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法社會整體利益維護方式

時間:2022-04-10 10:44:18

導語:經濟法社會整體利益維護方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經濟法社會整體利益維護方式

摘要:我國經濟社會水平不斷進步提升,圍繞國民生活的各項法律體系結構也越來越完備,為人民生活提供了強有力的堅實保障。從社會整體利益的概念出發,分析了經濟法社會整體利益的關系,重點研究了社會整體利益的經濟法維護方式

關鍵詞:經濟法;社會;整體利益

經濟法的發展與社會公眾利益有緊密的聯系,我國經濟法律發展了許多年,針對更多的問題情況都有解決方案。所以發展經濟法,不斷改進完善,并且從中更高效地找到維護社會整體經濟利益的方法,非常值得深入研究。

1社會整體利益

1.1社會整體利益概述。按照法律規定利益可劃分為3類,即個人利益、群體利益和社會整體利益。社會整體利益的主題是整個人類社會的利益。在研究社會整體利益時,應劃分關鍵詞,將社會整體利益分為3個部分,即社會、整體、利益,要分別展開研究。首先,“社會”是人與人形成的關系總和。例如,在特定環境中生活的共同人群,長久維持某些關系,形成不容易改變的利益交錯的關系結構。其次,“整體”是一個有內在關系的多個部分所組成的體系。各組分之間有內在關系,可能互補、可能利益共同等,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再次,“利益”是滿足自身欲望的一些物質。通俗地講,金錢、權力、榮譽等但凡能滿足人的欲望,為物主所有者帶來精神滿足感的均可成為利益。利益是可以解決社會矛盾的,利益沖突決定這一切。但不是所有的利益都在法律保護范圍之內,如犯罪者的利益、非法活動從事者及其集體的利益等。由此可見,經濟法研究者甚至整個法學界,對社會整體利益的研究有著重要意義。通過對社會整體利益的探究,經濟法學者能有效了解各種利益群體間產生的問題,并從中找出可循的規律,由此立法,全面掌握社會整體利益的內容與意義大眾觀念。社會整體利益與國家利益關系緊密,為維護社會整體利益,需要更好地設立社會經濟法[2]。1.2經濟法與社會整體利益的關系。經濟法的立法依據,是建立在維護社會整體利益的基礎之上。在對社會整體利益研究過程中,由于社會整體利益共同體繁多復雜,如一個人在不同的社會關系中具有不同的利益共同體,很難從某些利益關系中確定出利益主體。在制定經濟法的過程中,法律的維護作用存在單一性、片面性。由于經濟法的特殊性,只有切實影響到公共利益的個人或集體行為,才是法律重點涉及的方面,經濟法對社會整體利益的界定還需不斷探索和追究其根源。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整體利益也在發生改變,經濟法也應作出相應改變。為使經濟法發揮出調節維護市場經濟發展的作用,有效避免市場運作混亂、價格制定不規范等現象,有效維護市場運作,構建并不斷優化完善社會整體利益為核心的市場經濟秩序。杜絕個別人或個別集體為追求利益,而損害社會整體利益的情況發生,維持市場經濟正常運轉,成為社會發展的有力保障,為此,應建立相應的經濟法律維護社會整體利益[3]。

2社會整體利益的經濟法維護方式

2.1經濟法中社會整體利益的獨特性。隨著法學界研究學者們對經濟法的研究不斷深入,發現經濟法在維護社會整體利益過程中,對市場宏觀調控的方式有著多樣性。經濟法在調整過程中,可以使用相應法律對其進行調整。調整手段的多樣性發展,造成經濟法在維護社會整體利益過程中的多樣性。經濟法在維護社會整體利益具有獨特性,有多重調控措施和方法,保障我國公民的合法利益。經濟法對社會整體利益進行維護,與其他法律維護路徑有較大差異。在維護整體社會利益時,也應參考其他法律的維護方式和路徑,逐步完善經濟法立法。社會整體利益不單純是由社會基礎的個人利益疊加而形成,其中包含的內容及利益之間的關系和相互作用,需要經濟法進行更深入的研究。研究社會整體利益中的每一個關系,對其科學化、規范化分類整理,對相應過程進行經濟法的保護。然后對社會整體利益進行整合,找出社會整體利益矛盾,針對這些矛盾,融合形成經濟法,維護市場運行秩序,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4]。2.2經濟法中社會整體利益的核心價值。對社會整體利益進行調研時,經濟法研究學者發現,從法律角度看待社會整體利益是存在一定特殊性。在維護社會整體利益過程中,應把握實質公平這一核心點。因此,構建經濟法對社會整體利益進行保護時,應牢記公平這一概念。一旦喪失公平,則社會整體利益也會喪失原有的獨特性。維護社會整體利益過程中應做到權衡制度與權力,體現社會整體利益,在進行國家宏觀和微觀調節時,應把握公平的度,在激勵權力與制衡權力時找到平衡之處,進一步起到維護市場經濟秩序的作用。經濟法本身也存在于國家進行市場調控中,所以,經濟法能有效通過國家調節機制,更好地維護社會整體利益。在實際維護社會整體利益的過程中,不得非法侵占、損害集體中的他人權益,如發生損害時,集體應對利益損失者進行相應補償[5]。

3結束語

社會經濟水平不斷提升,科技不斷進步,社會整體利益的維護更顯得重要,這與我們每個人的切身利益都密不可分[6]。經濟法不同于其他法律體系,經濟法必須結合社會實際經濟狀況,平衡經濟與發展之間的關系[7]。經濟法的不斷完善,要以市場經濟為基礎,結合實際情況才能更好地保護社會大眾整體的利益,才能更好地促進市場經濟穩定運行,才能更好地促進社會整體的利益健康穩定。這需要國家及各級政府的積極參與保障,強有力地開展經濟建設,讓國民經濟發展有法可依[8-9],有效提升國民經濟發展水平,從而實現對社會整體的利益維護。

參考文獻:

[1]盧代富.經濟法對社會整體利益的維護[J].現代法學,2013(4):24-31.

[2]蔡先紅.經濟法對社會整體利益的維護探討[J].現代營銷:學苑版,2016(5):163.

[3]王菁.研究經濟法對社會整體利益的維護作用[J].全國商情,2016(29):81-82.

[4]石云.經濟法對社會整體利益的維護探討[J].商,2015(40):241.

[5]張嚴冰.經濟法對社會整體利益的有效維護[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8(7):184-185.

[6]閆鵬.經濟法對社會整體利益的維護路徑研究[J].環球市場信息導報,2017(47):14.

[7]周增杰.經濟法對社會整體利益的維護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8(4):174-175.

[8]程小軍.經濟法對社會整體利益維護研究[J].財會學習,2018(9):210.

[9]鄭博熙,杜英,李捷.經濟法對社會整體利益的維護[J].環球市場信息導報,2016(5):130.

作者:劉暢 白雯 單位:沈陽廣播電視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