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視野下計算機網絡犯罪思考

時間:2022-03-05 11:37:01

導語:刑法視野下計算機網絡犯罪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刑法視野下計算機網絡犯罪思考

【摘要】計算機網絡犯罪是以計算機為媒介的新型犯罪,由于計算機空間的無限性,在刑法規制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問題和缺陷,為充分完善計算機犯罪刑法規制,應該結合現階段刑法規制中的不足,落實科學的完善策略,以此來整體提升計算機網絡范圍的識別、防范以及打擊力度,積極營造健康有序的網絡空間。

【關鍵詞】刑法視野;計算機;網絡犯罪

近年來的網絡犯罪的主要表現為兩類,一類是針對計算機內數據信息的犯罪,另一類是以計算機網絡作為犯罪工具以獲利為目的的犯罪。伴隨著信息技術的全面快速發展,計算機網絡犯罪的類型也日益多元化。當前的網絡犯罪概念可以概述為,以非法獲利為目的,利用信息技術實施的嚴重危害計算機網絡和存儲數據安全的犯罪行為,包含利用計算機網絡為主要犯罪手段的犯罪行為。在計算機網絡犯罪日益猖獗且危害越來越大的今天,我國刑法對計算機網絡犯罪進行了充分的規制。但計算機網絡犯罪的發展與演變也是比較快速的,刑法規制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滯后性。為充分抑制高發的計算機網絡犯罪,積極營造健康有序的網絡空間,應該不斷完善刑法規制。

一、計算機犯罪的刑法規制

在信息技術全面快速發展的今天,計算機犯罪的類型越來越多元化,計算機犯罪的危害也越來越大。為全面抑制計算機犯罪,不斷形成長效打擊力度,應該結合計算機犯罪的類型以及內容等,不斷完善計算機犯罪的刑法規制。我國對于計算機犯罪的關注相對比較早,公安部授權起草涉及計算機、網絡相關犯罪問題的專門性法條,并于1997年3月14日經全國八屆人大五次會議通過,同年10月1日正式施行的新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97《刑法》)中。在這次修訂過程中,增加了兩條關于計算機犯罪的內容,對計算機犯罪客體、犯罪對象等進行了充分且明確的說明,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規制了計算機犯罪。伴隨著計算機犯罪危害的日益擴大,我國在刑法規制方面不斷完善,但與計算機犯罪類型日新月異的發展形態相比,刑法規制存在一定的滯后性,亟待完善和優化。

二、計算機犯罪刑法規制的現狀

計算機犯罪的社會危害是比較大的,為不斷打擊計算機犯罪行為,保障計算機網絡空間的健康有序,應該不斷完善刑法規制。但現階段,計算機犯罪刑法規制中仍存在著較大的不足和缺陷,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一)犯罪主體規定片面,刑責不清晰。根據刑法條文,網絡犯罪的犯罪主體只能是自然人,其他組織或企業不能作為犯罪主體。但在計算機犯罪形態不斷發展的今天,一些實體單位同樣存在著較為嚴重的計算機犯罪。但刑法規制中,明確指出自然人才是犯罪主體,企業或者實體單位不能作為犯罪主體。比如在涉及到商業間諜行為案件中,竊取計算機數據的犯罪主體往往是實體單位。在刑法規制過程中,應該按照不同類型的計算機犯罪,明確不同主體的刑責。在計算機技術不斷快速發展的今天,計算機的使用者年齡逐步低齡化。一些未成年人長期沉迷于網絡空間中,同時他們對于計算機的操作技術也相對比較高,受不法人員的蠱惑和利用,極容易走向違法犯罪的邊緣。但我國法律對于未成年人的保護是比較全面的,這就使得計算機犯罪的主體可能并不涉及未成年人。部分未成年人的計算機犯罪行為相對輕微,可能并不追究刑法責任,這極容易助長網絡犯罪分子的囂張氣焰,更不利于社會穩定。因此,對于未成年人參與有嚴重社會危害性案件的刑事責任追究也應當考慮加入刑法條文中,以實現對未成年人網絡犯罪行為的刑法規制。(二)計算機犯罪刑罰類型單一,打擊力度不強。伴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全面快速發展,計算機與人們生產生活之間的關系日益緊密,計算機犯罪的類型以及內容也不斷擴大,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計算機犯罪的頻率,也增加計算機犯罪的危害。雖然我國在刑法方面對計算機犯罪進行了較為及時的規制,但無論是刑法修訂的時間,還是刑法規制的內容,都與當前爆發的計算機犯罪不相符合。現階段,在計算機犯罪的刑法規制過程中,刑罰類型較為單一,打擊力度也整體不強。我國刑法在針對計算機犯罪的刑法規制上,往往以限制人身自由等為主。但計算機犯罪主體不同于其他犯罪主體,這類主體往往具有較高的計算機素養,具備較高的計算機操作能力,甚至是高級工程師、高級人才等。一旦他們服刑完畢,重新進入社會或者重新進入行業領域,依托于自身扎實的計算機知識,極有可能會重新走向犯罪深淵。在計算機犯罪日益增加的今天,僅僅依靠限制自由的方式來刑罰,顯然難以抑制高發的計算機犯罪,也難以全面增加計算機犯罪的成本。此外,在計算機犯罪的打擊過程中,整體的打擊力度也不大。計算機犯罪具有隱蔽性、流動性等特點,在追蹤問責的過程中需要較高的成本,需要較長的時間。也正因如此,使得計算機犯罪的打擊力度不高。(三)罪名設置較為狹隘,缺乏對普通人的保護。在計算機犯罪高發的狀態下,我國刑法較早進行了刑法規制,但在刑法罪名的設置上存在著較大的狹隘性,同時也缺乏對普通人的保護。現階段的刑法對于計算機犯罪的打擊以及規制等,可能更加注重于政府機關或者相關核心行業領域,缺乏對普通公民的保護。這就使得普通公民在遭受計算機犯罪的侵害時,無法充分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罪名設置的狹隘性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一方面,現有《刑法》及相關法律法規中涉及到的罪名設置基礎往往只圍繞政府機關受到利益侵害時的所需。另一方面,過于強調犯罪的主觀性而忽視客觀性。前者相對狹隘的保護視角,無疑在一定程度上放任了不法分子對普通公民的計算機犯罪以及侵害,后者則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犯罪的客觀性,給計算機違法犯罪分子以狡辯的機會。比如一些不法分子在實施計算機違法犯罪時,往往以非主觀等作為狡辯借口,極容易逃離刑法的制裁。

