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犯罪司法防范措施
時間:2022-07-17 04:55:13
導語:未成年人犯罪司法防范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未成年人犯罪通常是指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實施的刑法和有關刑事法律所規定的犯罪行為。這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法律問題,更是一個社會問題,給社會的安定和諧帶來嚴重的危害。近年來,中小學生犯罪案件不斷增加,未成年人犯罪又表現出了新特點:群體性和暴力性。造成這種現象有其復雜的社會背景和根源。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
未成年人犯罪現象的增加,除了自身問題外,還包括其他方面,家庭、學校、社會都有責任。現就這幾方面原因進行分析。
(一)家庭原因
獨生子女數量增加:隨著計劃生育政策的推行,我國的人口自然增長率得到了有效控制,大大緩解了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壓力。這一政策導致了獨生子女的數量不斷增加。人是一種具有自然性和社會性的動物,當以個體的形式出現時,通常希望被他人理解、尊重,渴望平等的溝通。在獨生子女家庭中,沒有同齡人可以與他們進行交流。在社會聚合本能的支配下,這些未成年的獨生子女很自然地聚合到一起。離異家庭教育的缺失。單親家庭中長大的獨生子女容易有心理上的不滿足,從而發展成畸形性格。他們往往為了引起別人的關注,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二)東西部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
20世紀80年代后,中國經濟進入改革開放階段,全國經濟水平普遍上升的同時,也造成了東西部地區發展的不平衡,大部分務工人員涌向東部經濟發達地區。這種勞動力非正常化的市場流動造成了一系列的不良影響,如很多不發達地區的未成年人由于父母外出打工,爺爺奶奶年歲過大,無力管教,致使他們缺少家庭教育,許多未成年人犯罪后,司法機關因找不到合適的監護人而束手無策。
(三)校園教育的弊端
應試教育體制存在著兩方面弊端:
1.為了升學率,給學生的壓力過大,課業負擔沉重,沒有正常的勞逸結合,讓他們產生了厭學、逃學的情緒;
2.學校把教育重心都放在了專業課程教育上,忽視了思想品德和法制學科的教育,對學生處事、生存能力關注甚少,降低了未成年人自我預防犯罪的能力。
二、減少未成年人犯罪的預防措施未成年人犯罪率在近年來不斷上升,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已經成為當今十分重大的社會問題。預防措施的有效應用可以大大減低犯罪率。
(一)大力開展法制教育,增強未成年人的法制觀念
青少年時期受到的教育和自身行為習慣的養成,對其今后的成長、生活影響巨大。青少年發生違法犯罪的行為,主要是因為缺乏法治觀念和是非觀念,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加大對未成年人的正面教育,培養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規范他們的行為,讓他們明白什么是合法的、合乎道德的。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必須依靠全社會的力量,共同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抓好未成年人法制教育。
(二)社會、家庭和學校齊抓共管
家庭方面。創造良好的家庭氛圍的同時還要強化家庭的教育職能。作為未成年人成長、生活的主要場所,家庭教育、父母的道德品質都對孩子的一生起著巨大作用,家長要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行為的標桿,盡到教育子女的義務。因此,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家庭教育可以做為第一道防線。學校方面。學校在未成年人教育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提高教師隊伍素質,全面推行素質教育,教書的同時還要注重育人。對后進生、問題生要開導、教育、關心,不能把差生推向社會犯罪的邊緣。對思想品德教育、法制教育、愛國教育給予適當關注,讓學生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社會方面。可以采取多種形式的教育活動,對青少年進行法制教育、行為規范教育和科學教育等。對已經犯過錯誤的青少年,對他們不要有歧視,減少重新犯罪率。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依法從嚴打擊殘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惡勢力。堅決摧毀賭場,取締、清查淫穢色情和有嚴重政治問題的出版物,堅持依法行政,從重從快懲辦犯罪分子,凈化社會環境。
(三)要切實加強對青少年的司法保護力度
司法機關要依法保護青少年的合法權益,嚴厲打擊各種損害未成年身心健康的各類犯罪行為,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法制環境。同時,還要加強青少年的自我保護意識,積極開展法制教育、警示教育活動,使他們知法、懂法、守法、護法。
三、總結
未成年人犯罪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還會存在,預防青少年犯罪任重道遠。未成年人正處在人生的發展時期,他們在心理上不成熟、可塑性強。大多數的犯罪青少年有著不正確的道德觀和人生觀。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之一,學校、社會、家庭應該積極參與到教育當中,盡職盡責地為未成年人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做到預防和打擊并重。
- 上一篇:體育電視與產業發展研討
- 下一篇:玉米雙株栽培方法及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