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人協議履行出資義務論文
時間:2022-06-22 03:42:00
導語:起人協議履行出資義務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摘要:公司發起人是指在公司章程上簽字蓋章并對公司出資的人。發起人的出資義務是指發起人應當足額、及時地繳納各自在公司章程中所認繳的出資額。發起人的出資義務具有法定性:一是源于其發起人的身份屬性;二是源于公司的公眾性。發起人如違反出資義務,在給公司帶來損害的情形下,應對公司承擔侵權損害賠償責任。同時,應按照合同法的規定對其他發起人承擔違約責任,即按照發起人協議的規定繼續向公司履行出資義務。同時對其他發起人承擔支付賠償金、損害賠償等責任。
論文關鍵詞:公司發起人出資義務契約義務法定義務
一、公司發起人概念的界定
作為公司設立三大基礎要素(即發起人、資本、公司章程)之一的發起人,是公司設立中的靈魂.對公司的設立成敗起著主導作用。“公司發起人”作為一項基本的法律稱謂,在公司法律制度體系中亦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屢見各類法律法規和學術著作。但事實上,無論在國外還是國內,無論在大陸法系還是英美法系.“發起人”的內涵都處于一種模糊不清的狀態,從未有過定論。有的國家法律將其界定為“確認公司章程的股東為發起人”:有的學者認為,“凡籌備公司之設立并簽訂章程之人”就是公司發起人:有的則認為,“在一個特定的案例中.由誰來組成發起人實際上是一個事實問題”、“公司‘發起人’這一詞語并非法律上的術語,而是一個商業方面的術語……”法律概念確定、清晰是法律探討的前提。在對發起人的出資義務進行系統分析之前,有必要首先明確發起人的內涵。在對國內外相關理論進行分析、甄別的基礎上,筆者認為,公司發起人是指在公司章程上簽字蓋章并對公司出資的人。“在公司章程上簽字蓋章”是確認發起人的形式要件,表示發起人接受公司章程,愿意履行章程所規定的各項義務。“對公司出資”是確認發起人的實質要件,是發起人最本質的特征,發起人出資是公司成立與運營必不可少的資金和物質來源,是形成公司健全人格的前提,是公司債權人、投資人的權益得以保護的基礎。
二、公司發起人的出資義務分析
(一)公司發起人出資義務的內涵
公司發起人的出資義務。是指發起人應當足額、及時地繳納各自在公司章程中所認繳的出資額。發起人完整地履行出資義務,應當同時包括出資時間的及時性、出資金額的充足性和出資權利的完整性,欠缺任何一點,即為瑕疵出資,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同時,筆者認為如果將出資義務做擴張性解釋,發起人的資本充實義務也應視為出資義務的一種,即在發起人瑕疵出資或公司股份未被全部認購的情況下.全體發起人需共同承擔起相互擔保公司實收資本與公司注冊資本相一致的法定義務,具體包括認購擔保義務、繳納擔保義務和差額填補義務。資本充實義務是法律為確保公司資本充實和公司設立成功而強制性規定的、由發起人的原始出資義務在一定條件下所派生出來的第二位出資義務,是確保公司資本充實的第二道法律屏障。但鑒于篇幅所限,本文只對發起人狹義的出資義務進行分析。
(二)公司發起人出資義務的法律性質
關于發起人出資義務的法律性質,學者多認為由于股東的出資義務源于其認購股份的行為,而認購股份的行為是股份申購人與公司所締結的、以加入公司為目的的社團法上的人社契約行為。所以,“現代各國公司法律理論均認為股東出資義務屬于一種契約義務,股東不履行出資義務的法律責任可比照債的不履行的一般原則處理。”筆者對此持異見,認為上述理論將發起人的出資義務與其他股東的出資義務混為一談,但兩者由于身份的不同.所負擔的出資義務也有本質區別。除發起人之外的其他股東的出資行為,可視為投資人因希望加入該公司而接受公司(或設立中公司)發出的股份認購要約.并與公司締結股份認購契約,其出資義務屬于約定義務。但發起人的出資義務則不同,筆者認為其兼具法定性與約定性雙重屬性。具體來講,在發起人出資義務的來源上具有法定性。在發起人出資義務的內容上則具有約定性。
1.發起人出資義務的法定性。
德國《股份公司法》第29條規定:“發起人應認購公司的股份。”言下之意即發起人必須對公司出資,明確了出資義務的法定性。之所以如此,理由如下:
(1)發起人出資義務的法定性源于其發起人身份。筆者認為,出資義務最本質的來源不是發起人協議或公司章程,也不是發起人認購公司股份的行為,而是來源于其發起人身份,是其基于該身份而必須為的行為。發起人的出資義務具有強烈的人身屬性,是其之所以為“發起人”的根本。發起人協議或公司章程對此無權做出更改,不可因其約定取消發起人的出資義務。
