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教育改革路徑的困境與思考

時間:2022-11-12 04:37:21

導語:法學教育改革路徑的困境與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法學教育改革路徑的困境與思考

【摘要】法學教育是一門比較特殊的學科,它對我國社會的穩定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是培養學生具備基本法律意識的一個不可缺少的科目。在當前的時展背景下,各種法律問題和法律文化層出不窮,這給我國的法學教育帶來了新的挑戰。“互聯網+”時代的發展給學校的法學教育人才培養提供了新的方向。怎樣以“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為契機,培養出符合社會發展的綜合性的應用型法律人才,創新法學教育的改革,是當前很多高校急需要思考的一個內容。

【關鍵詞】互聯網;法學;改革

自從總理在2015年提出“互聯網+”的計劃之后,幾乎一切都變得可以和互聯網相聯系,并且也正在被各行各業、各個領域所應用和發展。現如今,互聯網時代已經到來,怎樣運用好“互聯網+”這個有利因素,來開展學校的各項教育工作,實現“互聯網+”模式下的教育創新,是當前每個學校特別關心的一個話題。就法學教育方面來說,“互聯網+”的出現為高校的法學教育帶來了新的活力,促使高校法學教育必須要進行改革,以適應新時代“互聯網+”技術的發展,這是現在高等教育中急需要解決的一個很現實的問題。

一、“互聯網+”模式下法學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法學教育是我國高校教育體系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通過對學生進行法學方面的教育,可以培養出具備較高素質的知法守法的公民,以及較為專業的法律職業工作者。在現在“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為高校的法學教育提供了新的改革方向,在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優秀法律人才方面將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一)“互聯網+”的發展衍生出新的法學研究視野。法學本身就是一門服務于生活的學科,是為了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各樣的法律問題。在近些年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下,出現了很多具有互聯網時代特征的法律案件,通過互聯網進行的違法和犯罪行為越來越多,相關的法律雖然在不斷完善中,但在高校的法學教育中對于這些法律知識的學習還比較有限,這就要求在當前“互聯網+”的時代下,法學教育必須要進行改革,開展互聯網相關課程或者在現有的課程中加入有關互聯網的問題的研究,這樣才能做到與時俱進,才能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和法律發展的專業人才。(二)“互聯網+”技術促使教學方式的改革。在我國傳統的法學教育課程中,很多時候都是依靠教師的個人魅力來打動學生和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現在科技不斷發展的狀況下,學生對于互聯網已經很熟悉,這就給教師的法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互聯網+”技術之下,可以通過多媒體、案例視頻、證據呈現等方式來開展法學教育,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運用“互聯網+”技術進行教學,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三)“互聯網+”時代需要更加多元化的法學人才。“互聯網+”的發展,影響了法學研究的方向。法學教育是一門典型的應用型學科,大部分高校開設法學教育的最重要的一個目的就是培養既對相關法律條款熟悉掌握又能夠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的專業法律人才。尤其是在目前的“互聯網+”背景下,大數據的發展、人工智能的發展等一大批和“互聯網+”相聯系的產業,都需要有法學人才的加入,這些職業導向都說明在“互聯網+”時代,需要的是更加多元化的法學人才,來保障很多行業的穩定發展。

