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藝術法律教育研究

時間:2022-10-10 11:33:25

導語:高校藝術法律教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藝術法律教育研究

【摘要】目前正值我國大力推進音樂產業創新發展之際,高校尤其是藝術院校承擔著培養藝術類人才的重任,而法律為藝術類成果的有效轉化保駕護航,因此,應加強高校藝術相關法律教育,構建完善的課程教學體系,實現產學研相結合,為社會創造更多的效益和價值。

【關鍵詞】音樂產業創新;藝術法律;教育

一、我國高校藝術法律教育的現狀

藝術與法律的結合最早出現在美術作品領域,美術作品因其直觀的鑒賞性和審美性產生的儲藏價值而成為市場交易的客體,在傳播和交易過程中產生的跟藝術相關的法律和政策保護機制主要集中于美術作品的專利權、著作權和商標權,談及“藝術法”一般只是指“美術法”,是關于美術方面的法律研究。因此,美術院校和綜合院校的美術專業,也包括部分影視戲劇院校,在藝術法律教育方面較為完善,基本上均將藝術法律課程設置為全校的專業必修課。音樂作品因投入與回報模式以及傳播方式的特殊性,其產業化速度和規模不及電影和美術行業。這種差異性特征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高校的音樂藝術法律教育。在音樂院校除《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作為公共必修課外,藝術法律相關課程并未成為全校的必修課,大部分院校僅在藝術管理專業、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將《藝術與法律》設置為專業必修課。即使設置了藝術法律課程,課堂教學缺乏專門的教材,以“藝術法”為研究主題的著作稀缺,發表的研究成果多集中于美術作品。作為專業必修課程的版權法理論與實務在音樂院校的課程設置較為欠缺,師資儲備、教材選擇、課程內容、教學內容等均有待完善。為適應新形勢下文化自信文化強國的社會需求,部分院校已開展相關教學改革,通過教師隊伍建設、課程建設和改革,形成專業的教研團隊和完善的課程教學體系。

二、新形勢下加強高校藝術法律教育的必要性

知識產權法律保護制度已成為各國不斷推動技術創新與經濟競爭的基本法律制度和重要政策手段,在振興經濟、增強國際競爭力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作為知識產權大國,我國高度重視知識產權戰略,日益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對文化產業的發展至關重要。為適應文化市場需要,相關藝術法律陸續出臺,如2017年頒布《電影產業促進法》《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2018年《文化產業促進法》被列入五年立法規劃,根據國務院制定的《2018年立法工作計劃》著作權法修訂草案也有望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隨著我國文化體制改革的深入,藝術類人才培養方向也相應發生變化。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2015年出臺《關于大力推進我國音樂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音樂要走進市場實現產業化發展,音樂人才應熟知市場運行規則。法律手段是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藝術類大學生的知識結構中應包含法律規則的理論和應用。與音樂相關性較強的法律知識當屬音樂版權。目前,國內對音樂版權的法律問題研究處于起步階段,無論是知識產權法學領域中的著作權法,還是橫跨多學科領域的藝術法,對于音樂作品和音樂制品的版權及其領接權的研究都比較有限。在國家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的有利條件下,正當我國音樂產業起步之時,在網路數字技術的強大沖擊下,音樂版權的法律保護問題亟待引起重視。