三、計算機犯罪刑法規制的完善策略

在信息技術全面快速發展的今天,計算機犯罪的危害日益增大,計算機犯罪的發展也越來越迅速。全面打擊計算機犯罪,科學營造健康有序的計算機空間和氛圍,應該不斷完善計算機刑法規制。(一)理清犯罪主體,保障刑責清晰。在計算機犯罪不斷增長的過程中,嚴厲打擊計算機犯罪行為,科學營造健康有序的計算機網絡空間和氛圍,應該充分理清犯罪主體,同時保障刑責的清晰。一方面,應該結合犯罪行為以及犯罪危害等來重新定義犯罪主體,將犯罪主體從狹隘的自然人擴展到企業單位等,以此來擴大計算機犯罪的打擊范圍,讓計算機犯罪行為以及不法分子無處遁形。另一方面,在計算機犯罪的刑法規制過程中,應該結合計算機犯罪的危害以及主客觀等來適當降低犯罪主體的年齡,有效增加未成年人從事計算機違法犯罪的成本,督促和引導未成年人科學利用計算機網絡,形成正確的信息素養觀念。(二)增加刑罰內容,加大打擊力度。在計算機犯罪的刑法規制過程中,應該結合新形勢下不斷爆發的計算機犯罪行徑等,全面增加刑罰內容,全面提升刑罰打擊力度。一方面,在刑罰內容的變更以及增加上,除限制違法犯罪人員的人身自由外,還應該增加罰金等其他內容,有效增加計算機犯罪的違法成本。比如不法人員在實施計算機犯罪的過程中,要視他們造成的社會危害等來增加不同層次的刑罰內容。另一方面,在完善計算機犯罪的刑法規制的過程中,還應該有效加大刑罰打擊力度。比如從事計算機犯罪的人員往往具備較高的計算機素養,在重新恢復人身自由后,受高利潤等刺激,可能會重新投身于違法犯罪活動中。為增加違法成本,對于從事計算機犯罪的人員可以限制進入該行業領域。(三)完善罪名設置,保護人們權益。在計算機犯罪的刑法規制過程中,應該努力完善罪名設置,充分保障普通公民的合法權益。一方面,在罪名設置過程中,既要考慮違法犯罪人員對政府機關等核心部門造成的惡劣影響,同時也要考慮違法犯罪人員給普通公民帶來的直接影響和危害,以此來不斷提升刑罰的打擊力度,充分保護普通公民的合法利益。另一方面,在罪名設置過程中,應該充分理清客觀性的標準,明確主觀性與客觀性統一的條件,避免法律空白或者漏洞的存在,以免讓違法犯罪人員鉆了空子。

四、結論

在信息技術全面快速發展的今天,計算機犯罪呈現出比較高的爆發率以及危害性,為科學全面規制計算機犯罪,加大計算機犯罪的打擊力度,應該充分結合計算機犯罪刑法規制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從明確犯罪主體著手,切實有效增加刑罰內容,充分完善罪名設置,充分保護普通公民的合法權益,不斷發揮刑法的規制作用。

參考文獻:

[1]王海均.論刑法視角下的網絡犯罪[J].經濟研究導刊,2018(18).

[2]劉良強,劉梅.論我國刑法修正案(九)中的網絡犯罪立法[J].安徽警官職業學院學報,2018(02).

[3]巴卓,鄭蕊.論信息網絡犯罪幫助行為的刑法規制[J].凈月學刊,2017(01).

作者:馬書雷 單位:吉林大學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