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保證增加分析生產制造業物流成本管理論文
時間:2022-05-06 09:35:00
導語:價值保證增加分析生產制造業物流成本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價值鏈及價值鏈分析方法;價值鏈分析在制造企業內部物流成本管理中的運用;基于價值鏈分析方法的優越性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物流成本作為企業“第三利潤源泉”,倍受各方的關注、造成中國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關鍵因素是制造業,困擾商品流程優化的還是制造業、價值鏈已經發展成為當代網絡經濟環境下的一種組織戰略思想和模式、生產制造企業的價值鏈、內部價值鏈分析、低成本是企業取得任何競爭優勢的有利保障、識別各過程的中間環節,從而確定獲得相關成本優勢的機遇、生產制造賦予了最終商品的大部分價值、傳統的管理理念、機制、方式等影響企業內部物流效率的提高、充分考慮了降低成本的相對性問題、抓住了成本管理的關鍵即作業問題、擴大了傳統成本管理的控制范圍、更為全面地考慮了成本管理中的相關問題等,具體請詳見。
【摘要】文章對生產制造企業價值鏈及價值鏈分析理論進行總結,指出價值鏈分析在制造企業內部物流成本管理中的運用有極強的優越性。
【關鍵詞】價值鏈分析;制造企業;內部物流成本管理;運用
物流成本作為企業“第三利潤源泉”,倍受各方的關注。物流成本管理的意義在于:通過對物流成本的有效把握,利用物流要素之間效益背反關系,科學、合理地組織物流活動,加強對物流活動過程中費用支出的有效控制,降低物流活動中的物化勞動和活勞動的消耗,從而達到降低物流總成本,提高企業和社會經濟效益的目的。
目前,造成中國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關鍵因素是制造業,困擾商品流程優化的還是制造業。為了提高制造業的競爭力,要求從業人員能夠對原材料、半成品、產成品以及相關的信息流動做到7R,即正確的產品、正確的質量、正確的條件、正確的顧客、正確的地方、正確的時間、正確的成本。這也正是現代物流管理的實質。制造企業的物流成本管理中引入價值鏈理論,能對企業內部物流作業流程進行持續改善,以消除不必要的作業;通過對物流成本進行評價,分析確立物流成本控制環節,有利于幫助企業降低物流作業成本。
一、價值鏈及價值鏈分析方法
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使企業從價格競爭、產品競爭和個體競爭轉向價值競爭、服務競爭和網絡競爭,而持續的核心競爭優勢對于企業后一種情況的競爭具有更加重要的戰略意義。價值鏈作為確定企業核心競爭優勢的一種基本工具應運而生。它是一種系統性研究企業競爭優勢的方法,其核心內容是分解企業價值鏈、確定價值活動成本,以價值最大化為目標重構價值鏈,建立其優化結構,從而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優勢。價值鏈的優化研究經歷了從邁克爾·波特的傳統價值鏈、Peter·Hines的“集成物料價值的運輸線”、JefferyF1Rayport和JohnJ1Sviokla的虛擬價值鏈,再到價值網理論的一個長期過程。
價值鏈已經發展成為當代網絡經濟環境下的一種組織戰略思想和模式,它是以企業儲運、生產、銷售、服務等業務流程為載體,以實現顧客價值最大化為直接目標而形成的企業內部價值活動的系統性結構,為企業形成信心競爭優勢、創造長期利潤提供了一種系統的、動態的分析方法。
(一)生產制造企業的價值鏈