三、音樂類藝術法律教育課程體系構建

(一)構建符合藝術學科特點和法學教學規律的課程內容體系。音樂學科與文化產業法、版權法、合同法、經濟法存在千絲萬縷的內在邏輯聯系,尤其是版權法對于文化產業成果的形成、保護和激勵有不可忽視的影響,版權法保護與文化產權開發與營銷實務密不可分。應建立一套以實用性為主,注重知識的橫向拓展和縱向比較、注重學科交叉融合、突出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根據學生的專業性進行有效教學,最終創建適應新的人才培養模式的藝術法律教學體系。優化和整合教學資源,跨院系、跨學科聯合辦課,將版權法與藝術法、文化產業管理等課程有機結合,形成音樂理論、音樂表演、音樂實踐、藝術策劃、音樂成果保護“五位一體”的課程教學實踐體系。(二)設計與完善課程體系方案。汲取國內外關于藝術法律教育的理論和實踐研究成果,將版權、合同和藝術成果的法律保護相結合,建立“厚基礎、寬口徑”的課程教學體系,為學生創新能力和解決實務問題能力的培養提供有效保障。經過充分調查和分析,研究藝術法律在音樂產業發展中的應用與實踐,在此基礎上制定相應的教學大綱,根據教學實際需要進行針對性修訂,以適應音樂學科的創新與發展。通過教學研討,設計適應專業需求的音樂學科各專業教學計劃運行表,對人才“分類指導分層次培養”的方向更加清晰有效。充實教學案例庫,提煉新的理論教學成果,從音樂成果產權保護到侵權救濟等一系列問題出發,形成一套成熟的藝術法律理論和應用體系(三)推進藝術管理復合型人才的培養。社會對音樂專業技能+藝術法理論與實務雙修的復合型人才的需求逐步增加,緊跟時代需求,更新藝術法律課程教學理念,結合音樂學科特點編寫教案,理順藝術法律課程與法律基礎、文化產業管理等必修課程的內在邏輯關系,使之更具有針對性和實用性。培養適應時展潮流的復合型人才,通過實踐基地的策劃活動將理論充分運用于實踐,順應了大數據時代音樂版權保護迫在眉睫的歷史潮流。通過課堂互動環節,引導學生積極發問、反向思考、熱議新聞熱點,使學生能邏輯清晰、條理清楚地分析案例,對參加的藝術實踐活動涉及的版權問題能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四)形成理論與實務相結合的特色教學體系。音樂作品從創作、演唱演奏、錄制、傳播、授權許可等一系列運作,均涉及法律知識的了解和應用。通過基礎理論解析與案例分析的課堂教學,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建立科學的知識結構和框架,逐步培養嚴謹的法律思維,對實務中的版權相關問題判斷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步提升,有效培養掌握專業技能和版權法理論與實務雙修音樂產業管理人才。可依托綜合實踐實驗室和各類藝術實踐培養基地,貫徹落實版權法等課程的實踐教學,在活動策劃等藝術管理方面有效做到理論運用于實踐,能處理版權合同、成果法律歸屬等相關版權保護問題。(五)整合校內外優質師資資源。藝術法律涉及的基礎法律知識較為寬泛,在師資方面應合理配置專職教師和兼職教師隊伍,充分利用學校資源共享優勢,以“請進來,走出來”的方式優化教師資源,聘請外校法律教師和有豐富運營經歷的企業人才,有效推動藝術法律研究團隊的隊伍建設,提升整體教學水平。

通過邀請資深專家開展講座、工作坊等多種教學形式的活動,傳授最新的行業動態和實踐經驗,豐富教學內容,提升教學質量,有效加強高校師生、研究機構之間學科資源的橫向聯系,取長補短,促進優勢資源整合。近年來,傳統唱片公司的市場逐漸萎縮,而網絡用戶持續增長使網絡音樂整體市場份額也隨之快速增長,可網絡音樂版權市場尚未建立健全的運行體制。作為承擔著社會服務功能的高校,在開設傳統藝術法律課程的同時,應結合人工智能時代音樂產業發展的契機,發揮音樂科技、錄音藝術等專業在互聯網音樂開發和運營方面的優勢,增設相關新興法律課程。

參考文獻:

[1](美)倫納德•D•杜博夫,克里斯蒂•O•金,周林譯.藝術法概要(第4版)[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1(1).

[2]戴中保.專業藝術人才培養中的法律知識體系構建探析[J].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3):67.

作者:雷艷 單位:星海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