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經濟法實施的問題與對策
時間:2022-06-12 08:32:51
導語:我國經濟法實施的問題與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制定和修訂了大量的經濟法律與法規,推動了法制進程的發展。從經濟法的立法來看,我國經濟法已經達到了量的積累,社會經濟發展以來,經濟法成為推動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保障,將經濟法的實施擺在經濟法制建設的核心地位,推動經濟法走上更高層次的發展階段。
一、經濟法實施的重要意義
(一)有利于實現經濟法治
經濟法是伴隨市場經濟發展而來,徹底改變了計劃經濟下,經濟發展諸多不完善的問題。實現經濟法治,非常重要的要求是要加強經濟法的實施,既對市場主體產生一定的約束,又為政府提供宏觀調控的手段,不管是市場還是政府都應遵守經濟法規則。經濟法實施能有力地遏制政府對社會經濟的濫加干預、任意干預、非法干預,有利于實現經濟法治。
(二)實現經濟法的根本目的
列寧曾經說過:“法令之所以重要,不在于是不是寫在紙上,而在于去執行。”同樣龐德認為:“法的生命在于實行。”不管是經濟法立法,還是經濟法研究,實現的最終目的是要實現經濟法的實施。只有通過經濟法的實施,才能發揮經濟法的效力,對各個市場主體、政府產生約束性的條件,推動市場經濟健康發展。
(三)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
經濟法實施是樹立法律威信,規范約束人們活動的重要舉措,有利于維護社會信用,保證人們的生產、生活和經營正常的秩序,激發社會創新、創業活力,促進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經濟法調整對象是人們從事各種經濟活動中的各種經濟關系,這種關系是非常復雜和活躍的,人們的認識水平提高需要一個過程,不同的階段呈現不同的認知,通過經濟法的實施,對不同的主體產生一定的約束作用,對社會經濟的發展不斷完善,推動其發展。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經濟法體系不完備
主要表現在立法體系中的環節不夠規范,存在相互抵觸的問題,并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市場經濟條件下,現行的法律法規落后于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時代下,這種法律體系亟需修訂、充實和更新。
(二)經濟法執法困境
經濟法缺乏規范性的約束,對行政執法不利。經濟法帶有強烈的政策性規定,內容比較抽象,具體操作性不強。對責任主體要求不明,責任職權不清晰,會造成兩個極端,一方面是過度干預社會經濟活動,不利于市場資源有效配置,激發市場的活力;另一方面弱化職權職責,對市場放任不管,造成擾亂社會秩序的事件時常發生。政府與市場的邊界不清晰,在市場經濟具有不可調和的矛盾時,經濟法執法不能有效發揮自己的作用,政府既當裁判員又當教練員的現象時常發生,不利于市場經濟的發展。
(三)監督機制不健全
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經濟法律法規不斷發展和完善,遇到的經濟發展問題也越來越多,監管部門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雖然有些地方設置了眾多的監督管理部門,但監督作用的發揮并不理想,經濟法的實施缺乏有效的監督。出現很多執法不嚴的問題,存在尋租、權力過度使用的問題。這些問題如果不能及時解決,對市場經濟的發展會產生不可挽回的損失,嚴重擾亂正常的市場秩序。
三、解決經濟法實施的對策分析
(一)加大立法力度,完善我國經濟法體系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國家機關應該嚴格在市場經濟的法律體系下發揮職能作用,認真落實立法相關規定,開展立法活動,加強監督,加強立法隊伍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建立完善的社會主義經濟法律體系,維護市場經濟的公平、正義、法治,保障和維護合法人的權益,打擊不合理的違法行為,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
(二)加強經濟法的執法力度
嚴格按照經濟執法相關要求來規范和約束執法人的行為,提高執法人員的素質,建立高效的執法隊伍。要發揮政府集體決策制度的優勢,完善政務公開,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提高政府決策的科學化水平。自覺接受社會監督,支持人們參與決策,為人們提供公開、透明的公共服務。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推動企業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轉變政府職能,為企業發展提供優質服務。政府重點打擊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規范市場秩序,為企業營造健康的經濟環境。綜合利用市場經濟調節和監管作用,應用看得見的手對市場經濟進行宏觀調控,有效解決經濟糾紛,對違法犯罪行為依法追究法律責任,保障經濟法的實施,確保市場經濟安全有序。
(三)建立健全監督機制
要構建完整的監督體系,包括較多的專職監督機關,他們既可以監督各個執法部門,使他們正確執法、合理執法,還可以發揮他們相互監督的功能,保障經濟法的實施。經濟法的實施需要有法可依,依靠法律的權威,更好地為經濟建設發展提供良好的法律保障。綜上,隨著改革進入深水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得到了飛躍性的發展,經濟法的地位也顯得尤為重要,只有不斷加強經濟法的研究,推動經濟法各個方面向前發展,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營造良好的法律環境。
作者:劉賀廷 單位:中共朝陽市委黨校
- 上一篇:民法中公平原則關系研究
- 下一篇:經濟法路徑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