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法的本質探究論文
時間:2022-10-22 05:31:00
導語:經濟法的本質探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從哲學,歷史淵源和法律實際的角度,對德國社會市場經濟的本質進行法律分析,得出社會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是經濟法本質在新自由主義經濟學集中體現的結論.
[關鍵詞]社會市場經濟經濟法弗萊堡學派自由主義競爭秩序
經濟法的本質與社會市場經濟
------------德國社會市場經濟的法律分析
經濟法學界的普遍觀點是經濟法的本質是“確認和規范政府干預經濟之法”,也就是說國家的干預或組織管理國民經濟而制定的法律規范發展的必然結果;無疑這一看法無形中把資本主義發展階段限制到了兩個分區:“自由放任的資本主義”和“壟斷的資本主義”,在這一時代的變革中,國家對經濟的干預由“夜警政府”演變為“福利政府”的發展趨勢揭示了經濟法的本質.國家以“全社會代表”的名義,以國民經濟組織者,管理者和經營者的身份直接干預整個社會的經濟活動,政府作為國家的代言人借助國家立法而直接制約經濟關系,由此以政府使用國家權力干預經濟為主要目的的法律—經濟法應運而生.
回顧這一對經濟法的理解,我們不難發現經濟法的產生似乎自然而然否定了自由經濟的資本主義思想,是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對壟斷的控制而形成的法律體系.其實作為二戰后的兩種主要的經濟體制:以蘇聯模式為主的:計劃經濟體制和以美國模式為主的凱恩斯主義模式作為二種極端的經濟組織模式無一不是對亞當.斯密所倡導的自由經濟的否定.蘇聯和美國的冷戰時期的交鋒除了政治上的意義外,其經濟對自由市場弊端的不同歸避和改正亦成為美蘇經濟競爭的要點.(美國雖然仍然強調自己是自由資本主義國家,但自以凱恩斯主義為指導的羅斯福新政以后,很難再把美國歸入自由資本主義國家;從法律角度來看,‘反托拉斯法’的出臺已經表面美國的法律制度已經深深嵌入美國的經濟生活之中).然而在兩大陣營對立的過程中,出現了一派以自由主義哲學思想為基礎的新自由主義學派,他們試圖尋找介于自由市場經濟和計劃經濟中間尋找“第三條道路”,弗來堡學派即是其中最重要,也是最成功的一支.
弗來堡學派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的學術團體(經濟學的弗來堡學派和哲學的弗來堡學派沒有直接的關系,兩者的學術觀點也不盡相同),它的成員都是弗來堡大學的同事和學生,他們試圖用社會學和經濟學的結合來制定經濟政策,以弗來堡學派思想為指導思想的西德社會市場經濟在二戰以后迅速發展,成為冷戰期間的熱點,德國經濟得以迅速的恢復.從表面上看,主張自由經濟的弗來堡學派應該屬于夜警政府的行列,即政府較少參與經濟的管理,從法律角度,國家較少制定干預經濟的立法;而作為社會市場經濟的德國應該說是一個徹底的法治經濟的國家,在戰后制定的六千多條法律法規中,相當一部分是經濟立法.其中包括著名的1957年出臺的<<卡特爾法>>,那末,經濟法的本質在社會市場經濟中的作用和經濟法本質在德國社會市場經濟中是如何體現的呢?
本文試圖從三方面來說明經濟法的本質在社會市場經濟中的作用:
1)哲學理論方面:從分析社會市場經濟的思想基礎---弗來堡學派的哲學理念分析.
2)歷史比較:與其他三種不同的國家干涉體制的經濟體制的比較.
目的:探知社會市場經濟市場管理的本質
參照系:
A.蘇聯(包括東歐國家,中國)的計劃經濟
B.納粹德國的統制經濟
C.美國的凱恩斯主義經濟.
3)德國法律的現實分析(卡特爾法為例),證明經濟法在社會市場經濟中的作用.
一.哲學理論方面:
戰后西德推行的社會市場經濟是源于弗來堡學派的學術思想:1949年基民盟在大選中取得執政地位,基民盟的領導人接受了由英美占領當局任命的經濟管理部長路德維希.艾哈德的社會市場經濟思想,而艾哈德的思想來源是弗來堡學派,弗來堡學派也因艾哈德在德國經濟的成功而作為一個獨立的經濟學派而揚名天下.
弗來堡學派的全部學說以三種思想成分為主要支柱:個人自由主義的世界觀,秩序的社會哲學和邊際主義的經濟思想.弗來堡學派的個人主義觀念與古代希臘的個人主義觀念一脈相承,但古希臘的個人主義觀念和弗來堡學派所信奉的秩序觀念有天然沖突的傾向,把這種沖突觀念進行化解并進行完美融合的德國的康德,他強調:國家的任務是找到這樣一種形式,在這種形式中,既能有社會性的共同生活,又能有自由發揮個人能力的天地.法律應該限制自由狀態中的絕對自由,以便保護個人不受他人的任意侵犯.同時,應該有許多彼此競爭的個人自由活動來促進社會的發展.基于這一思想基礎,弗來堡學派的創始人歐肯強調自由與秩序互為條件,認為在秩序本身受到威脅的地方自由既到達其限度,而權力既作為社會所必需,又可能構成對自由威脅.
保護社會不受權力侵害的的唯一辦法是分散權力,而法律的主要任務是減少社會個別成員的權力.
