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金融立法論文

時間:2022-04-11 03:59:35

導語:農村金融立法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金融立法論文

報告提出,從現在到2020年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必須堅定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為此,需要花大力氣、下狠功夫、集中力量紓解農業農村農民發展的資金支持困難,通過頂層設計和制度建設完善鄉村振興的金融保障,加快推進農村金融立法。特提出以下建議:

一、加快推進農村金融立法進程

在中央一號文件多次提出“農村金融立法”要求的基礎上,加快推進全國人大常委會的立法進程,盡快完成立法調研和草案形成等程序,將農村金融立法列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并盡快列入立法工作計劃。

二、確立農村金融立法名稱

考慮到“農村金融法”失之過大,且不符合我國金融尚未統合立法的現狀,建議將“農村金融立法”明確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金融保障法》,一方面凸顯農村金融作為特殊領域亟需加強制度保障,強化政府和金融機構的保障責任,另一方面也明晰農村金融立法的“保障”目標,對立法框架和內容加以“統領”,以免立法內容過于寬泛。

三、明確農村金融立法范圍

鑒于到上個世紀國外的農村金融立法中農業金融立法占了較高比例,而報告明確了鄉村振興的對象涵蓋了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且近年來,無論是互聯網企業的農村金融服務對象已經納入個體農民,還是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近年來越來越受到重視,因此我國的農村金融立法應當明確立法對象是農業、農村和農民發展及相關權益保護,適用范圍不僅僅限于“農業金融法”。

四、確定農村金融立法框架

在農村金融立法框架設計中,除總則、法律責任、附則等基本結構外,其余的內容設計可能采取兩種模式:一是按照體系化的學術研究思路將這些內容分解為:農村金融組織法律制度、農村金融市場法律制度、農村金融服務法律制度以及農村金融監管法律制度等。二是按照實際需求分解為:農村信貸、農村金融合作、農村金融扶持與創新、農村金融環境建設、農村信用體系建設、農村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等。根據我國現行立法實踐來看,后一種立法模式更能反映實踐需求,也更容易得到更多的社會支持。

五、明晰農村金融立法內容

據報告,立法的總則部分,建議明確立法目的、農村金融的法律概念、農村金融保障的方針或原則、農村金融保障的政策支持、農村金融保障的職責分工、實施方式、社會參與、人才建設、研究教育、考核評價及農村金融的特別保障規定等;立法的內容應圍繞金融如何保障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改革農村土地制度,創新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構建現代農業經濟體系,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立農村安全規范,保障農民財產權益等進行嚴格規定和精細約束;法律責任部分主要強調(金融機構、有關單位、人員的)行政責任,同時明確相關民事、治安、刑事責任等;立法的附則中,應當有境外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參與我國農村金融活動的法律適用條款。

六、完善農村金融立法方式

農村金融立法橫跨了農村、金融和立法三大領域,因此需要三大領域皆應有一定比例的專家參與。尤其是考慮到專業性立法往往容易重視“專業”而輕視“立法”,對立法的規范水平和技術要求認識不到位,導致部分立法出現了條文重復(如《公司法》《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規范空置(如《民法總則》)、表述不清(部分地方性法規)等立法缺陷,建議農村金融立法應當吸收一定比例的有豐富立法經驗的法律專家參與調研、起草、修改等立法工作。

作者:鄭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