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課”對法學教學的啟示
時間:2022-08-14 09:12:21
導語:“慕課”對法學教學的啟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慕課”對本科教學的意義
“慕課”平臺的學生數量非常多,并且現行的互動模式也非常的多元化,老師和學生可以在平臺上建立相關群聊和論壇,也可以組織學習小組,還可以進行面對面學習,這些模式使得老師與學生之間互動更為多樣且便利。在“慕課”教學平臺的教學過程中,老師會提前準備好需要教學的材料,并且將材料放至互聯網,讓學生提前進行預習并完成老師留下來的作業任務,老師通過批改學生作業從而了解學生掌握情況,并把批改結果告知學生。學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來選擇適合自己的教程,并且還可以與老師針對某個問題在線上進行討論。這樣的教學模式使得學生更加有“自主性”地去學習。此外,慕課實現了法學本科的“個性化”教學,老師的教學模式由普遍教學轉化至個性化。由于每個學生的思維不同,所以使得同一個問題可以出現不同的解答方法,同學們可以綜合所有的解決方式形成自己的一套解決模式,由此使得自己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問題。
二、“慕課”引入法學教學的具體優勢
(一)“慕課”較強互動性滿足法學教學的應用性特色。慕課在法學教學互動方面,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慕課”在自營網站上為學生提供了一定的互動平臺,這個平臺不僅僅面向老師與學生,還面向學生與學生。法學教學互動不管是讓學生學習怎樣獲得知識、如何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有效的知識點,還是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等方面,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案例教學本身就體現了“互動性”,在教師與學生的互動過程中,學生可以針對一個案情得到不同的答案,培養實務性思維,為未來走向實踐應用打下基礎使思想多元化,由此讓學生更加全面的認識問題。學生在互動的過程中,可以提高思辨能力,進而在學習的過程中形成研究問題、處理問題的習慣和方法。(二)“慕課”符合法學教學的自主性模式。法學教育走向復合型培養模式是大勢所趨,“慕課”正是根據這一點來為不同的學生提供不同的課程以及教學方式,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適合自己的教學方式。例如法理學課堂學生愿意去選擇閱讀經典書籍、論文,民法、刑法課堂學生更愿意選擇案例分析。跳出傳統法學教學中的“滿堂灌”模式,“慕課”比起傳統教學而言,顯得更加復合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隨時隨地的去進行學習和了解,由此讓學生的學習更加自主化,讓學生可以自主決定在哪里學習和如何學習,由此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三)“慕課”實現了法學教學的差異化。“慕課”的學生成千上萬,各個學生對于學習內容的要求也各不相同,而“慕課”不會浪費時間和精力。“慕課”允許學生在不同的時間、不同地點學習,正是對學生特殊情況考慮的結果,讓學生自行決定最方便、最有效的時間和地點學習,從而使每位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得到提高,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
三、“慕課”引入法學本科教學的具體方法
(一)要加強課堂內的互動。法學課堂上課前一般要預習案例,讓學生提前閱讀有關法律內容,而后在課堂上以教育相關法律的使用方法以及培養使用法律技能為主要教學內容。如果想要在課堂上檢驗學生是否有進行提前預習,就需要老師將課堂提問作為主要內容,根據上課之前預習的內容來講解相關的知識點,這就使得沒有提前做好預習的學生在課堂上無法跟上教學。案例可以提前上線,盡量讓所有學生參與至教學活動中來,并引導學生在上課期間積極回答問題,舉例子來講,便是引導學生根據自己實際經歷結合知識點來分析案例,由此讓學生更加深入了解相關的知識點。(二)加強課堂外的互動。法學課堂時間有限,“慕課”平臺上推出“課后線上互動”。例如采取OICQ、微信等軟件,來形成師生“線上互動”。讓學生可以在日常學習的過程中將自己的見解分享出來,并將自己的經歷和建議及時的表達出來,由此在互動的過程中提高見識,解決問題。因為在網絡上的學習沒有時間以及地點上的限制,所以讓學生有了非常充分的自由學習空間,學生可以完全根據自己的意愿和需求來自主安排學習時間,在此過程中,不斷的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三)完善教學評價。評價在教學過程中也應當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相關機構可以通過評價來了解老師的教學效果。評價的基礎需要制定一個相同的標準量化,要將老師是否根據實際情況教學,以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否進步作為評價的標準。想要深入切實得了解老師的教學情況,就不能僅依靠單一的評價方式,而是制定多元化的評價方式,這個評價不單單只針對教學的結果,還需要針對其教學的過程,由此來得到一個更加全面,合理的評價結果。
[參考文獻]
[1]王麗.慕課教育背景下高校法學教學模式改革探析[J].知識經濟,2018(8).
[2]李丹丹.慕課時代深化高校法學專業課程教學改革[J].課程教育研究,2018(5).
作者:劉冰冰 單位:山西財經大學法學院
- 上一篇:微商對大學生就業創業觀的啟示
- 下一篇:哲學方法論在法學教育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