(2)發起人出資義務的法定性源于公司的公眾性。設立公司本是發起人之間自覺自愿的行為.按照契約自由原則,法律本無權干涉,但公司尤其是股份公司具有很強的公眾性質.而“在某種意義和程度上,當事人之間的任何法律交易,只要涉及對法律上得到的控制權的處置,都會影響到他人。”
不管是哪種公司形態,設立失敗都會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和不穩定,造成債權人、投資人的損失,在股份有限公司的場合尤其如此。如果因發起人出資不實導致公司設立失敗,會給其他發起人、投資者和債權人造成損失,即便公司僥幸設立成功,也會妨害公司形成健全、獨立的人格。造成公司資金運轉困難和商事交易不穩定等問題。因此。法律出于對公眾利益、社會穩定、交易成本的考慮,有必要以法律強制規定發起人必須履行出資義務。
(3)發起人的出資義務在內容上也具有一定的法定性。同樣基于上述完善投資環境、確保交易安全等問題的考慮,為確保公司資本充實,即便是發起人出資義務的具體內容,也不能全部由發起人自行約定。而要由法律對某些基礎、原則性問題做出強制性規定
2.發起人出資義務的約定性。
發起人的出資義務雖然因其具有法定性而不可取消。其具體出資方式也受到法律在某種程度上的限制.但發起人仍可以在法律規定的框架內自由約定彼此間的出資金額、出資形式和出資時間,體現了契約自由原則。因此,發起人的出資義務也具有一定的約定性。
三、公司發起人違法出資義務的民事法律責任分析
發起人的出資義務兼具法定性與約定性的雙重屬性,因此,其違反出資義務所應承擔的民事法律責任也分為侵權責任和違約責任。
(一)侵權責任——對公司
我國《公司法》第95條規定:“在公司設立過程中。由于發起人的過失致使公司利益受到損害的,應當對公司承擔賠償責任。”是對發起人侵權責任的規定.其中亦應該包括由于發起人違反法定的出資義務而給公司帶來損害的情形,發起人應對此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二)違約責任——對其他發起人
我國《公司法》第28條規定:“股東應當按期足額繳納公司章程中規定的各自所認繳的出資額。股東不按照前款規定繳納出資的,除應當向公司足額繳納外,還應當向已按期足額繳納出資的股東承擔違約責任。”第84條規定:“以發起設立方式設立股份有限公司的,發起人不依照前款規定繳納出資的.應當按照發起人協議承擔違約責任。”這兩項明確規定了發起人違反出資義務時,應向其他發起人承擔出資違約責任,區別在于在設立股份有限公司的情況下,《公司法》明確發起人應按照發起人協議承擔違約責任。而在設立有限責任公司的情況下,法律沒有明確發起人承擔違約責任的依據,這與《公司法》第80條明確股份有限公司發起人應簽訂發起人協議而對有限責任公司發起人則無此要求的狀況是相一致的。但筆者認為這不利于追究違約發起人的法律責任,建議《公司法》對有限責任公司發起人亦應制定簽訂發起人協議的相關條款。
關于發起人出資違約責任的承擔對象,有觀點認為,僅在出資義務不履行導致公司不成立、解散或被撤銷的情況下.出資義務不履行的股東才向其他已經足額繳納出資的股東承擔違約責任:而在公司設立成功的情況下.出資義務不履行的股東是按照公司章程向公司而非其他股東承擔違約責任。
從出資對象來看,發起人的確是向公司而非其他發起人出資.由此認為發起人應向公司承擔出資違約責任似乎不無道理。但筆者認為,雖然公司章程規定了發起人認購的股份數、出資方式和出資時間等事項,但它并非設置了發起人出資義務,而僅僅是對其履行出資義務的方式做出了細化規定,真正設定發起人出資義務的是發起人協議。而且,公司章程是由發起人共同制定的公司自治性規章,而非公司與發起人簽訂的某種契約,認為發起人應依照公司章程向公司承擔違約責任缺少理論依據。筆者認為.既然是發起人之間締結了發起人協議.明確彼此間的權利義務關系,那么不論公司是否成立,出資義務不履行的發起人都應當向其他發起人而非公司承擔違約責任。發起人協議中關于發起人向公司出資的內容.可視為合同中的“為第三人設定債權的合同”即涉他合同.即發起人為未來的公司設定權利的合同。當發起人違反出資義務時,應按照合同法的規定承擔違約責任,其中最主要的責任方式就是繼續履行。即按照發起人協議繼續向公司履行出資義務,同時對其他發起人承擔支付賠償金、損害賠償等責任。
- 上一篇:教師領雁工程培訓個人鑒定
- 下一篇:2010上半年鄉鎮各項工作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