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閘病險災害及加固工程要點分析

時間:2022-12-24 08:54:29

導語:水閘病險災害及加固工程要點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水閘病險災害及加固工程要點分析

[摘要]針對贛撫平原灌區柴埠口水閘混凝土工程老化,剝蝕嚴重,閘門止水損壞,排架裂縫、防浪墻不滿足設計高程,底板厚度和海漫長度不足,閘基滲漏,船閘混凝土碳化等病害,結合水閘運行現狀和工程特性,從進水閘布置方案,消能防沖設施補強,閘基防滲處理,船閘整體加固等幾方面開展針對性的加固補強措施。加固方案在水閘地形地質適應性,工程投資經濟型和施工便捷性方面取得了較好的平衡。除險加固工程實施后,可有效改善水閘在灌溉、節水、航運等方面的效益。

[關鍵詞]病險災害;除險加固;柴埠口水閘

水閘廣泛應用于農業灌溉、防洪排澇、城鎮供水、航運發電等行業[1-2]。盡管我國建設了大量水閘發揮了顯著的工程效益,但受限于建設年代和經濟技術條件,很多工程運行多年后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病害,突出表現在:結構損壞、防洪能力不足、建筑物老化、閘前淤積及相關設施失效。本文結合柴埠口水閘除險加固工程,分類分項探討水閘存在的病害和采取的加固措施。

1工程概況

柴埠口水閘位于贛撫平原灌區,是一座以灌溉為主,兼顧發電、航運等綜合利用的中型水閘,位于進賢縣李渡鎮柴埠口村附近,主要建筑物由進水閘、船閘組成,是撫東堤主要建筑物之一。工程建成以來,為贛撫平原灌區東總干渠提供農業灌溉用水發揮了巨大的社會效益。

2工程病險及加固措施

2.1進水閘病害及加固要點

進水閘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進水閘砼存在老化、裂縫、蜂窩麻面、露石露筋現象;進水閘上部排架裂縫,啟閉梁預埋件銹蝕;進水閘消力池底板已出現縱橫裂縫和下沉現象,消力池深度、底板厚度及海漫長度不滿足要求;進水閘下游兩岸岸坡2010年汛期出現泡泉滲漏險情,水閘基礎存在滲漏隱患;進水閘啟閉機房建設年代久遠,墻體裂縫,屋面為砼預制板漏水嚴重。2.1.1閘室混凝土由于進水閘閘室砼表面老化碳化較嚴重,為提高進水閘閘墩表面的抗沖磨和抗老化性能,在混凝土表面噴一層2mm厚的聚脲彈性體抗沖磨材料對老混凝土進行保護,實施后需滿足表1中參數指標。噴涂聚脲彈性體固化快,10s凝膠,10min達到步行強度。復雜曲面不流掛;停工期短,對溫度和水分不敏感,施工時受環境溫度、濕度影響小。具有優越的抗沖磨、防滲和抗腐蝕特性;撕裂強度大于50kN/m,抗沖磨強度達到C60硅粉混凝土的10倍以上,高速水流沖刷無脫落。聚脲彈性體補強由底涂、噴涂聚脲彈性涂料、脂肪族聚氨酯面層組成。2.1.2消能防沖設施現狀消力池長度均滿足要求,但深度及底板厚度不滿足要求,海漫長度不滿足要求。現狀消力池底板裂縫,損毀嚴重。因此設計對消力池進行拆除重建,池長24.0m,底板厚0.7m,池深1.0m。底板梅花形布置排水孔,孔、排距3m×3m。消力池后接15.0m長的干砌石海漫,干砌石厚300mm,下設150mm后的砂礫石墊層。

