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恩格斯軍費理論研究論文

時間:2022-01-13 04:43:00

導語:馬克思恩格斯軍費理論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馬克思恩格斯軍費理論研究論文

一、馬克思、恩格斯軍費理論產生的歷史條件

工業革命的深入推動了資本主義迅速發展,為馬克思主義軍費理論的產生準備了社會經濟條件。19世紀40年代,英國工業革命迅猛發展,把工場手工業變成了現代大工業,以大工業為基礎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引起了社會結構的重大變革。伴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對封建生產方式的取代,它的固有的不可克服的矛盾——生產的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的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逐漸凸顯出來,最終導致了經濟危機的發生。經濟危機使社會生產遭到嚴重破壞,給廣大工人階級帶來深重的災難。這樣,兩大階級的矛盾圍繞經濟利益而直接展開。隨著這一矛盾的日益激化,革命開始在世界各地頻繁爆發,并取得節節勝利,無產階級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無產階級獨立運動和革命斗爭的發展迫切需要革命理論加以指導和一支武裝力量來捍衛革命的勝利果實,這為馬克思主義軍費理論的產生準備了社會階級條件。由此,建設一支強有力的人民軍隊成為無產階級面臨的首要問題,而這當中,籌集經費用以制造和改善武器裝備,提高部隊戰斗力成為搞好軍隊建設的關鍵。這一問題是無產階級在革命實踐中所遇到的新問題,也是歷史對無產階級所提出的新挑戰。與此同時,眾多學者開始對古典政治經濟學進行廣泛研究,威廉•配第、亞當•斯密等著名政治經濟學家的軍事經濟觀點得到了廣泛傳播,特別是他們的軍費經濟理論觀點,為無產階級革命導師馬克思恩格斯創立馬克思主義軍費理論準備了理論條件。

二、馬克思、恩格斯軍費理論的重要觀點

1.軍費主要源自于國民收入

馬克思主義社會再生產理論認為,社會總產品是指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內(通常為一年)所生產的全部物質資料總和,其實物形態為該國在一年內所產生的全部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其價值形態是社會總產品的價值構成,即C+V+M。在這三部分價值中C為已消耗物質資料的價值,它的實現是補償已耗費的物質資料,以維持社會簡單再生產。而V+M,又稱國民收入,是國民經濟生產部門所創造的社會產品的貨幣表現,是整個國民經濟發展水平的集中標志,這部分價值的實現不僅可以擴大社會再生產,而且也為社會非物質生產部門(例如軍隊)提供物質基礎。因此,馬克思和恩格斯認為,只有國民收入才是改善人民生活、擴大軍品生產和增加軍費的真正財力源泉。這是馬克思和恩格斯考察軍費形成的基本出發點。

2.軍費問題是國防建設中的關鍵問題,但是軍費的投入不能過大

馬克思、恩格斯認為,經濟關系是產生暴力的根源,社會經濟條件是暴力的物質基礎,為從事戰爭及軍事活動提供必要的物質保障和發展動力。恩格斯在他的軍事評論文章中指出,經濟條件是影響軍事作戰進程和勝利的重要因素。因此,投資國防建設,必須解決經費問題,能否籌集到足夠的經費,決定著國防建設的成敗。經費問題是國防建設中的關鍵問題,特別是在戰爭時期,面臨著更多的困難。一方面,戰爭的巨大消耗需要及時進行補充,需要加強軍工建設;另一方面,戰時國家經濟比較困難。這時,革命政府必須采取財政貸款措施,為國防建設提供必要資金。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軍費的投入不宜過大,國防經費投入過大必將對國民經濟產生不良影響。據馬克思和恩格斯考察,處于資本主義上升時期的歐洲各國,軍費開支極大,不僅戰時舉債,就是在和平時期,為適應對外擴張的需要,維持龐大軍隊,也舉債彌補軍費之不足。當時,在英國統治下的印度,在起義開始以前,軍費開支占全部普通收入的60%,在起義初期,為養活這一龐大軍隊,“軍費開支比原來的數目增加一倍”,年開支達到2000萬英鎊,“這同總共才有2400萬英鎊的印度純收入極其不相容”,印度政府“雖然實行新稅收而使收人強行增加,但收人仍舊趕不上開支”,每年新增固定赤字至少有700萬英鎊。為此,一方面:“公共工程和民用的公共建筑幾乎完全暫停”,另一方面,不得不在英國發行700萬英鎊公債和500萬英鎊印度公債,以彌補軍費之需。

三、馬克思、恩格斯軍費理論觀點的啟示

1.大力發展社會經濟,增加國民收入,是加大軍費投入,加強國防建設的前提

馬克思、恩格斯指出,國民收入(V+M),是國民經濟生產部門所創造的社會產品的貨幣表現,是整個國民經濟發展水平的集中標志,這部分價值的實現不僅可以擴大社會再生產,而且也為社會非物質生產部門(例如軍隊)提供物質基礎。可見,國民收入是一國軍費的重要來源,經濟實力是影響一國國防支出總量變化的直接財力基礎,是國防經濟得以運行的潤滑劑。從當今世界范圍來看,一國經濟實力越強,就越有可能動用較多的財力發展國防;反之,其用于發展國防力量的財力就越少。從我國的實際來看,建國以來至改革開放之初,我國的經濟實力十分薄弱,國民收入水平處在世界后列,1978年的GDP僅為3645億人民幣,軍費為168億人民幣。改革開放之后,我國經濟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2008年我國GDP達到了300670億人民幣,軍費開支達4178億人民幣,國民收入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績。新世紀新階段,必須牢牢抓住經濟建設這個綱,繼續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正確方針,大力發展社會主義經濟,增加國民收入,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加大國防經費投入,推進國防現代化建設。

2.軍費在保持適度增長的基礎上,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搞好統籌兼顧

(1)保障重點,確保我軍信息化建設穩步推進

以信息技術為主要標志的高新技術的迅猛發展及其在軍事領域的廣泛應用,深刻地改變著戰斗力的生成模式。當前,我軍信息化建設處在起步階段,要實現由機械化半機械化向信息化的跨越式發展,必須集中財力,保障重點,經費投入需向信息基礎工程、指揮信息系統和武器裝備信息化等方面聚焦,通過重點躍升,帶動全局發展。

(2)加強新型軍事人才隊伍建設

軍隊現代化,人才是第一資源。人才隊伍建設是我軍建設的根本大計,從財力上保障人才戰略工程的順利實施,是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新型軍事人才隊伍的物質保證。要加大依托地方高校培養軍隊人才的投入,同時,盡可能多地把地方優秀人才吸引到軍隊中來。

(3)加強經費投入,搞好部隊軍事訓練

堅持面向部隊、服務基層的原則,努力提高教育訓練、人員生活等經費標準,改善部隊訓練保障條件,促進人與武器裝備的結合,大抓軍事訓練,營造濃厚練兵氛圍,推動軍事訓練不斷深入發展,促進部隊凝聚力、戰斗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

[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5卷).

[3]顧海良,梅榮政.馬克思主義發展史.湖北人民出版社.

[4]吳易風等.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的形成和發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摘要】馬克思、恩格斯的軍費理論是馬克思和恩格斯在投身無產階級革命實踐,大量閱讀前人軍事、經濟著作的基礎上,結合理論研究和實踐總結,所得出的科學理論,是關于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相互關系問題的科學認識。新形勢下,研究探討馬克思、恩格斯在軍費理論中的重要立場、觀點,對于新世紀新階段我國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國防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和現實價值。

【關鍵詞】馬克思恩格斯軍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