現代企業管理思想認為企業是一個為最終滿足顧客需要而設計的一系列作業的集合體,企業本身就是一個由此及彼、由內到外的作業鏈,每完成一項作業要消耗一定的資源,而作業的產生又形成一定的價值,轉移到下一個作業,依此轉移,直至形成最終產品,提供給企業外部顧客。而最終產品作為企業內部作業鏈的最后一環,凝結了各個作業鏈所形成并最終提供給顧客的價值。因此,作業鏈同時又表現為價值鏈,作業耗費與作業產出配比的結果,就是企業的盈利。價值鏈由多個作業組成,價值鏈內信息的傳遞基本上具有雙向特征。根據價值鏈各個環節的特征,價值鏈可分為外部價值鏈和內部價值鏈。外部價值鏈包括企業、供應商、客戶等;內部價值鏈主要包括生產活動的作業活動等。
(二)內部價值鏈分析
低成本是企業取得任何競爭優勢的有利保障。企業應在營造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前提下,對內部價值鏈進行分析,主要是為了解決降低企業內部成本問題。而這些分析工作都是以“作業”為中心,在整個過程中還須結合事前管理的統籌規劃、事中管理的實時控制和事后管理的分析考評,以確認企業的價值活動有哪些,處于什么樣的分布狀態,并將每個價值活動所耗費的成本與對產品價值的貢獻相比較,根據企業各個作業活動在價值增值中的不同作用,將其進行細分并采取措施加以改進。
內部價值鏈分析是將從基本的原材料到企業最終用戶之間的價值鏈分解成作業活動,以便理解成本的性質和差異產生的原因,通過差別分析和成本分析,找出企業在價值生產過程中的利弊。企業為了實現其“股東價值最大化”的經營目標,必須提高其作業產出,減少作業耗費,但并非所有的作業都能夠創造價值,這就需要溯本求源,分析哪些作業能夠增加價值,哪些作業不能增加價值,并盡可能消除不能創造價值的作業,即使能創造價值的作業,也應盡可能減少其作業耗費,這一切都要借助于作業分析。為此,作業管理(Activity-basedManagement簡稱ABM)作為一種現代企業管理方法由此產生,作業分析主要過程如下:
1.確定作業。確定企業的價值生產過程,根據作業對競爭優勢的貢獻大小區分作業,從而確定產品或服務的總成本構成。
2.評估作業。識別各過程的中間環節,從而確定獲得相關成本優勢的機遇。每項物流作業之間不是完全獨立的,在同一條價值鏈上是相互依賴的。例如,企業產品制造的實現必須依賴于原材料的儲備以及運輸,而這種相互之間的依賴性有時也會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重復操作,從而影響整體的效率以及效益。因此,通過價值鏈分析法辨別出冗余環節,按各個作業活動在價值增值中的作用不同,將其細分為直接增值作業活動、輔助增值作業活動、非增值作業活動和逆增值作業活動,從而確定價值創造過程中的核心環節。
3.優化作業。通過對作業活動的評估,擬定改進方案。對于直接增值作業活動,應在保持其增值效果不降低的前提下,盡可能提高運行效率,減少資源耗費和占用;對于輔助增值作業活動,有必要在維持其輔助作用不變的情況下,盡可能減少資源占用;對于非增值作業活動和逆增值作業活動,則應盡可能減少和避免,達到優化作業的目的。
同時,管理深入到作業水平,進行作業分析,就要求變革傳統的成本計算,使其與之相適應,即要求成本計算深入到每一作業,進行作業成本計算。由此,基于企業價值鏈的作業成本法應運而生。
二、價值鏈分析在制造企業內部物流成本管理中的運用
對于生產制造型企業來講,生產制造賦予了最終商品的大部分價值,是企業的核心業務單元。另外,現代的制造型企業在不斷加大生產力度的同時也十分注重客戶的售后服務,不斷加大其在產品價值增值過程中的作用,從而逐漸地形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企業的物流過程從價值鏈角度分析,不但有利于節省自身的業務運作時間、合理利用資源,而且有利于為最終的顧客提供最有價值的服務,在企業的物流鏈上找到價值增值過程中貢獻最大的核心環節。同時,利用價值鏈分析法企業的物流活動也不再簡單地以全面削減成本為目的,而是在各價值生產過程中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制造業企業內部物流主要包括:供應物流,即上游企業對本企業所需物資供應的物流活動;原材料、零配件部件物流,即企業內部所需要原材料、零配件部件從供應倉庫或者上游企業直接供應到生產線的物流活動;半成品物流,即生產過程中的半成品從上一道工序(或車間)到下一道工序(或車間)的物流活動;產成品物流,即生產出的成品或最終產品,從生產線到產成品倉庫或者直接到下游企業的物流活動;回收物流,即生產過程中的廢棄物丟棄或再生所發生的物流活動。
