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理論課程實踐性教學改革解析
時間:2022-09-09 04:37:26
導語:法學理論課程實踐性教學改革解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法學學科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法學教育要處理好知識教學和實踐教學的關系。法學理論課程實踐性教學改革的不足主要在于“以學生為中心”理念不夠深入、法學理論課程的社會實踐環節成效有限、法學理論課程的實踐教學主體的參與積極性不高等等。本文認為對其進行完善的方法可以從案例教學方法在法學理論課程中的充分應用、使學生盡可能的參與到模擬法庭相關競賽中去、有效組織學生進行相應的法律實習或見習等方面入手。
關鍵詞:法學理論;法學實踐;教學改革
2017年到中國政法大學考察時曾說過:“法學學科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法學教育要處理好知識教學和實踐教學的關系。”這是因為法學的理論固然十分重要,但是法學不僅僅強調理論學習,還要重視社會實踐。單單的進行理論教學對于那些想進行學術探索的學生來說是有很大助益和幫助的,但面對畢業就要找工作的學生來說,教導他們理論得以運用才是最實際的。因此對于高校法科學生來說,大學四年對于法學理論的學習雖然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如何在理論學習中更好的使他們與法學實踐有一個更好的接觸,使理論與實踐更好的銜接,是新時代法學教育不能逃避的研究課題。
一、法學理論課程實踐性教學改革的意義
法學教育,要特別注重對應用型的法律人才的培養,這一點對于地方本科高校尤其重要。但是,傳統的教學模式和理念,對進入新時代的法學教育來說,亟需革新。某種程度上來說,傳統教學理念是以教師為中心,而新時代則要求要以學生為中心;傳統法學理論課程主要側重于考核對知識的機械性記憶,而新時代則要求側重于考核學生對知識的靈活運用與創新;傳統法學教學方法是以課堂講授法為主其他方法為輔,而新時代則要求多種類型教學方法并行運用。在當今中國,各個地方需要應用型的法律專業人才,為應對這一挑戰,對法學理論課程的應用型教學改革勢在必行。對于法學理論教學模式的創新,我們應該注重培養學生對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學生解決專業問題的創造性能力,以及學生與他人(包括教師、同學)互動合作的溝通能力。法學學生所應具有的法律實務能力和法律職業能力,不能僅僅依靠法學理論知識的學習,還要依靠實踐性教學環節與課程。[1]
二、法學理論課程實踐性教學改革的不足
對于法學專業的畢業生來說,有一部分學生會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領域繼續進行法學學術研究,但更多的學生將會選擇走上與法學專業相關的工作崗位,例如,成為法官、檢察官、律師、法律顧問,不難發現,以上都是將法學理論轉化為實踐的法律職業。然而,目前的法學教學模式,仍然主要是由教師利用傳統的講授教學方法將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輸出、給予給學生,有的學生會將這些理論知識內化為自己的知識體系,并且靈活地加以運用,但是,還有的學生會用自己所固有的思維死記硬背的記住這些理論,當他們在尋找工作的過程中,則會發現自己的理論知識難以在社會實際中運用,主要原因在于:(一)法學理論課程的實踐教學環節“以學生為中心”理念。不夠深入法學理論課程的實踐教學環節雖然包括見習、法律咨詢、社會調查、專題辯論、模擬審判、實習等等多種方式,但是,從近年來法學理論教學的實際來看,實踐教學內容脫離實際、與部門法學脫節的現象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在實踐教學環節,教師仍然沒有真正落實“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還是以書本上的理論知識為重點,在課堂上滔滔不絕地進行講解,卻很少有讓學生真正的實踐環節。對于案例教學的使用、帶領學生去法院旁聽、對于學術問題的充分討論、模擬法庭審判活動的次數,這些真正讓學生接觸實踐的教學環節,仍然十分有限。以課堂講授為重點的教學方法不能讓學生理解法學中涉及的一些解決案件的方法,和訴訟法當中所涉及的審判程序,反而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降低,建立了一個固有的思想,教師說什么聽什么,沒有一個獨立思考的過程,也導致人云亦云的現象出現,使學生在大學階段缺少了應有的批判意識的形成。因此法學理論課程教師應該重新學習“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教學上不僅僅以課堂講授為唯一,而應當采取多樣化的方式進行,使實踐教學環節煥發生機,讓學生在四年法學教育中對法學實踐有一個初步而真實的接觸。(二)法學理論課程的社會實踐環節成效有限。雖然一些高校在法學專業開設了一些實踐教學環節或者課程,例如模擬法庭教學、法院見習、參觀法庭、旁聽審判等等,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并沒有完全或是全面的展開。有的實踐課程也只是重在講授而已,有的實踐缺乏教師的有效組織,還有的更為嚴重的只是走形式主義,只是組織學生到達實踐地點如法院后僅僅拍的照片而已,并沒有讓學生真正的參與到教學的實踐中,實踐經驗并沒有真正得以掌握。舉個例子,學生假期的實習環節,有部分學生僅僅是做了表面功夫,開學后提交了一份實習報告,但卻沒有經歷過真正的實習歷練。(三)法學理論課程的實踐教學主體的參與積極性不高。根據有關的實證調查我們不難發現,學生對于一些實踐教學的方式不是很認可,大多數的學生是應付學校要求不得不參與,但實際上學生并不在意。因此學校和教師就要想出有效的辦法來調動學生群體的積極性。眾所周知,法學領域所涉及的實體知識量繁重,并且程序上的規則也很復雜,如果學生不能在法學教育中從實踐環節接收實踐經驗,那么法學理論課程的實踐環節所支出的人力財力精力等教育資源就會被浪費,同時影響了法學實踐教育的質量。
