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等法學教育人才培養方案

時間:2022-11-12 04:35:32

導語:成人高等法學教育人才培養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成人高等法學教育人才培養方案

【摘要】近年來,我國越來越多的人通過成人高等法學教育的途徑來提高自身的學歷,豐富專業知識,加強專業技能。基于此,本文介紹了當前我國成人高等法學教育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而且分析了基于社會需求的成人高等法學教育人才培養的方案,希望可以為法律界的同行提供參考意見。

【關鍵詞】社會需求;成人高等法學教育;人才培養方案

成人教育在我國教育領域是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每年都為我國培養大批的人才。成人教育的學生不同于高校的學生,這些學生較為復雜,每個行業的人、每個學習、每個年齡段的人都有,他們之所以選擇成人教育,目的是為了可以找一份理想的工作。因此,就成人高等法學教育來講,必須要在結合社會需求的基礎上,科學制定人才培養方案。

一、當前我國成人高等法學教育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我國對法律專業的人才需求不斷加大,所以高校不僅重視法學教育,也積極發展成人高等法學教育。有些學歷水平不高的人,因為對法律感興趣,所以為了認可自己的能力和找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就選擇成人高等法學教育的途徑來提高自身學歷[1]。但是當前我國成人高等法律教育人才培養還是存在諸多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第一,很多教育工作者在教學中重視理論知識的講解,容易忽略實踐教學,這樣盡管可以豐富學生的法學專業知識,但是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對學生今后的發展毫無益處。第二,很多教育工作者在教學理念上還是深受傳統應試教育體制的影響,認為想要培養出優秀的法律專業人才,最重要的是加強他們的專業技能,但是并沒有在具體實踐中運用這些技能,這樣也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第三,有些教師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法時主要按照課本進行,容易忽視社會需求,這樣就會導致培養的人才不滿足社會需求。