內部物流的合理化可以促進生產過程中資源配置的合理化和工藝流程的合理化,從而大大提高制造業企業的競爭力。目前,許多企業已經開始意識到內部物流管理對于降低成本、提高物流效益,改善企業管理的重要作用,紛紛優化企業內部物流管理,建立內部物流部門,對訂單、庫存、運輸、倉儲、加工等物流各環節或全過程實施高效的管理計劃和控制,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
但現有企業內部的物流管理存在著許多軟肋與制約:
一是傳統的管理理念、機制、方式等影響企業內部物流效率的提高。轉二是企業內部物流環節縱、橫向聯合薄弱。
三是物流成本核算缺乏財務標準,責任主體不清,物流管理效益難以凸現。
四是對現代物流的研究較滯后,缺乏專業人才,實際操作經驗少等。
三、基于價值鏈分析方法的優越性
基于價值鏈分析的成本觀是成本管理從價值保證和價值增加兩個視角來進行的。由此,價值鏈成本管理實際上也就具有了雙重的性質:一是控制資源的必要而足夠的投入,從而保證顧客價值(表現為保證提供合格產品);二是控制資源的耗費,以提供盡可能多的顧客價值(表現在保證質量前提下的較低價格)。
通過價值鏈分析,對外能識別并確保企業在行業或產業中的優勢地位和核心地位,從而能夠在整體價值鏈顧客價值最大化的前提下,通過價值讓渡等方式結成戰略聯盟而形成優勢價值鏈聯盟,以使企業確保自身的優勢戰略定位;對內運用價值鏈分析法來考察企業各項活動及其相互關系,能夠盡可能消除不增加價值的作業,降低可增加價值作業的資源消耗,能更全面地分析企業成本的構成,從而避免使用傳統成本管理方法的缺陷。
因此,基于價值鏈的成本管理具有以下優勢:
(一)充分考慮了降低成本的相對性問題
成本的降低有絕對成本降低和相對成本降低之分。絕對成本降低是通過一定的途徑使成本的發生額低于一定的水平(標準或預算);相對成本降低是將成本與作業的質量、效率以至最終與企業效益聯系起來,它并不單純追求成本絕對額的降低,而是追求成本效益的不斷提高。
(二)抓住了成本管理的關鍵即作業問題
基于價值鏈的成本管理從研究導致成本發生的作業及作業結構開始,通過對作業及作業結構的優化、改造來達到提高成本效益的目的,因而這種成本管理抓住了成本問題的關鍵。
(三)擴大了傳統成本管理的控制范圍
基于價值鏈的成本管理在研究成本問題時不僅要考察生產作業,還要考察非生產作業;不僅考察基本作業,還要考察輔助作業;不僅要考察本企業的價值鏈,而且要考察競爭對手、供應商、銷售渠道、顧客甚至整個行業的價值鏈,以尋求廣泛提高本企業成本效益的途徑。
(四)更為全面地考慮了成本管理中的相關問題
基于價值鏈的成本管理追求的是整個價值鏈效益的優化,這就要求成本管理須正確處理作業與作業之間,業務流程與業務流程之間,本企業價值鏈與供應商、銷售渠道之間的關系;要求通過優化這些關系來提高整個價值鏈的效益,而不能為獲得局部利益損害整體利益,也不能為了短期利益而損害長期利益。
【參考文獻】
[1]張令榮,楊梅.基于價值鏈的企業物流一體化成本分析方法研究[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26):4.
[2]吳普松.價值鏈下的作業成本法:理論分析與中國實際[J].集團經濟研究,2006(3).
[3]石明虹,滕芳.制造業企業內部物流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商場現代化,2006(9).
[4]蔣賢海,孫延明.基于作業成本法的制造企業內部物流管理研究[J].機床與液壓,2006(5).
- 上一篇:組工干部貫徹落實四要調研報告
- 下一篇:組工干部要加強心理調適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