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費結構優化機會成本論文
時間:2022-09-06 09:20:00
導語:軍費結構優化機會成本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軍事經濟資源稀缺的前提下,必然要優化軍費結構,合理確定軍費的投向、投量,把稀缺的軍事經濟資源配置到最能提高軍隊戰斗力的要素上去。
軍費機會成本指政府在進行開支滿足國家安全需要的過程中所放棄的民用經濟部門的收入,或者說將軍費投入民用經濟部門所能獲得的收入。
軍費機會成本表明軍隊戰斗力的“生產”不僅存在“顯性成本”——軍事經濟資源的耗費,而且存在“隱性成本”——所放棄的等量資源投入民用部門而得到的收入,這種成本并不是實際發生的各種費用,它是一種無形的代價、主觀的損失。然而,由于軍費開支的多樣性和復雜性,既不能把軍費機會成本等同于簡單的機會成本,又不能把軍費開支全部等同于機會成本。雖然軍費開支從宏觀上可以分為維持性經費和建設性經費,但是二者軍事用途的不同,對軍費機會成本的作用也是不同的。從軍費開支的軍事用途來看,維持性經費和建設性經費又可以進一步劃分為生活費、裝備費(裝備維修費、管理費和購置費)、科學研究費、基本建設費和教育訓練費等。生活費和裝備費是軍費開支的直接成本,它直接花費在軍事用途上,對民用經濟沒有任何的促進作用。因此,生活費和裝備費表現為民用生產的損失,而軍事科學研究費不僅可以應用于軍事領域,而且對民用經濟也有極大的推動和促進作用,如軍用衛星的民用化等。軍費的總機會成本應當是軍費中扣除具有民用性質的費用后投入民用經濟部門所能帶來的收入。貝諾瓦認為,軍費開支中研究和發展費有60%是軍事的,而其余的40%的研究和發展費用卻可能為民用經濟產生利益。如有些道路、通訊網絡等軍用設施可以用于民用,不存在軍費機會成本問題。軍費中的基本建設費和教育訓練費分別以固定資本和人力資本的形式存在和沉淀下來,都將具有一定的民用性質。因此,考慮到軍費機會成本的存在,雖然生活費、裝備維修管理費和教育訓練費等等費用屬于維持性經費,裝備購置費、科學研究費等費用屬于建設性經費,但是不能只對軍費簡單的在宏觀上進行配置,軍費在中觀上的不同構成將使軍費機會成本產生很大的差異,帶來不同的軍費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軍費機會成本的存在及其內在的差異,客觀上要求必須對軍費結構進行再次優化——中觀優化。
二、軍費結構優化中的邊際收益遞減規律
軍費消費的最終產出是軍隊的戰斗力,邊際收益規律在軍費分配中的應用則表現為:在軍事科學技術水平一定的前提下,如果生產戰斗力的其它可變要素保持不變,連續增加一種可變要素投入,將會使戰斗力水平不斷提高,當該種要素的投入超過某點后,增加相同的可變投入量而增加的戰斗力水平將會越來越少。
例如軍事人力,當被投入到固定數量的武器裝備、軍事設施等其它可變投入要素上時,隨著軍事人力數量的增加,當達到某一點后,單位軍事人力在戰斗力生產中所能發揮的作用達到頂點。隨著軍事人力數量的持續增加,其所發揮的作用開始降低,武器裝備等其它可變投入的數量開始不能滿足軍事人力增加的需要,同時有形損耗和無形損耗逐漸增加,造成大量軍事人力的閑置和浪費,軍事機構臃腫,大量冗員產生,結果軍事人力的邊際戰斗力貢獻率下降,久而久之,不僅不能提高軍隊的戰斗力水平,反而會使戰斗力總體水平下降。因此,邊際收益遞減規律在軍事經濟領域中表現為要素的邊際戰斗力貢獻率的遞減。軍隊通過軍事經濟資源的耗費完成其保衛國家安全的職能,以軍隊戰斗力的形式體現出來,軍隊戰斗力可以由即時戰斗力和潛在戰斗力組成,部分經費開支直接形成了軍隊的即時戰斗力,部分開支雖然不能形成軍隊的即時戰斗力,但是有利于增強軍隊戰斗力潛力。應用邊際收益遞減規律,可借助“財政宏觀規劃模型”來建立“軍費結構中觀優化模型”,對上述思想進行量化表述:假設軍費開支僅為生活費、裝備費、科研費,則:
其中Z代表綜合戰斗力水平,Z1、Z2、Z3分別代表軍事人力、武器裝備、軍事科研投入生產的戰斗力水平,A是戰斗力生成參數,E1、E2、E3分別表示在一定軍費開支規模中生活費、裝備費、科研費支出,a1、a2、a3為軍事人力、武器裝備、軍事科研在綜合戰斗力生成中所起到的重要程度,其數值可以通過模糊數學、層次分析法由專家評價得到。此時,目的就是在軍費規模一定的前提下,根據國際戰略格局和軍事戰略方針,合理分配軍費開支,使其生產出滿足國家需要的最大綜合戰斗力水平,即求出滿足目標函數Z=max(Z1+Z2+Z3)的最優解向量(E1、E2、E3)。利用“軍費結構中觀優化模型”,可以得到在任何一種軍費規模下,生活費、裝備費、科研費支出的不同組合方式,軍事人力、武器裝備、軍事科研的戰斗力水平和綜合戰斗力水平,由于各項軍費支出的邊際收益遞減,故利用動態規劃等數學方法,必然可以得到一種軍費支出結構,其它任何支出結構所形成的綜合戰斗力水平都不大于此種軍費支出結構。這時,用于軍事人力、武器裝備、軍事科研的生活費、裝備費、科研費支出就是最優軍費結構。
需要說明的是,在不同時期、不同條件下的軍事人員、武器裝備和軍事科研對綜合戰斗力生成的影響程度是不一樣的。在和平時期,軍事科研處于相對重要的地位,在戰爭時期,國家的生存受到威脅,則武器裝備的數量和質量將起到決定性的作用;軍事人員的數量隨著戰爭樣式、作戰方式的不同將起到不同的作用。因此它們的影響程度必須隨著條件的不同而隨時予以改變,專家評價得出的權重系數不能直接用來分割軍費開支,否則那就是簡單的線性分割,這也是軍費開支和戰斗力形成是冪函數關系的關鍵所在。
三、結論
在國際戰略格局、軍事戰略方針等客觀條件一定的情況下,必須優化軍費結構,尋求最佳的軍費分配方案。一方面降低軍費總機會成本,減少軍費開支對國民經濟造成的負面響應;另一方面在保證軍隊即時戰斗力水平的前提下,增強軍隊的潛在戰斗力,把軍費使用的經濟效益和軍事效益有機地結合起來,充分發揮軍費開支的社會綜合效益。
- 上一篇:醫院成本核算研究論文
- 下一篇:獨家原創:論小學思品及社會學科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