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法有效實施建議

時間:2022-04-12 03:24:44

導語:經濟法有效實施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經濟法有效實施建議

摘要:經濟法是調節特定范圍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總稱。違背經濟法的行為主要侵害了國家的公共利益,對象帶有不確定性特征。私人實施與社會實施是經濟法實施的兩個重要分支,二者皆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诖?,本文分別探討了經濟法的私人實施與社會實施,簡要分析了怎樣促進經濟法更好地發揮。

關鍵詞:經濟法;私人實施;社會實施

經濟法是我國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產物,隨著市場經濟體制進一步健全而產生,是維護市場秩序的主要機制。為了推進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必須不斷改進相關機制。所以,深刻分析經濟法的具體實施形式,是確保我國經濟迅速發展的重要條件。

一、經濟法中的私人實施

(一)經濟法的私人。經濟法的私人會追尋最大的自我利益,也會捍衛其根本權益。私人在參與經濟法的實施以前,一般會應用本身的經驗與知識進行權衡,以更好地維護自身的利益。但因其知識的不足等因素影響,判斷的結論難免帶有主觀色彩。所以,在經濟法的私人實施過程中,應當適當加以政府部門的有效引導與支持,如提供司法援助。(二)私人實施的重要性。經濟法中提及的違法現象往往侵害國家的公共利益,然而,這些利益最后歸于獨立性的個體。經濟法既是政府對市場主體行為的有效規范,又是對市場主體保持正當競爭關系的監督。私人參與到經濟法的實施過程,不但是維護個體利益的重要方式,而且維護了社會公共利益。如,消費者對生產者、銷費者進行投訴的行為,既可以維護個人的利益,也會對相似的行為主體進行有力地警示。而且,經濟法的社會實施帶有一定的缺陷,這也使得私人實施成為可能。政府在經濟法的社會實施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參與經濟活動中難免帶有某種“經濟人”的特點。這就需要私人實施進行彌補。私人實施既可與社會實施形成互補,又能夠對社會實施起到監督作用,特別是提出有價值的建議等。此外,法律的實施屬于一項長期性、復雜性的工程,需要對所有參與者進行法律的宣傳與教育,私人實施在法律推廣中發揮重要作用,為經濟法的長足發展提供重要支持。

二、經濟法中的社會實施

(一)單獨訴訟與公益訴訟的差異性。單獨訴訟的條件是原告個人利益遭到侵害,被告的行為帶有針對性特征,這樣,原告方可發起單獨訴訟。而公益訴訟一般指的是集體權益遭到損害,并且這種權益一定要合法。公益訴訟既可以對受害人的損失加以挽回,又會讓侵害人為其違法行為承擔相應的責任。雖然這種訴訟程序會涉及賠付金問題,原告的律師應當得到勝訴的酬金。但是,不能因此忽略對直接性公眾權益的積極作用。(二)公益訴訟的理論不足。學術界在公益訴訟的問題上向來說法不一。實質上,公益訴訟的發起者在身份的界定方面并不會只是在“公”、“私”之間進行選擇。這些個人或社會組織,無論從社會功能,還是社會身份方面,皆依據社會契約的形式建立的,以公眾權益的維護者來參與法律的實施過程。而且,僅適用于民事訴訟,不可以歸于經濟法中的私人實施。在傳統的刑事訴訟法實施以前,法院審理案件采用民事訴訟的形式。顯然,行政訴訟與民事訴訟沒有根本的區別,只是在專業的行政法頌布應用以前暫時適用于民事訴訟的程序。

三、促進經濟法有效實施的建議

(一)健全經濟法的實施程序。經濟法作用的發揮一定要通過嚴謹的法律實施程序,使得社會各類的經濟活動均可以有法可依,進而推動我國市場經濟的法制化發展。通常僅以法理學理論為基本指導思想探究群體事件;多數是社會沖突、公共政策方面的理論,很少有學者把群體事件視為社會的不公正體現,進而應用公正理論展開論述。因此,可試圖將羅爾斯的公正理論或社群主義充分應用于群體事件,進而取得全新的理論成果。(二)確保實施主體的獨立性。公益訴訟通常的發起者是由國家建立的專業機構,吸收社會的各行業的人士,由政府進行單獨性的預算與管控,確保和行政部門相區分。在公益訴訟發起過程中,相應的機構應當從公益視角作為出發點,與訴訟的本身沒有產生利益關系。而且,對機構人員也應當進行認真篩選,法律的實施者本身的素質會對實施的結果帶來很多的影響。因此,應當強化自律方面的建設工作。

四、結語

總之,經濟法的私人實施和社會實施二者從本質方面差別巨大,在訴訟程序方面有許多需健全的部分。因此,需要相關工作者不斷加強分析與研究,以便適應各種市場主體的利益訴求,推動我國市場經濟體制進一步優化,進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參考文獻]

[1]姚廣.淺談經濟法的私人實施與社會實施[J].法制與社會,2017(32):147-148.

[2]邢琳,陳麗琴,張雪菲.經濟法的私人實施與社會實施[J].中國市場,2015(46):27-28.

[3]張鑫.經濟法的私人實施及社會實施研究[J].商,2015(01):232.

[4]趙紅梅.經濟法的私人實施與社會實施[J].中國法學,2014(01):177-195.

作者:李滕飛 單位:長春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