由此可見,弗來堡學派的自由觀念并不是無限制的自由觀,而是限制權力過分集中最后導致政治上寡頭,經濟上壟斷的無政府的個人主義和自由主義.艾哈德將社會市場經濟歸結為“自由”+“秩序”,他說:“社會市場經濟建立在自由和秩序的原則基礎之上,它們結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因為,自由不可能存在于那些沒有穩定秩序的地方,在那里,自由有墮入混亂的危險,而秩序也不可能存在于那些沒有自由的地方,在那里很容易導致殘暴的強制”
二.歷史比較:
應該說,社會市場經濟的淵源與德國的歷史傳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在19世紀末,德國完成統一并走向自由競爭的市場經濟時期,就產生了反對無限自由競爭,主張全社會統一計劃的馬克思主義經濟思想.而在二戰時期的納粹德國的軍事統制經濟又是對弗來堡學派的社會市場經濟思想的重大打擊,這幾乎使弗來堡學派從一開始即反對計劃控制市場,但探究其淵源,我們又不得不說,無論是計劃經濟,統制經濟和社會市場經濟都是對壟斷提出的不同解決方式而已,計劃經濟的哲學基礎是建立在人類理性基礎上對社會資源和財富的公平分配,從而避免壟斷產生的資源和財富的分配不公.而統制經濟是建立在國家集中權力來達到民族最大利益前提的精英民族主義基礎上的國家壟斷的壟斷資本主義.而在美國的凱恩斯主義不象新自由主義學派那樣樂觀地相信自由市場的能力,主張將價格機制與國家的控制措施結合起來,通過金融政策,國家支出和稅收來控制社會總投資,以實現充分就業,穩定社會局面.弗來堡學派主張建立強大法治經濟,國家必須尊重經濟規律,不干涉社會的經濟過程,而把經濟政策的任務限制在塑造經濟秩序的形式上.
所有制形式法律作用經濟管理目的對市場態度對壟斷態度
計劃經濟
馬克思主義公有制不重要資源有效利用國家統一市場國家壟斷
統制經濟
納粹思想私有制不重要民族利益最大化壓制中小企業鼓勵大集團壟斷
弗來堡學派私有制重要個人自由實現保護市場中小企業利益限制各種形式壟斷
凱恩斯主義私有制重要社會公平實現控制發展中市場,限制成熟市場鼓勵相對壟斷,限制絕對壟斷轉三.德國法律的現實分析(卡特爾法為例):
西德的經濟管理部長,為德國經濟起飛起到重要作用的艾哈得曾經說過:“我的市場經濟政策的目標是建立比賽秩序并制定比賽規則”這里所說的比賽規則莫過于運用國家權力制定的法律法規,聯邦德國從實行社會市場經濟起既通過不斷制定,修改和完善法律來保護市場的自由競爭。
聯邦德國關于維護市場競爭的法律,一是限制壟斷,確保競爭,二是關于競爭規則的種種規定。
在限制壟斷,確保競爭方面,1957年7月27日頒布的《反對限制競爭法》(統稱卡特爾法)被稱為市場‘大憲章’,是維護市場競爭的最重要的法律,是社會市場經濟最重要的法律之一。聯邦政府認為:〈〈卡特爾法〉〉“應保證競爭的自由并排除那些損害有效競爭以及有削損利益的傾向從而損害消費者利益的經濟勢力”,應防止個人或集團擁有壟斷市場的地位,并限制壟斷的作用。為保證〈〈卡特爾〉〉的實施,需要建立相應的,有權威的監督機構,這就是三類的卡特爾局:聯邦經濟部長,聯邦卡特爾局和各州的卡特爾局。〈〈卡特爾〉〉法對卡特爾局的任務是:禁止一切妨礙限制競爭的行為,禁止一家或幾家企業以各種形式壟斷市場優勢,禁止為壟斷市場實行新的合并,禁止兩家或幾家大企業通過合同或協議在價格上,經營上同意行動。卡特爾局根據卡特爾法實行三類監督:一,橫向監督,指對發生在同一生產或流通部門的同一類產品或商品之間的監督。只要企業或企業團體達成的協議或決定會影響市場的生產和流通,卡特爾局則宣布其無效并有權處以罰款。從1968-1982年卡特爾局對此類行為共罰款338次,總計1。49億馬克,平均每年達1000萬馬克。二是縱向監督,主要指對生產或經營的不同階段上發生的違反自由競爭原則的行為進行監督。三是對企業事實上的行為如操縱市場或合并企業等的監督。企業依法獲得控制市場的權力和地位,而〈〈卡特爾〉〉法主要監督其是否濫用其市場地位,并有權宣布其無效。關于企業合并,1973年8月修訂后的〈〈卡特爾法〉〉新的條款規定:企業合并必須通報卡特爾局,如果合并會產生或加強控制市場的地位,聯邦卡特爾局有權制止。除了禁止性條款,〈〈卡特爾法〉〉而規定了一些例外,例如,供電,供熱和交通運輸通訊等部門不受限制競爭的有關規定的約束。
聯邦德國除了在保護競爭方面設立嚴格的法律外,還制訂了競爭秩序方面的法律法規,如〈〈反不正當競爭法〉〉〈〈折扣法〉〉(規定折扣的限制最高3%)〈〈關于付贈物品的條例〉〉〈〈商標法〉〉〈〈專利法〉〉等等,不一而終。通過以上的法律的分析,充分說明了社會市場經濟根本上不是的自由主義的經濟,而是以國家強制力保護市場的法治經濟。
社會市場經濟從其哲學本源和歷史來源看都不能說是自由競爭資本主義的簡單翻版,其所制定的法律正是經濟法本質所揭示法律現象的體現,所謂的“第三條道路”不過是解決同一問題的不同手段而已,或者說是采用相同手段的不同程度。從法律學角度,社會市場經濟不但不能否定經濟法的本質,而恰恰是經濟法本質的集中體現:既國家權力干預經濟生活的法律。
- 上一篇:清末的經濟法規論文
- 下一篇:經濟法的價值取向探究論文
精品范文
10經濟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