二、“互聯網+”模式下法學教育改革面臨的困境

高校承擔著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各個行業建設人才的重要責任,在當前的“互聯網+”的影響下,高校的法學教育也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新的問題。(一)對“互聯網+”時代下帶來的新的法律問題缺少研究。近些年以來,由于“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給人們生活、工作、學習的方方面面都帶來了很大的變化,但與此同時,“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也使得個人隱私保護以及個人信息安全等法律問題層出不窮,給社會和人們的信息安全和個人安全帶來了十分嚴重的危害。在當前的法學教育中,對于這些新產業所引發的新的問題的相關研究還很欠缺,雖然我國在2012年實施了《網絡安全法》,但在學校的法學教育中,這方面依然還很滯后。(二)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有待提高。互聯網技術的大規模發展,打破了原來的高校法學教育的教學模式,給教師的教學理念帶來了沖擊。互聯網時代下,要求培養出的法律人才必須是能夠勝任各項法律工作以及能夠解決各種法律問題的。但遺憾的是,目前很多高校的法學方面的教師自身的教學能力有限,在對學生進行法學教育的過程中,過多地強調了對于學生的理論知識學習的重要性,而忽視了對學生各方面素質以及法律素質的培養。在“互聯網+”的影響下,高校的法學教育的教師的教學能力受到了挑戰,這對于那些對“互聯網+”技術了解得不多,應用不是很熟悉的教師來說,在教學能力上堪憂,使得課堂學習缺少趣味性,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自然就會影響到授課的效果。(三)教學方法有待改進。雖然素質教育在我國已經實行了很長時間,但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依然還存在。在法學教育中,很多時候還是以教師的講解為主,教師占據主導地位,由于各種法學知識的相對復雜和法律條款的內容需要解釋,很多教師擔心學生理解不了,就一味地對法律學習內容進行講解,但我們知道,很多法學內容是比較枯燥的,如果一味地以講解為主,會讓學生感到乏味,失去學習的興趣,反而不利于學生的法學的學習。

三、“互聯網+”模式下法學教育改革的路徑

在為社會培養優秀法律人才的過程中,高校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高校的法學教育也要跟得上時代的發展,不斷的進行改革和創新,以適應“互聯網+”時代高校法律人才培養的要求和社會發展的要求。(一)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拓展法學課程的廣度和深度。伴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法學教育的培養變得更加具有時代性和實踐性。在“互聯網+”的模式下,學生可以通過多種渠道來獲得知識,不再受到時間和地域的限制,學生的學習方式也更加多樣化。“互聯網+”和教育的相互融合,使得學生在獲取各種法律知識上變得更加方便,也就讓學校的法學課程變得更加豐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通過互聯網平臺,隨時隨地的查閱相關的法學資料,以方便自己更好的學習法學知識,更深的了解法律實踐的運用,這自然就會增強學生對各種法律知識的認識和理解,促進學校培養法律人才模式的多元化。在新的時代,我們要充分利用“互聯網+”這個工具,不斷拓展法學教育課程的廣度和深度,滿足現在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不斷豐富學生的法律知識,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二)提高教師的信息化教學水平。在法學教育中,教師是整個教學過程中必須的參與者,對于學生的法學學習有著重要的引導作用。在現在的“互聯網+”的影響下,高校更要注重對法學教師的專業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可以借助強大的互聯網資源共享來提高學校的師資水平。為教師提供一些學習的機會以及再教育提高的培訓機會,尤其是利用“互聯網+”技術來開展法學教學的能力,更好的幫助教師適應時代的發展以及學校法學教育工作的要求,真正培養出操作能力和專業能力都很強的法律人才。(三)創新教學方法,豐富網上教學活動。無論是在哪個學科的教育中,教學方法都不是單一的,尤其是在“互聯網+”時代之下,為高校的教育又增添了更多的教學方法的選擇。就法學教育來說,互聯網時代為高校的法學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微課堂、翻轉課堂等新的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對法學課程更有興趣,這樣會大大提高法學教育的效率。教師可以根據具體的法學教育內容,虛擬仿真案例,通過網絡搜索還原案件的證據材料,讓案件過程更加直觀生動,也可以通過角色設置等方式來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的實踐應用能力。這樣對于培養學生的法律思維能力和靈活運用能力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四、結束語

因為當前社會中需要的法律人才不僅僅只是具備專業的知識和技能,更需要對更多更廣范圍的時代內容有所了解,比如金融、經濟、政治等方面,同樣要有很強的敏感性。這就對高校的法學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時代的“互聯網+”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下,高校的法學教育必須要做出改變和適時的調整,主動適應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發展,不斷提升學校的法學教育的時代性、實踐性、科技性和創新性,培養出具備敏銳的觀察力和適應能力的高素質的、專業的法律人才。

參考文獻:

[1]羅曉萌.論“互聯網+”時代法學教育的革新[J].法制與經濟,2019(03):135-136.

[2]彭麗明,李俊.“互聯網+”時代法學教育教學模式改革[J].教育文化論壇,2019,11(03):128-131.

[3]崔艷峰.“互聯網+”時代法學教育面臨的挑戰與變革[J].西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8(01):55-59.

作者:唐素林 單位:北京政法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