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總則知識產權規定分析
時間:2022-02-19 03:26:58
導語:民法總則知識產權規定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突飛猛進,日新月異,《民法通則》的相關規定已無法完全適應當下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在此背景下,2017年3月1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草案)》(以下簡稱《民法總則》),并自2017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本文針對《民法總則》和《民法通則》中關于知識產權的規定進行對比分析,在歸納相同點的基礎上,發現差異性,并提出立法展望。
關鍵詞:民事權利;私權;智力成果;立法模式
一、《民法總則》與《民法通則》關于知識產權規定的比較
如前所述,在市場經濟的今天,知識產權的價值越來越被重視。事實證明,在現如今的經濟活動中,信息貿易份額日益增長,大有超過實體經濟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增長力的趨勢。①因此,對知識產權的保護規定仍然是《民法總則》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是《民法總則》與《民法通則》中關于知識產權的具體規定并不完全相同。(一)《民法總則》與《民法通則》關于“知識產權”具體規定的相同點。1.對“知識產權”的定位一致《民法通則》賦予知識產權以獨立財產權地位,與物權等財產權利并列,不是《民法通則》的敗筆,知識產權不應是被“高抬貴手”勉強被納而屈居人下的“側室”,它理應與物權等同居財產權利的“正室”。②《民法通則》將有關“知識產權”的規定,體現在第五章“民事權利”之第三節“知識產權”。即將知識產權定位為民事權利,并且專節規定,與“財產所有權和與財產所有權有關的財產權”、“債權”、“人身權”并列。《民法總則》也是將有關“知識產權”規定在第五章“民事權利”之中,只是沒有專節規定。修訂后的《民法總則》中關于知識產權的規定僅體現在第五章“民事權利”中的第一百二十三條,相比于《民法通則》中的相關規定反而在條款數量上有所減少。③2.將“知識產權”進行列舉式的規定一致什么叫知識產權?法律上沒有具體的解釋性規定。從有關國際公約規定看,采用的是列舉式規定,如《成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約》和《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均采用的是列舉式規定。我國《民法通則》和《民法總則》也不例外,不過列舉式規定的角度不同。3.沒有規定對“知識產權”具體保護措施無論是《民法通則》還是《民法總則》均只是在“民事權利”部分,以列舉的方式規定了知識產權的范圍,但在“民事責任”部分并沒有原則性的規定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措施。其實,知識產權的本質屬性在于客體的非物質性。④這也正說明知識產權與一般民事權利對象的差異性,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措施具有其特殊性,因此,《民法總則》與《民法通則》民事責任部分沒有針對知識產權做具體的規定。(二)《民法總則》與《民法通則》關于“知識產權”具體規定的不同點。1.對知識產權規定的位置不同《民法通則》將知識產權規定在“財產所有權和與財產所有權有關的財產權”、“債權”之后,“人身權”之前。而《民法總則》將知識產權規定在與人身有關的權利之后。民事法律對有關民事權利規定位置的變化,表明國家和社會開始重視人身權,因此,法律對與人身有關的權利規定也置于財產權規定之前。2.列舉式規定的角度不同《民法通則》的列舉式規定是通過民事權利主體和知識產權的種類進行規定的,而《民法總則》的列舉式規定則是通過知識產權的客體進行規定的。《民法通則》的列舉式規定,強調的是知識產權的主體和知識產權的種類,這樣規定更加具體周延,但是不適應知識產權主體的增加。3.列舉式規定的模式不同《民法通則》的列舉式規定是封閉式的模式,這種模式與其列舉式規定的角度一樣,不適應知識產權種類的擴大。如商業秘密權、植物新品種權、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權等,都是在《民法通則》頒布之后,相關新的法律法規對“商業秘密權、植物新品種權、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權”規定,即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次會議通過并于1993年12月1日起施行的《反不正當競爭法》、國務院的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國務院第36次常務會議通過,并于2001年10月1日起施行的《集成電路布圖設計保護條例》。這也同樣出現一般法《民法通則》與特別法《反不正當競爭法》行政法規的規定不一致。而《民法通則》采用不完全列舉式規定,并以“兜底條款”的模式規定知識產權,這就能適應知識產權主體或種類的未來發展。
二、《民法總則》與相關“知識產權法”規定的比較
