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摩法庭在法學教學的運用

時間:2022-09-13 05:34:13

導語:觀摩法庭在法學教學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觀摩法庭在法學教學的運用

現階段,法學專業必修實踐教學內容中有一種活動被忽視,那就是觀摩法庭,本文將著重從觀摩法庭在法學實踐教學中的應用為視角展開論述,為開辟法學的新型實踐教學方法提供參考。

一、觀摩法庭的內涵及特點

觀摩法庭是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檢察院,為了規范庭審活動以及進行法制宣傳,除參與審判案件的司法人員及當事人外,組織其他司法人員以及群眾旁聽案件的審理,案件嚴格依照訴訟法律程序以及《人民法院組織法》、《人民檢察院組織法》等法律規范進行開庭審理案件的活動。本文探討的觀摩法庭是狹義的涵義,僅指由在校法學大學生作為主要旁聽主體參與觀摩庭審的活動。觀摩法庭是真正的庭審,但是由于其“觀摩性”而又與一般的庭審(特別是模擬法庭)或者其他的法律實踐活動有著不同特點,總結觀摩法庭可以發現其特點如下:

1.更加規范的庭審活動。筆者作為一名兼職律師,在法律實踐中參與并認真觀察過許多庭審,發現在案件數量占絕對多數的基層人民法院,其庭審非常不規范。例如,合議庭成員不到庭的開庭,普通程序中隨意更改開庭時間、地點,開庭前不告知當事人訴訟權利和義務,導致當事人超期舉證、反訴等,更有甚者,讓當事人在有關送達回證上簽收法律文書,說是隨后送達,結果讓當事人在沒有接到有關法律文書的情況下喪失訴訟權利等。觀摩法庭由于往往有許多專業人士(有多年實踐經驗的法律工作者例如法官、檢察官和律師,以及法學院系的師生)參與,所以法院一般會比較重視,也更加認真。庭審程序會嚴格按照有關訴訟法的程序性規定規范地進行。

2.更加真實性以及直觀性。模擬法庭與其它一般法律實踐活動,例如案例分析課程往往更像紙上談兵,學生從法理或者法律的直接規定去想象理解法律實踐,對真實的法律實踐似懂非懂,很難客觀地認識法律實踐。例如在模擬法庭上,指導教師往往會將實踐中存在爭議的法律事實更改為確定無疑的法律事實,以便于學生在模擬法庭的結尾能夠做出“客觀公正”的判決,豈不知在真正的法律實踐里,法官往往需要去偽存真,判決很難絕對的“客觀公正”。所以真實的模擬法庭往往會與客觀的法律事實完全的一致,學生對法律事實的判斷由于真實而難以判斷,在使用法律上會更加的難以取舍。這就是真正的法律案件。

3.成本最低且教育效果更佳的法律實踐教學活動。教學活動中的模擬法庭需要學生經過為期超過一個月的排練,當然也需要教師不斷地指導學生,其間會花費師生較多的時間。對參與學生來講,其花費了大量的時間,能夠接觸到庭審的程序,了解庭審程序方面的知識;但是對其他觀看模擬法庭的同學來講,其看到的庭審卻往往還不如觀摩法庭“程序正確”,實體的法律應用方面也由于師生對案件的修改而更加簡單沒有爭論性。從兩種庭審的投入比較看,前者花費了大量的時間甚至物質,從教育效果看,模擬法庭對學生的影響較為局限。而觀摩法庭對所有參與的師生來講僅僅是花費點路費而已,但是能夠讓觀摩者接觸真實的法律案件以及庭審程序,比之模擬法庭中由于指導教師對法律實踐的缺乏以及學生對法律實踐的無知,更能夠體現“正確”以及“客觀”的庭審效果。

二、觀摩法庭舉行的方式

觀摩法庭作為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檢察院組織的活動,一般都在人民法院正規的法庭舉行,其活動目的是規范司法機關審判程序,對參與旁聽的人民群眾或者司法工作人員起到教育的作用。但是本文研究是法學大學生作為旁聽主體參與的“狹義觀摩法庭”,所以在實踐中這種觀摩法庭更應該從這種特殊主體出發采取切合實際的舉行方式,實踐中根據舉行地點的不同可以將觀摩法庭舉行的方式分為兩種。

1.常見的正常地點觀摩方式。為了不影響司法機關的正常司法活動,一般采用的是在人民法院舉行的方式。當開庭的時候,法學教學單位事先與司法機關溝通好,按照司法機關確定的地點將學生帶到人民法院觀摩庭審。這種方式其實與大學生參與與否沒有直接關系,往往是司法機關的正常庭審,只要是可以公開審理的案件都可以觀摩。