三、法學理論課程實踐性教學改革的完善
法學理論課程的實踐性教學改革主要是為解決學生法學實踐能力不強,適應性能力差等問題,使法學教育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增加學生的法學專業實踐經歷。理論儲備得再多,不能在實踐中應用并加以檢驗,它終究都是儲存在大腦中的“虛幻”,不是真正的技能。法學理論實踐教學過程的推進,不僅離不開學生的參與,還要確保學生的有效參與。(一)案例教學方法在法學理論課程中的充分應用。案例教學方法的適用對于現在的法學理論教學是很重要的,這是因為案例具有客觀真實性,對于法學教育來說客觀真實的事例就是最好的老師。案例教學方法中所使用的案例都是源于生活中真實發生的典型或者疑難案例,可以使學生很直觀的感受到案件在實際生活中所帶來的種種問題,讓學生對法律保持一定的敏感性,使學生可以通過案例教學得到專業性的理論分析和實際運用。另外,對于一開始對法學專業不太感興趣的學生來說,可以利用生動的案例教學去培養他們對法學專業產生初步的興趣,在案例中感受生活的不法現象,激起他們想保護自己和他人合法權益的愿望,從而喜歡上法學專業。在案例教學中,如何去選擇好的案例是關鍵。這就需要教師不斷關注最高法、最高檢官網上所公布的指導性案例,并對這些案例進行篩選、甄別,尋找與學生專業水平和能力相當的案件進行案例教學,還要給予學生充分研究的時間,使每個同學都能參加到案件的討論中。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能在課上或在課下進行充分的討論,也可以在課堂上展開充分而又激烈的辯論,使不同的觀點之間進行撞擊,對自己的立場進行辯證,在這些頭腦風暴中去錘煉學生的理論運用與實踐能力。(二)使學生盡可能的參與到模擬法庭、診所教學中去。充分利用模擬法庭比賽、診所教學等相關活動,盡力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模擬法庭比賽重點并不是看輸贏,而是要求參與者在賽前進行充分的準備工作,每個小組對于案件進行討論,并運用法律專業檢索方式,在我國中國知網、學術期刊、法學專業網站上去尋找與案件相似的理論觀點或判決,逐步形成案件焦點以及辯論的論點。這一過程,就是真正將理論轉化為實踐的過程,學生如何通過競賽隨機應變的壓制對方讓自己處于優勢,如何組織自己語言的同時并使用專業術語反駁對方的論點,如何讓自己的訴求得到法官的支持,甚至在賽后,參與者對于自己的經歷進行反思,查驗自己知識點缺失的部分。而對于診所教學,更多地與實務部門、律師事務所等的深度結合,采用全程參與式的體驗教學,對于學生來說,同樣是不可多得的寶貴學習經驗。[2]以上這些無疑使讓學生整體專業知識與技能的進行了實戰一次,對他們的專業實踐能力在短時間內得已得到一定程度的飛躍。(三)有效組織學生進行法律實習或見習。盡可能多的創造學生參與實習或是見習的機會,利用學生的假期實踐,學校可以主動的為學生安排相應實習的地方,使學生在檢察院或是法院中,跟著檢察官或者法官熟悉辦案的流程,幫助整理卷宗,查找案件相關的資料,以及親身感受庭前準備,開庭程序以及事項,使得實體法與程序法專業知識在實習中得到運用與檢驗。此外,學生在與檢察官、法官的接觸與溝通中,對職業背景有了一定的了解、對職業前景有了一定的展望,為自己未來的職業工作可以打下一定基礎。學生在實習過程中完成實踐報告與實習結束后的實結,讓學生發現自己在法學理論課程中的不足,并且發現作為一個合格法律者的所應具備的品質與能力。當然,除了上述的幾點建議之外,還有很多加強實踐教學的方法與路徑,例如法學實踐教學通過與現代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不斷充實實踐教學資源,促進實踐教學與實務的同步等等。[3]
總而言之,在法學理論課程進行實踐性教學改革過程中,我們需要客觀對待法學理論教學過程中的不足與缺陷,并對這些不足與缺陷進行有效的改革與創新,這樣才會對我國的法學教育帶來實質性的提高。為了適應法學理論教學的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克服以往法學理論教學中存在的各種問題,我國高校的法學理論教學仍然不能停下腳步,需要繼續進行改革。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在真正的法學教學過程中應該是同行的,不能輕看任何一方。近年來,法學專業一直在強調培養實踐能力過硬的法律職業者,為我國的法治社會輸入現代法治人才。毫無疑問,在一個依法治國、依憲治國的大背景下,真正的法律人是需要理論與能力并重的。
參考文獻:
[1]胡永平,龔戰梅.法學實踐教學改革與創新研究——以法律職業能力培養為目標導向[J].大學教育,2018(1):23-26.
[2]劉湘琛.法學實踐教學的本土化探索:三段六步全程參與式庭審實戰教學法[J].時代法學,2019(2):112-117.
[3]陳京春.論法學實踐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J].法學教育研究,2019(2):331-343.
作者:付媛 單位:大慶師范學院法學院
- 上一篇:地源熱泵埋管系統應用設計與施工工藝
- 下一篇:高校法學專業課課程思政理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