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環境管理財務體系改革論文
時間:2022-04-23 02:33:00
導語:理財環境管理財務體系改革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對企業組織結構形式的影響;對企業市場環境的影響;對生產環境的影響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財務管理理論體系的構成是以財務管理環境為起點構建起來的、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共享的信息技術網絡遍布全球、在電子商務的構架里,除了市場部與銷售部和客戶打交道外、市場模式的變化、減少中間費用、庫存和流動資金,使生產“直達”消費、消費者需求趨于個性化、消費者行為趨于理性化、消費者的需求從低層次的生理需求向高層次需求轉變、產品制造模式和生產方式發生了根本變化、減少了企業庫存、縮短了企業生產周期等,具體請詳見。
摘要:財務管理理論的環境起點論告訴我們:財務是環境的產物,有什么樣的理財環境,就會產生與之相應的財務管理體系。知識經濟帶來了社會環境的巨大變革,必將對財務管理體系產生前所未有的影響。本文側重探討知識經濟對財務管理微觀環境的影響。
財務管理理論體系的構成是以財務管理環境為起點構建起來的,因此,研究知識經濟對財務管理的影響應從該起點入手。財務管理環境又稱理財環境,就是指對財務管理系統有影響作用的一切因素的總和。財務管理環境按其包括的范圍,分為宏觀財務管理環境和微觀財務管理環境。本文重點探討知識經濟對微觀財務管理環境的影響。
財務管理的微觀環境包括許多內容,如:企業的組織結構形式、市場狀況、生產情況等。知識經濟對財務管理微觀環境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對企業組織結構形式的影響
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共享的信息技術網絡遍布全球,標準化的財務、勞資信息可以通過計算機實時處理和提供共享,非標準化信息可以通過信息網絡由人腦決策,這樣,以集權為特征的金字塔型分工細密、管理環節復雜、成本高、效率低的縱向層次組織結構,就必將為以分權為特征的管理層次少、結構緊湊、高效率的橫向網絡型組織結構所取代。以方興未艾的電子商務為例,它給傳統的企業組織形式帶來了猛烈的沖擊。它打破了傳統職能部門依賴于分工與協作完成整個任務的過程,形成了并行工程的思想。在電子商務的構架里,除了市場部與銷售部和客戶打交道外,其他職能部門也可以通過電子商務網絡與客戶頻繁接觸。原有各工作單元之間的界限被打破,重新組合成了一個直接為客戶服務的工作組。這個組直接與市場接軌,并以市場的最終效果來衡量流程的組織狀況。企業間的業務單元不再是封閉似的金字塔式層次結構,而是網絡狀的相互溝通、相互學習的網狀結構。這種結構使業務單元廣開信息交流渠道,共享信息資源,增加利潤,減少摩擦。在電子商務的模式下,企業的經營活動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出現了一種類似于無邊界的新型企業———虛擬企業。它打破了企業之間、產業之間、地域之間的一切界限,把現有資源組合成為一種超越時空、利用電子手段傳輸信息的經營實體。
2.對企業市場環境的影響
(1)市場模式的變化。在知識經濟條件下,電子商務的普遍應用,將促使經濟由迂回經濟向直接經濟過渡,從而降低了交易成本。即由以依靠中間物、分離生產與消費、浪費資源為特征的工業經濟向依靠網絡,使生產與消費直接見面,人、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為特征的網絡經濟過渡。其實質就是減少中間費用、庫存和流動資金,使生產“直達”消費。如果買賣雙方都上了電腦網絡,那么在電腦上就可以看樣品、談價格、簽合同、付價款。據國際數據公司的調查:利用因特網作為廣告媒體,進行網上促銷活動,結果是銷售額增加10倍,而費用只是傳統廣告費用的1/10。