2.在法學教學單位專門舉行的觀摩方式。為了便于在校大學生參與觀摩法庭,經法學院系申請,由人民法院有關主管部門批準允許,可以在法學院系的“模擬法庭”開展觀摩法庭。雖然在法學院系開展觀摩法庭方便了法學大學生對庭審的觀摩,不但可以節約大量的交通費,還可以使觀摩的學生人數達到最大化,但是目前來講由于觀摩法庭在法院之外開展的法律依據的限制,不是所有的案件都適合在高校舉行的。在法學院系開展觀摩法庭目前可以依據的法律規定是《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庭若干問題的規定》第18條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全面加強人民法庭工作的決定》第7條。

三、觀摩法庭開展過程中的工作

(一)觀摩法庭的準備及審理過程觀摩法庭是司法機關對案件的實際審理過程,所以觀摩法庭的準備活動以及庭審過程對學生來講相對比較簡單。實踐中觀摩法庭的組織過程如下:

1.觀摩法庭案件的選擇。觀摩法庭由于是由司法機關對真實案件審理的過程,在選擇案件上應該堅持程序學習與實體學習并重的原則,所以在選擇案件上可以盡量選擇較為典型,在社會有一定影響的,具有爭議性、可辯性的案件。并非所有的案件都適宜觀摩,比如事實比較清晰沒有什么可辨性的案件,如果觀摩的話學生僅僅能夠了解庭審的程序,至于有關實體法律的規定學習就較少,更談不上法律職業的技能學習了。

2.觀摩法庭審前的準備。觀摩法庭在該階段的任務相對來講較輕,就是由司法人員進行正常的庭前準備活動,例如,證據交換、開庭日期的確定等。不可以省略任何的程序。準備工作僅僅是由司法機關事先將案件的基本情況以及爭議焦點告知教學單位的指導教師和要觀摩庭審的所有大學生,以使大學生在觀摩庭審的時候能夠做的有的放矢。

3.觀摩法庭的審理過程。觀摩法庭的審理過程就是依據我國的“訴訟法”,所以整個審理過程與實際審判過程一樣包括以下內容:開庭、法庭調查、法庭辯論、被告人最后陳述、評議和宣判等,重點應放在法庭的調查和辯論上,可以使學生能夠體會和了解基本的訴訟程序,并通過法庭的公正判決,認識與案件有關的法律實體規定。由于觀摩法庭的觀摩性,在觀摩法庭審理的過程中也應該與一般的法庭審理案件有所不同:那就是庭審要比一般的庭審更加規范。例如,語言的規范,最好使用普通話;著裝的規范,應顯示出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的嚴肅性;再如,庭審中要履行的許多程序都不可以像平時那樣忽略或者走過程。

(二)對觀摩法庭的科學總結觀摩法庭教學實踐活動是純粹由司法機關開展,法學教學單位的大學生觀摩的活動。所以要發揮觀摩法庭的教學實踐活動效果,僅僅是觀摩庭審過程是不夠的,實踐中還應該把觀摩法庭的工作重心放在庭審觀摩后的科學總結上。

1.觀摩法庭總結參與人的安排。整個庭審過程中,有著主動性的掌握庭審程序或者參與庭審活動的人員主要包括司法人員、律師等,所以觀摩庭審總結的參與人員應該包括:司法人員、律師、指導老師、全體參與觀摩的大學生。

2.要引導學生對觀摩庭審的內容進行反思和總結。首先,由觀摩法庭的帶隊老師(或者指導教師)對觀摩庭審的內容進行點評,特別是邀請有法學實踐經驗的教師點評效果會更佳。點評的內容應該包括庭審的程序、法庭辯論的技巧、對案件實體的認識等,通過指導教師點評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其次,由學生對案件當中遇到的問題提出疑問,由司法人員、律師或者指導老師予以解答,必要時也可以對提出的問題展開辯論,通過解答或者辯論讓學生掌握整個庭審過程中需要學習的程序或者實體的法律知識。當然,職業素養的培訓也必不可少,比如庭審中法官的發問,律師的發問,問問題的方式等,通過司法人員以及律師對這些技巧的解答讓學生掌握一些法律職業素養。再次,由司法人員和律師對本案件發表見解,內容包括庭審的程序、實體法律內容、以及對案件法律事實的認識等內容,讓學生掌握作為不同的法律職業人從不同的視角對案件分析及邏輯推理的過程。最后,根據學生對案件總結發言的效果,給參加觀摩庭審的同學給予一個客觀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