立更加合理的績效評估體系,以最大限度地發揮股權激勵的作用。在設置考評指標時要結合自己發展的實際情況,切忌生搬硬套將他人的制度體系。在評估指標的制定中加強橫向和縱向比較不僅符合同行業的發展水平,而且還與公司以前的業績水平相結合。因此,可以更全面系統科學地評估績效,從而使得考核結果更加準確合理。(二)外部完善。1.進一步完善我國職業經理人市場。股權激勵手段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經理人市場的建立健全,只有在合適的條件下,股權激勵才能發揮其引導經理人長期行為的積極作用。經理人的行為是否符合股東的長期利益,除了其內在的利益驅動,同時受到各種外在機制的影響,很難與股東的長期利益保持一致,很難使激勵約束機制發揮作用。2.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體系。股權激勵的實施需要一個完整的法律體系,并且可以在實踐中有效實施。現階段股權激勵應該通過更高層次的法律和有關股權激勵的原則性條款進行調整。適當簡化股份回購的決策程序;增加公司在公司持有的最大股份數量,并延長公司持有回購股份的期限。

股權激勵機制尚處于起步階段,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應從外部環境的改善和治理以及企業的內部結構出發,從實施股權激勵機制的軟環境入手,只有全面制定發展規劃,才能真正發揮股權激勵機制的作用,促進公司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孫亞洲.我國上市公司高管股權激勵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經濟研究導論,2012.

[2]張東旭,張姍姍,董小紅.管理者權力、股權激勵與盈余管理———基于傾向評分匹配法和雙重差分法的分析[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6,38(04):114-124.

[3]余倩.我國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問題及對策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17,(12):78-79.

[4]周仁俊,高開娟.大股東控制權對股權激勵效果的影響[J].會計研究.2012,(05).

[5]梁鳳梅.內部控制水平與債務資本成本研究中國市場[J].2015,(22):61-62.

[6]楊石寶,葛菁.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經濟研究導刊,2014.

[7]肖曉月.淺析我國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現狀、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會計師,2016,(03):27-28.

[8]梁華青,蔡麗杰,汪婷婷,張洪珍.H公司股權激勵模式研究[J].時代經貿,2016,(30).

[9]徐海峰.高新技術企業股權激勵與創新投入的協同效應研究[J].科學管理研究.2014,(04).

[10]張藝瓊,馮均科.合約特征、高管股權激勵與公司內部控制有效性———基于傾向得分匹配法的實證檢驗[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8,40(04):86-100.

作者:岳思佳 單位:西安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