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聲唱法民族化藝術價值與實現路徑

時間:2022-10-10 11:35:55

導語:美聲唱法民族化藝術價值與實現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美聲唱法民族化藝術價值與實現路徑

【摘要】隨著傳統民族的文化的不斷發展,美聲唱法民族化發展越來越受到文藝界的普遍關注。通過中西方兩種演繹方式的有機融合,可以推動我國傳統民族聲樂藝術的發展,激發青年一代對民族聲樂藝術文化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弘揚和推動我國傳統優化文化傳承發展。對此,本文首先從美聲唱法民族化的內涵、特點和要求入手,分析美聲民族文化的所具有的藝術價值,給出提高和推動美聲唱法民族化發展的有效措施和現實路徑,從而為我國民族聲樂文化的繁榮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美聲唱法;民族化;藝術價值;實現路徑

一、美聲唱法民族的內涵,特點及要求

(一)美聲唱法民族化的內涵。所謂美聲唱法民族化,是指在遵循西方美聲演唱和發聲技巧的基礎上,采用我國傳統民族聲樂的表達形式和方式對藝術作品進行詮釋和演繹,將更多獨具民族特色的音樂元素融入到美聲唱法當中,不斷展現民族藝術作品的魅力,從而更好地傳承和弘揚民族文化。(二)美聲唱法民族化的主要特點。美聲唱法民族化的特點主要包括以下幾點:第一,音色圓潤。與傳統的西方美聲唱法不同,在美聲唱法民族化的過程中融入了更多的民族化的元素,音色變得更加圓潤和飽滿,更具感染力;第二,音域范圍擴展。傳統的美聲唱腔音域范圍相對較窄,發聲部位相對固定,而將美聲唱法民族化之后,唱腔的音域范圍變得更加寬泛,表現形式也變得更加多樣化,賦予了藝術作品更具價值的生命力。(三)美聲唱法民族化的具體要求。美聲唱法民族化的具體以下三點要求:第一,吐字發音需要與漢字吐字發音方式結合起來。漢字發音強調發音的連貫性,因此,美聲唱法民族化需要格外注重演唱過程中吐字發音方式的特殊性;第二,表現形式和表達內容的風格性。我國屬于多民族國家,不同的地域和地區會形成多種不同的文化風俗和藝術風格,因此,歌唱家在通過美聲方式演繹某一作品的過程中需要充分融入和結合當地的地方民族民族特色,結合時展需求和特征來調整美聲唱法的表達形式和演繹方法,形成別具特色的民族風格。例如,在演繹《敖包相會》這首獨具民族特色的藝術作品時,就要充分融入蒙古民族風格的演繹方式,使作品更具有感染力和穿透力;第三,豐富的情感傳遞。大部分音樂作品的創造靈感都來自人們的日常生活,因此,在美聲唱法民族化的演化過程中主要充分把握作品需要傳遞和表達的情感,貼近民眾生活,才能更好地為民眾所喜愛和接受,從而不斷凸顯美聲唱法民族化的真正價值。

二、美聲民族文化的所具有的藝術價值

(一)音色方面。當前,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快速發揮發展,文化產業也在逐步走向繁榮,在面對各領域發展全球化的局面下,民族文化作為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石,有助于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融合和發展。美聲演唱民族化在音色方面有著不同于傳統美聲唱腔的演繹方式和表達形式,結合豐富多彩的民族聲樂元素可以促使音樂作品所表達的內容更具感染力和表現力,更能贏得廣大觀眾的喜愛。(二)語言美感方面。與其他的音樂作品的表現方式不同,美聲唱法民族化不僅強調傳統美聲唱法所具有的聲樂審美情趣,同時更注重融入我國獨有的民族聲樂風格和語言美感藝術,尤其是隨著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藝術文化產業的發展更是出現百花齊放的發展趨勢,在融入西方美聲演唱方式的基礎上保留了我國民族聲樂獨有的語言藝術特色,對傳統優秀的民族聲樂作品以更加多樣化的方式演繹出來,推陳出新,賦予民族音樂作品更多的生命價值和意義。(三)情感表達方面。近年來,隨著“中國古風”藝術作品的不斷流行,在越來越多的民族聲樂作品的演繹中既融入了西方的美聲演唱方式,又融合了我國傳統的民族聲樂形式,不僅體現了中華民族文化的包容性和兼收性特點,同時展現了我國民族藝術作品獨有的情感表達方式,使音樂作品更加富有生活化,更加動情感人。