二、基于社會需求的成人高等法學教育人才培養的方案

當前,我國成人教育機構在制定成人高等法學教育人才培養方案時,必須要充分考慮各個方面,尤其是社會需求,這是最為重要的,只有這樣才可以培養出既有高素質,又可以滿足社會需求的復合型法律人才。(一)清楚明確教學目標。成人高等法學教育和高校全日制法學教育始終有著一定的不同,不管是教學內容還是教學時間,都是有很大差異的[2]。但是在基于社會需求的成人高等法學教育中,教育工作者在制定教學目標時必須要有所側重點,高校法學教育的目標是讓學生了解專業理論知識,豐富專業知識,掌握專業技能。但是成人高等法學教育的目標是完全不同的,需要結合社會需求來明確教學目標,所以如果培養的人才不能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那么這樣的人才就沒有的意義。因此,作為成人高等法學教育工作者,在明確教學目標時,首先最為重要的是充分考慮社會需求,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就應該培養什么樣的人才,只有這樣學生在進入社會后,才可以找到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才可以充分發揮自身的價值。(二)合理設置教學內容。成人高等法學教育的內容必須要結合課本來決定,所以選擇與編寫課本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編寫課本必須要嚴格遵循理論和實務有機結合的原則,對成人教育也是這樣,所以在成人教育中應該盡可能不要使用學術水平偏高或者全部都是操作的課本。并且結合成人高等法學教育的教學時間安排不寬松和人才培養目標的職業需求特點等等,對于法律教學內容必須要采用以下的方法實施。第一,科學調整選修課和必修課的課時安排。因為成人高等法學本科教育有各種各樣的生源,就課時安排來講,法學專業的主干課程必須要是課堂教學的關鍵,然而其中需要結合成人教學的特征,學習關于實際生活的主要部門法才是最為重要的,比如:勞動法、刑法以及民法等等,對于有些課程可以采取選修或者略講的方式來學習,比如:經濟法以及刑法等等[3]。第二,實踐課和理論課都重要。實踐課程的根本目標是加強學生的應用能力,比如:證據運用以及法律談判等等,這是培養法律專業學生專業技能的主要渠道,不僅要講解基本理論課程,而且安排該類課程可以幫助學生更加深刻的掌握理論知識。同時,由于一些學生來源于司法系統,這時能夠開辟關于其工作單位的實踐教育基地,獨立設置實踐課程。第三,淡化公共課程的設置。成人高等法學專業教育主要是指專業教學,所以有些公共課程的設置必須要得到限制,確保專業課程教學課時安排合理。(三)促進教學方式的創新和變革。1.從單向灌輸向雙向互動轉變。通常,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式需要遵循的步驟具體表現在以下幾點:教師在講臺上講授法學知識,詳細介紹立法的基本內涵和背景下,舉出有關的例子來解釋,進而使學生對理論知識有充分的了解[4]。在這個時候,學生經常都處在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課堂學習氣氛沉悶,沒有全面發揮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從某個角度來看,教學是具備雙主體性的,不管是教育者還是受教育者,全部都是主體,作為教育者,在實際教學中必須要使教育者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得到有效發揮,讓受教育者可以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方法主要是解析案例,并沒有找到案例教學的重要環境,看起來像是運用案例教學,然而事實上依舊是介紹法學理論知識。案例教學的主要基本形式是問答,可以針對學生建立寬松的法律環境,創造機會讓學生分析法律,讓學生可以結合法律意識以及法學理論等等來分析具體案例,以激發學生主動分析現實生活和法律之間的契合程度,法律在相對復雜的社會環境下怎樣合理運用層次高的問題。在教學中將案例作為重點,進行深層次的課堂教學探討,在沒有預設探討結果的基礎上,學生可以依照自己的想法來發揮,教師科學引導和分析學生的探討,將法學知識變成歸納學生的探討結果,這樣有利于加強學生的法律思維,讓學生可以學以致用。2.從構建模擬法庭延伸成建立實習基地。之所以很多成人高等法學教育工作人員在教學中模擬法庭審判,主要在于讓學生可以感性認識法庭審判,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要學生了解審理案件的各項程序和法庭的構成[5]。在模擬法庭審判過程中,每個學生扮演的訴訟角色都不一樣,可以站在每個角色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對案例進行客觀全面的分析,而且合理運用所學的法律知識和有效的操作技能處理好案件,進而獲得良好的訴訟效果。成人高等法學教育因為經費投入不足的原因,很少構建模擬法庭,然而可以利用全日制法學教育的辦學資源進行模擬法庭教學。并且因為成人高等法學的教育對象是以來源于社會各個行業的人為主,其中有些是在司法系統工作的員工,不僅可以向他們講解法律事務操作的常識,而且可以充分利用該優勢,促進與地方司法系統之間的密切聯系,為開展校外實習準備和庭審觀摩奠定堅實的基礎。在與司法系統有一定關系的基礎上,可以嘗試著設置校外實踐基地,利用成人教育學生的實習以及見習,和邀請實踐能力比較強的司法人員到學校開展知識講座,這樣可以與司法機關建立完善的合作機制。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成人高等法學教育中教育工作者為了可以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優秀的法律人才,教師必須要綜合考慮多個方面,比如:實際教學情況以及學生的專業基礎等等,其中,最為重要的是社會需求,任何專業,任何教育機構,如果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脫離社會需求,那么這樣的人才在社會上是不受歡迎的,也很難找到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甚至影響其今后的人生發展。

參考文獻:

[1]郭鳳麗,李博,徐曉靜.基于社會需求的成人法學專業高等教育研究[J].法制博覽,2018(34):70.

[2]項賢國.法學專業成人高等教育轉型研究[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6(02):122-123.

[3]朱文玉.成人高等法學教育考試制度改革探析[J].成人教育,2011,31(08):73-74.

[4]王肅元.甘肅高等法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略談[J].西部法學評論,2010(05):117-122.

[5]禹桂枝.成人高等法學教育教學改革的四個方面[J].中國成人教育,2008(08):138-139.

作者:郭鳳麗 翟新明 徐曉靜 單位:陜西廣播電視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