(2)消費者需求的變化。以技術革命為推動力的知識經濟的發展,一方面使社會財富迅猛發展,另一方面,使廣大消費者生活水平提高,并使消費者需求發生如下變化:一是消費者需求趨于個性化。由于知識經濟使消費者受教育的程度和文化水平獲得普遍的提高,從而促使消費者的消費需求和消費行為趨于個性化。同時由于科技與知識的創新轉化為大量新產品,消費者面臨更多的產品選擇,從而為消費者實現消費的個性化提供了可能。二是消費者行為趨于理性化。在知識經濟時代,由于消費者文化水平的提高,他們能夠借助發達的信息網絡,全面、迅速地搜集與購買決策有關的信息,從而為理性決策提供了條件。三是消費者的需求從低層次的生理需求向高層次需求轉變,即從物質需求向精神需求轉變。四是消費者面臨更多的產品選擇。知識經濟促進因特網迅速發展,從而使國外市場沖破地區界限、行為界限和時間界限,購買者可以在任何地區、任何時間通過網絡搜尋及選擇理想的賣者,銷售商之間發生激烈的競爭,從而使購買者能夠自由地選擇國內外的賣者。
3.對生產環境的影響
(1)產品制造模式和生產方式發生了根本變化。在知識經濟中,產品制造模式轉向創制知識密集型即高科技含量的知識產品。知識產品已成為知識經濟時代最有代表性和最具競爭力的產品,知識產品同以前產品的區別在于其價值同制造成本沒有必然聯系,也不隨制造成本上下波動,知識的重復使用使產品生產中的物質消耗在產品價格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小。產品的價值主要依據產品和服務中所含知識量來決定。據有關資料,二戰后產品的科技含量(用產品單位重量的價格表示)每隔10年增加10倍。上個世紀50年代,代表性產品是鋼材,每公斤不到1元;70年代,代表性產品是微機,每公斤為1000多元;80年代以來,代表產品首推軟件,它的重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科技含量卻極高。隨之而來的是生產方式的變化:首先,由于可以靈活地生產各種產品的柔性制造系統的出現,原先那種大批量的標準化的剛性生產方式變成了小批量的柔性生產方式,這不僅縮短了從設計到生產的時間,更重要的是能迅速根據市場需求的變化進行生產或轉產,及時滿足市場對產品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從而最大限度地節約成本。其次,生產方式另一個重要的變化是大規模集中型的生產方式向規模適度的、分散的生產方式轉變。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特別是個人擁有計算機和計算機進入家庭,使人們能在家里從事和完成原先必須到企業的車間、辦公室才能從事和完成的工作。現代信息傳輸系統把分散在一個城市、一個地區甚至世界各地的工作者的工作聯結為某種生產過程,這種獨特的新型的生產方式越來越多地被采用。
(2)減少了企業庫存。知識經濟時代,并不意味著不再需要傳統的物質產品生產,只是知識經濟時代有了最有代表性和最具競爭力的知識產品。知識產品的價值依據產品和服務中的知識量來決定。工業經濟時代存貨管理的目標是為了保證生產或銷售的需要,以及處于價格方面的考慮。知識產品一經企業擁有,其包含的知識就可為企業所用。另外,知識經濟時代,由于電子商務的普及,網上洽談、網上交易方便而快捷,這就使零倉儲(JIT)管理成為可能。例如,IBM個人系統集團從1996年開始應用電子商務高級計劃系統。通過該系統,生產商可以準確地依據銷售商的需求來生產,這樣就提高了庫存周轉率,使庫存總量保持在適當的水平,從而把庫存成本降到最低。
(3)縮短了企業生產周期。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為產品的開發、設計、制造和銷售提供了快捷的方式。第一,開發者可以利用網絡快速地調研市場,了解最新的需求;第二,開發者可以迅速收到產品的市場反饋,隨時對開發中的產品再改良;第三,開發者可以利用網絡了解到競爭對手的最新情況,從而適當調整自己的產品;第四,企業可以利用高科技的智能化制造技術快速生產出市
場需要的產品;第五,企業可以利用營銷網絡迅速地向各地市場推出自己的產品。這一切都標志著生產周期的縮短。
綜上所述,知識經濟對財務管理的微觀環境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并由此帶來了企業組織結構、市場狀況和生產方式的相應變化。作為企業管理重要組成部分的財務管理,必須適應知識經濟帶來的新變化,改革傳統的財務管理手段、任務和目標,充分利用知識經濟提供的高科技優勢,促進財務管理向迅速、精確、高效的目標邁進。
- 上一篇:市黨風廉政建設動員工作會議的講話
- 下一篇:優質低硫煤炭推廣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