三、提高和推動美聲唱法民族化發展的有效措施和現實路徑

(一)做好美聲演唱吐字與發音兩者之間的平衡工作。美聲演唱方式是由歐美引進而來,因此,其在吐字和發音方式上與我國傳統民族音樂的吐字和發音方式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美聲唱法民族化發展過程中十分注重對于演唱者吐字和發音部分的練習,要幫助他們掌握基本的民族聲樂吐字發音技巧,從而以更加完美的狀態來演繹民族聲樂作品,達到最佳的演唱效果。(二)吸收中國傳統曲藝的唱法精華。在我國傳統文化長期積累和發展的過程中,由于地域和文化差異的不同,不同的地區形成了別具特色的中國傳統曲藝文化,不論是陜西秦腔曲藝文化、河南的豫劇文化,還是河北梆子文化、京劇曲藝文化都具有獨特的演唱和表演體系,因此,為了進一步提高美聲演唱民族化的發展進程,就需要演唱者在實際的演唱過程中注重吸收中國傳統曲藝文化的精華,借鑒不同曲藝流派的唱腔和聲樂發音方式,從而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民族美聲演唱方式。(三)注重借鑒國外美聲演唱經驗。受文化差異因素的影響,我國民族聲樂不論是在聲樂演唱方式上,還是在作品表達形式上都與歐美國家存在很大的差異,而美聲演唱法作為西方引進的演唱方式,其在演繹我國民族聲樂作品的過程中自然會帶有美聲方式固有的演唱方式和表達形式,因此,為了更好地推動美聲演唱法在我國的發展,就需要在演唱的過程中注重借鑒國外美聲唱法的經驗,并將其運用到美聲唱法民族化作品的演繹中,從而為我國民族美聲唱法的發展積累更多的演唱經驗和技巧。例如,在對民族聲樂作品《康定情歌》演繹過程中,可以借鑒西方不同著名美聲音樂歌唱家的演唱特點。如意大利歌唱家帕瓦羅蒂,他的音色渾厚,聲樂發生方式別具特點,嗓音更是明亮豐滿,通過借鑒帕瓦羅蒂美聲演唱技巧和經驗來演繹這首帶有民族特色的《康定情歌》則會更加別具風情,從而贏得世界各國觀眾的喜愛。(四)注重結合中國獨有的民族審美需求。中國獨有的審美表達方式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在情感表達上民族作品更加注重演唱者與觀眾之間的情感和心理交流,希望通過歌聲和演唱形式來傳遞演唱者真實的情感,為觀眾營造出寓情于聲的效果;第二,在風格和語言表達上美聲演唱需要借鑒我國獨有的語言發音方式,同時借鑒不同地方和地域民族音樂的表現形式,為觀眾呈現出最佳音樂作品的演唱效果和表演形式;第三,在美聲唱法民族化的過程中也需要保留傳統民族聲樂聲樂作品原有的表達方式,不僅能夠起到推動中西方藝術文化交流的效果,同時有助于真正意義上實現美聲演唱方式民族化發展。例如,在用美聲唱法演繹陜北地區的民族聲樂作品的過程中,需要保留北方地區民族豪放爽朗性格音樂表現形式,從而體現出美聲演唱法民族化發展的精髓所在。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對于民族藝術文化發展的重視,越來越多的聲樂演唱方式被融入到民族作品的演繹中,以此來推動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美聲演唱法作為西方的舶來品,雖然其在演唱方式和表現形式上與我國傳統的演唱方式存在一定的差異,但是通過近年來美聲演唱法民族化的不斷發展,也受到了廣大觀眾的一致認可和喜愛,已經成為我國民族藝術文化發展傳承和發展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為進一步推動我國文化的發展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章迪.美聲唱法民族化在聲樂教學中的應用[J].湖南城市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5):388-389.

[2]吳蔚.論張權美聲唱法民族化之探索[J].閩江學院學報,2012,33(3):123-126.

作者:陳瑩媛 單位:晉中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