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犯罪特點以及預防舉措
時間:2022-11-14 09:10:00
導語:未成年人犯罪特點以及預防舉措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未成年人犯罪特征
(一)、14至16周歲低齡犯罪上升。
犯罪主體低齡化日趨嚴重,未成年犯罪的人數在大幅度增長,其中14至16周歲低齡犯罪,2004年為18人,2005年為23人,2006年為27人,2007年為29人,2008年為30人,2009年為52人。
(二)、被害人多系在校中小學生.
未成年犯罪案件中被害人多系未成年人,其中2004年為12人占30%,2005年為17人3占36%,2006年為23人占47%,2007年為31人占53%,2008年為34人占67%,2009年為57人占82%。
(三)、未成年犯出獄后重新犯罪人數增多。
未成年犯出獄后重新犯罪率出現上升趨勢,2004年為9人占,2005年為11人,2006年為12人,2007年為13人,2008年為16人,2009年為20人。
(四)、網吧或學校周邊成為主要犯罪地。
網吧或學校周邊逐漸成為案發地或主要犯罪地。其中2004年為3起占23%,2005年為5起占33%,2006年為6起占37%,2007年為7起占49%,2008年為11起占51%,2009年為21起占67%。
(五)、搶劫犯罪所占比例高。
在未成年人所犯罪中犯占特別是既侵犯群眾財產又危害人身安全的搶劫犯罪,呈不斷上升趨勢。其中2004年為5起占20%,2005年為7起占25%,2006年為9起占27%,2007年為27起33%,2008年為39起37.5%,2009年52起占45%。
(六)、網絡游戲成為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誘因。
據統計,未成年犯罪案件中,網絡游戲正逐漸成為未成年違法犯罪的直接或間接誘因,其中2004年為12起占5%,2005年為24起9%,2006年為26起11%,2007年為48起75%,2008年為52起占87%,2009年為62起占98%。
(七)、被判處非監禁刑罰的未成年人數呈不斷增長趨勢。
2004年判處未成年人206人,非監禁刑67人,占總數的32%;2005年判處未成年人為273人,非監禁刑93人,占總數的34%;2006年判處未成年人285人,非監禁刑105人,占總數的36%;2007年判處未成年人406人,非監禁刑160人,占總數的39%;2008年判處未成年人383人,非監禁刑164人,占總數的42.8%;2009年判處未成年人479人,非監禁刑206人,占總數的43%。
二、未成年人犯罪增多原因
未成年人犯罪增多的原因有多方面因素,其中包括自身因素、學校因素、家庭因素和社會因素。
(一)、基礎教育和職業教育的缺失已成關鍵因素。
未成年人犯罪跟基礎教育和職業教育的缺失存在著直接關系,學校教育體制存在缺陷,學校注重升學率,重知識“輸入”輕品德“塑造”,忽略對學生人生觀和思想品德的教育;部分教師對學生的思想動態和心理狀況不了解,學生自暴自棄犯罪時,老師才如夢方醒。有的學生為了不受其他學生欺侮,加入到不良少年團伙中尋求保護;有的成績較差的學生不安心,經常曠課,結識一些不三不四的青年,導致最終輟學失學。從犯罪統計情況看,文化程度普遍較低成為未成年人的犯罪規律,“不愛學習、控制力差、沒有主見、不懂法”的未成年人認知上有偏差,自我控制能力弱,輟學失學后長期處于無業狀態或暫時從事缺乏穩定性的服務行業,最易突破道德防線走上犯罪岐途。
(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力度不夠。
全社會未形成對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共同防范意識。網吧監管不到位,“黑網吧”大量存在,青少年長時間在網吧里沉溺于網絡,對生理和心理容易產生較大負面影響,長期處于亢奮狀態,脾氣容易失控;未成年人的性格正處于發展之中,不少網絡游戲存在著暴力血腥畫面,對未成年人性格塑造產生不良影響,他們的價值觀、道德觀尚未成型,心理生理發育不成熟,易受不良網絡游戲的影響,對事物缺乏是非判斷力,遇事不懂得用道德、知識觀念來約束自己的行為。此外,部分學?;蚣议L對未成年人的監督不夠和教育不及時,加之部分家庭因離婚等原因的影響,失學、輟學學生陷入網絡游戲無法自拔,難以培養正確的興趣愛好,更容易產生犯罪意識和犯罪動機。
(三)、網吧或學校周邊治安巡邏力度不夠。
網吧或學校周邊已逐漸成為主要犯罪地,由于這類案件的大部分被害人亦為未成年人,出于種種原因和考慮,他們一般不主動報案或指證,法院受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只是已經偵破并被起訴的案件,實際發生的案件要遠遠多于法院受理的案件。從某個角度來講,未成年犯罪氣焰會更加囂張。
(四)、缺乏對未成年人犯罪定罪量刑問題的深入研究。
對于未成年人在網吧或學校周邊,針對其他未成年人強搶少量錢財的或犯罪過程中隨身攜帶管制刀具器械的案件,在如何正確區分此罪與彼罪、重罪與輕罪時,缺乏明確的、具體的和可操作的數額標準和情節標準,法官在定罪量刑時缺乏具體尺度。強調“教育為主、刑罰為輔”的刑事政策,打擊的力度不夠嚴厲導致一些少年犯重復犯罪,甚至誘導其他未成年人一起犯罪。未成年人刑事審判工作中,長期以來兩種案件無法得到從重從快處罰,一類是未查獲贓物,而犯罪嫌疑人否認犯罪行為,雖然有被害人指認或目擊證人指證的案件;另一類是未成年人團伙犯罪案件中,部分犯罪嫌疑人在逃的,一時不能分清主從犯和罪責的案件。