(一)與《著作權法》規定的比較。涉及著作權的規定,體現在《民法總則》第123條第2款所規定的第一種“知識產權的客體”即“作品”。而根據《著作權法》的規定,我國著作權的客體包括“作品、版設設計、表演、錄音錄像制品、廣播、電視節目”。顯然,《民法總則》關于著作權的客體范圍規定過窄,不能涵蓋《著作權法》關于著作權客體的范圍規定。(二)與《專利法》規定的比較。涉及專利權的規定,體現在《民法總則》第123條第2款所規定的第二種“知識產權的客體”即“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根據我國《專利法》第2條規定:本法所稱的發明創造是指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也就是說,《民法總則》關于專利權客體的規定與《專利法》的規定一致。不過,未來修改《專利法》,也許會增加專利權的客體,如圖形用戶界面(GraphicalUserInterface,簡稱GUI)的可專利問題,2014年3月,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布了對《專利審查指南》的修改,這次修改包含了圖形用戶界面的專利申請等內容。修改后的《專利審查指南》于2014年5月1日起實施。也就是說,在實踐中,GUIS是可以申請專利的。當然,我們可以通過《民法總則》第123條第2款之(八)法律規定的其他客體,解釋《民法總則》關于專利權的客體涵蓋了《專利法》關于專利權客體的規定。但是,如果《民法總則》第123條第2款之(二)明確規定“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圖形用戶界面”,更能體現《民法總則》規定的前瞻性和對專門法的引導性。(三)與《商標法》規定的比較。根據《民法總則》第123條第2款之(三)、(四)的規定,商標權的客體是“商標、地理標志”。顯然這一規定,與《商標法》的規定一致。關于商標權的客體商標的范圍,《商標法》第8條規定:“任何能夠將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商品與他人的商品區別開的標志,包括文字、圖形、字母、數字、三維標志、顏色組合和聲音等,以及上述要素的組合,均可以作為商標申請注冊。”第16條規定:“商標中有商品的地理標志,而該商品并非來源于該標志所標示的地區,誤導公眾的,不予注冊并禁止使用;但是,已經善意取得注冊的繼續有效。前款所稱地理標志,是指標示某商品來源于某地區,該商品的特定質量、信譽或者其他特征,主要由該地區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所決定的標志。”(四)與《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的比較。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于1993年9月2日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自1993年12月1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于2017年11月4日修訂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修改后的《反不正當競爭法》涉及“知識產權”的規定“假冒混淆行為”、“侵犯商業秘密的行為”。不過有關“假冒混淆行為”的范圍有所變化,即將涉及假冒商標標識的混淆行為規定刪除,同時增加了與涉及知識產權即“域名主體部分、網站名稱、網頁等”有關的假冒混淆行為;其次,增加規定了利用網絡技術進行不正當競爭的行為,而利用網絡技術進行不正當競爭往往也會涉及他人的知識產權。具體規定體現在修改后的《反不正當競爭法》第6條、第9條和第12條的規定。由此可見,《反不正當競爭法》作為兜底保護知識產權的法律,知識產權的客體在前述《著作權法》、《專利法》、《商標法》中沒有規定的,《反不正當競爭法》做了進一步擴張規定,如商標以為的企業名稱、商號、商品名稱等營業標記,與網絡有關的域名、網頁等,商業秘密等等。但是,《民法總則》只是列舉了“商業秘密”。我們認為,《民法總則》有必要將企業名稱或商號、有一定影響的商品名稱、域名等知識產權的客體明確列舉。因為在實踐中,這類營業標志都是經營者的身份符號,引導著消費者的市場選擇,因此,也是不正當競爭者侵害的主要對象。在《民法總則》中予以規定,既能表明其與《反不正當競爭法》的關系,也能體現對這些權利保護的法律地位和重要性。(五)與相關法規規定的比較。《民法總則》第163條第2款之(六)、(七)分別規定了“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植物新品種。”國務院曾先后了《集成電路布圖設計保護條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根據《集成電路布圖設計保護條例》的規定,所謂“布圖設計權”是指權利人依法對布圖設計所享有的復制和進行商業利用的排他性權利。根據《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的規定,“植物新品種權”是工業產權的一種類型,是指完成育種的單位或個人對其授權的品種依法享有的排他使用權。這兩種知識產權的客體具有一定的技術性,所以有專門的行政法規予以保護規定,《民法總則》做以上列舉規定足矣。
三、結語
以上針對《民法總則》關于知識產權的規定,從立法體例到具體規定,將《民法總則》與《民法通則》和相關的知識產權法規定進行了比較。筆者認為,毋庸置疑的是隨著知識產權地位的越來越重要,在《民法典》中寫入知識產權編具有現實的正當性,將知識產權編融入《民法典》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它將把傳統民法帶入知識經濟的新時代,為傳統《民法典》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知識產權法與民法的關系將是一個長久的話題,知識產權與一般民事權利的關系也將是一個長久的話題。為此,我們應當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繼承《民法通則》與時俱進的優良傳統,吸收一切有益的文明成果,向人類貢獻一部屬于知識經濟時代的中國《民法典》,知識產權則是21世紀中國《民法典》的耀眼的標志。⑤
作者:連潔 單位:北京工商大學
- 上一篇:職業核心素養評價體系研究
- 下一篇:審判輔助事務社會服務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