2.2閘基滲漏及處理

由于受當時施工技術限制,水閘成墻質量難以保證。高噴防滲墻軸線布置在上游混凝土鋪蓋上,未形成封閉,閘基存在滲漏的可能。且防滲墻左側起于左岸岸坡,右側止于右岸道路,長僅約65m,根據地勘資料防滲墻之外仍有中粗砂墻透水層,兩側存在繞滲隱患。同時,防滲墻布置在進水池上游側,當撫河水位較高時,由于防滲墻后為砌石護坡亦存在沿坡面滲透的通道。且防滲墻已使用近30年,故在撫河發生特大洪水的汛期,進水閘下游兩側岸坡出現泡泉險情,閘基存在滲透問題。2.2.1基礎防滲處理方案擬定根據《水閘設計規范》閘基的防滲長度應滿足:L=C∆H(1)式中:L為閘基防滲長度,m;∆H為上下游水頭差,m,進水閘在設計洪水工況下,∆H=11.09m;C為允許滲徑系數值,進水閘基礎為中粗砂,C值取7。根據式(1)可知,如果采用水平鋪蓋防滲,防滲長度應不小于77.63m,鋪蓋過長且難以與坡面形成封閉的防滲體系,施工質量難以保證,故不予以考慮。根據本工程地質條件和目前較成熟且應用較為廣泛的垂直防滲技術,本次加固設計防滲處理采用垂直防滲方案。2.2.2處理方案比選根據目前成墻技術,成墻工藝有高噴灌漿、射水造墻(射水法造砼防滲墻)、液壓抓斗法等。由表2可知,雖然液壓抓斗和射水造墻成墻造價較低,但是由于施工需要一定的施工場地,且防滲墻與建筑物形成封閉的防滲體系需拆除部分建筑物,待防滲墻實施后再對其重建,不但延長工期、增加施工難度,還增加工程投資。同時由于基礎主要為中粗砂,液壓抓斗和射水造墻施工有一定局限性。因此,結合工程地質條件和現場實際情況,從經濟技術的角度出發,本階段設計推薦采用高噴灌漿防滲墻方案。2.2.3防滲加固設計進水閘基礎采用高噴灌漿處理,擺噴,孔距1.2m。防滲墻起于進水閘左側30m處的公路,止于進水閘右側管理房圍墻,防滲墻長85m。進水閘段高噴防滲墻布置在進水池砼底板上,與進水閘形成封閉的防滲體系。高噴灌漿防滲墻深入基巖0.5m,墻體抗壓強度:R28≥5.0MPa;墻體滲透系數:K≤1.0×10-6cm/s。根據其他工程措施施工需要,進水閘上游將設施工圍堰,圍堰基礎采用高噴灌漿防滲,下游亦設圍堰。為避免上下游水位差對高噴防滲墻的影響,確保防滲墻質量,閘基礎防滲墻應在圍堰實施之后進行施工,同時施工期應對下游圍堰內充水,確保上下游水位差控制在1.0m以內。

2.3船閘病害及加固要點

船閘位于進水閘右側,屬贛撫航道上的通航建筑物,同時兼有抗御撫河洪水任務。目前船閘閘墩及閘室砼老化、蜂窩麻面;啟閉機房建設年代久遠,墻體裂縫,屋面為砼預制板漏水嚴重;人字門啟閉設備陳舊、老化啟閉機房裂縫,漏水;輸水閥門及啟閉設備不能正常工作。2.3.1混凝土補強由于船閘上下閘首表面碳化較深,砼表面老化碳化較嚴重,為提高船閘上下閘首表面的抗沖磨和抗老化性能,在混凝土表面噴一層2mm厚的聚脲彈性體抗沖磨材料對老混凝土進行保護。2.3.2人字鋼閘門、輸水閥啟閉機房4座人字鋼閘門啟閉機房以及輸水閥啟閉機房建于20世紀50年代,屋面為砼預制板。現狀墻體裂縫、漏水嚴重,設計對其拆除重建。啟閉機房為磚混結構,房屋高5.1m,長8.2m,寬4.2m。

2.4安全監測設施

柴埠口水閘各建筑物無任何安全監測設施,水閘無水情、雨情測報設施,工程管理設施簡陋,不能滿足工程管理需要。本樞紐主要監測項目有:沉降及水平位移觀測、水位及流量觀測、揚壓力觀測。2.4.1沉降及水平位移觀測水閘水平位移采用視準線法進行監測,進水閘閘墩各上設1個測點,共8個測點,在右岸布置一個工作基點和一個校核基點;船閘在上下閘首各閘墩上設1個測點,共4個測點,在船閘下閘首左岸布置一個工作基點和一個校核基點。合計觀測基點12個,工作基點2個,校核基點2個。進水閘、船閘垂直位移采用精密水準法進行監測,各閘墩垂直位移監測點與水平位移監測點共用。在進水閘閘址上游附近地基穩固可靠處,共布設2個水準基點。2.4.2水位及流量觀測水位觀測:在進水閘右岸閘前設1個,在下游流量觀測斷面岸邊設1個;在船閘左岸上閘首閘前設1個,在下閘首下游流量觀測斷面岸邊設1個;共計水位觀測點4個。

3結語

基于柴埠口水閘各分部分項工程存在的險情,加固方案從混凝土補強、進水閘構件重建更換、閘基防滲、船閘處理及監測設施增補等方面完成了水閘整體除險加固設計,方案自始至終貫徹了環保、節約及經濟等理念,從根本上解決了水閘存在的病險災害,為贛撫平原灌區發揮更大的灌溉通航效益奠定了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邵杰,孫承坪,周路寶.大中型病險水閘的成因及除險加固措施分析[J].水利規劃與設計,2019(2):112-115.

[2]王紹玲.呼爾達河攔河水閘除險加固防滲設計分析[J].水利技術監督,2017(3):151-153.

作者:張洪杰 單位:江西省贛撫平原水利工程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