三、未成年犯罪防范對策
(一)、加強基礎教育,延伸義務教育,擴展職業教育。
在學校防控上,應提高學生素質教育的同時,加強政府與學校的聯絡,為未成年人教育提供穩定和持續的支持,如在學校開設職業培訓課程,為這些學校派設法制副校長等,幫助他們克服青春期的各種困難、職業選擇以及從學校教育到勞動力市場過渡期間所碰到的困難。在完善立法上,加強對家長、學校的制約??梢灾贫▽iT的養育法或在我國的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規定有關內容,強制父母采取行動對孩子負責。同時有必要制定專門的法律,以便學生在被學校除名時得到有效的監督管理。
(二)、加強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
建立閑散未成年人信息管理系統,要分析他們面臨的實際困難和問題,根據不同情況,開展“一幫一”、“多幫一”的幫教服務,在生活上幫助他們解決困難,在學習上幫助他們進步,在行為上幫助他們矯正不良習慣,扶持他們就業創業,促進其健康成長。針對違規網吧、不健康“口袋本”圖書等誘發青少年違法犯罪的突出誘因,加大聯合打擊力度,嚴格查處“非法”網吧,落實禁止未成年人進入網吧等措施。設立舉報熱線、成立監督員隊伍,建立監督、舉報和快速受理機制。政府設立專門的或聯合的機構來管理網吧,加強對網吧的管理、監督,加大取締“黑網吧”的力度,依照行政法律法規,在地方規章中增設對違規經營網吧的管理人的處罰措施。量化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指標,建立督促檢查制度,加大對專門事項及大案要案的督導力度,督促各部門落實好各項工作措施。建立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責任制。把責任分解到相關部門。強化責任追究,對失職、瀆職、責任落實不到位、防范措施不得力的,要依照有關法律查究有關單位或人員的責任。同時,健全獎勵制度,對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
(三)、學校、家庭和社會各方應加強對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
積極推動學校、家庭、社會相結合的教育體系和綜合評價體系的建設。通過具體項目使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相互配合、相互促進。發揮法制副校長、法制輔導員的作用,運用警示教育、同伴教育等方式,開展豐富多彩法制教育活動。積極營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社會氛圍。倡導文明健康的網絡風氣,設立青少年專題網頁、專欄,組織開展網上未成年人活動;創作、編輯、出版、播出優秀的未成年人讀物和報刊欄目,建立協調聯動機制,加大協調力度,牽頭有關部門協作配合,加強溝通與聯系,做好各方面的服務工作,通力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形成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強大社會網絡體系,從根本上遏制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不斷上升趨勢。
(四)、增強未成年人自身防范意識。
未成年人自我保護意識比較薄弱,相關知識更加欠缺,通過舉辦自護培訓班等形式,宣傳自護知識,提高青少年自我防范意識和能力。開展自我保護教育要圍繞治安防范、心理健康等主題。教育未成年人在面對侵犯時應保持冷靜,保護自身安全的同時,要留意對案犯特征的記憶,及時向有關機關報案予以詳細說明。此外,要堅決杜絕未成年人進入“黑網吧”,減少天黑出行。公安機關加強夜間和凌晨對網吧學校周邊的治安巡邏,制造出“打黑除惡”的強大宣傳聲勢。
(五)、深入研究青少年犯罪的定罪量刑問題。
對青少年犯罪的定罪量刑問題要進行深入、系統、全面的研究,針對盜搶犯罪制定出更明確和可操作性的數額標準和情節標準以正確區分此罪與彼罪、重罪與輕罪,凡符合搶劫罪特征的依照搶劫罪定罪處罰;凡不符合搶劫罪特征,又不具備其他收監改造條件的,但社會危害性較大的未成年人,該管教的管教,該勞教的勞教,決不姑息犯罪。審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既要從偵查、起訴、審判、執行等各個環節,采取有效形式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又要實事求是,該從輕、減輕的一定要從輕、減輕處罰;對頑固不化、在網吧或學校周邊多人多次尋釁滋事、屢教不改的,要依法從重懲處,對多次搶奪或多次盜竊的,應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予以嚴厲打擊。對未查獲贓物,犯罪嫌疑人雖然否認犯罪,但被害人指認和目擊證人指證能夠相互印證的,要依法予以定罪處罰;對團伙犯罪案件,部分犯罪嫌疑人在逃,不能分清主從犯和罪責的案件,對查清的部分作出先行判決,保證從重從快定罪處罰。
- 上一篇:鄉鎮畜牧業發展工作計劃
- 下一篇:縣藥監局推動創優經驗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