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影響下圖書館問題與出路

時間:2022-07-20 10:18:20

導語:互聯網影響下圖書館問題與出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互聯網影響下圖書館問題與出路

人類已經進入了21世紀,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網絡信息的傳播達到前所未有的廣度與深度,圖書館作為信息傳播者的一員,面對如此巨量的網絡信息,如何在信息傳播中充分發揮自己的特色,如何在困境中找到出路,這正是圖書館在前進的道路中首要解決的問題。筆者就實際工作中的觀察與體會,針對圖書館工作與讀者意見反饋的信息做一總結,討論圖書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并試圖提出解決的對策,為公共圖書館的生存與發展提出一些建議。

1.公共圖書館面臨網絡的沖擊

1.1網絡信息資源多樣性。隨著信息技術的網絡化和數字化的不斷發展,使網絡信息資源具有數量大、類型多、多媒體、跨時間、跨地區、跨行業以及跨語種等基本特征。從政府信息到個人資料,從教育資源到娛樂信息,從單方面的資源到通過溝通獲得的信息,從普及到專業等等方面,網絡信息幾乎已經覆蓋了目前社會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形式上網絡資源已不再僅僅局限于文字和圖片,現代的視頻、音頻、實時報道等形式鋪天蓋地。多媒體的數字資源在電子化、信息化的社會里,信息資源的類型也更豐富多彩。

1.2網絡閱讀與信息搜索的便捷。internet環境的自由使得信息的索取得到更多的自由,任何機構、團體、個人都可以不受地點、時間的影響在網上索取所需的信息。網絡接入的電腦終端在網上使用信息搜索工具如百度,Google等搜索引擎,會在幾秒鐘以內提供給你可供參考的幾乎所有答案,相比去圖書館查詢目錄,網絡在迅速與準確的提供信息資源方面,其優勢顯而易見,大大節約了查詢時間。從個體產業來看,即便與網絡技術關系最密切的科技產業也幾乎都有自己的機構內或業內數據庫與局域網或者信息協作交換系統,對信息的利用也更專業和便捷。

1.3強大信息公司參與。網絡信息迅猛發展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信息公司參與其中,使得網絡信息得到了信息數據和技術等方面的支持。如秉持著開發“完美的搜索引擎”的信念,在業界獨樹一幟的Google,不但開發了自己的服務基礎結構和具有突破性的PageRank技術,使得搜索方式發生了根本性變化。而且Google的開發人員依靠自己所開發的新技術成功地縮短了搜索響應時間,提高了可擴展性,并降低了成本。又如美國著名的互聯網門戶網站雅虎,其服務包括搜索引擎、電郵、新聞等,業務遍及24個國家和地區,為全球超過5億的獨立用戶提供多元化的網絡服務。大量高技術,低成本,大信息量的信息公司進入到信息資源傳播競爭中,使得圖書館這個原有的信息資源傳播“使者”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2.圖書館面臨的困境

2.1讀者閱讀方式的轉變導致讀者人數減少。進入網絡信息社會后,網絡閱讀以其迅速,便捷的方式日益得到不同年齡讀者的廣泛接受,幾乎隨著電腦、MP3、MP5、高性能手機的普及,網絡讀者群呈幾何范圍增長,中國的網絡閱讀習慣者已達30%,而且這一數據還在以每年40%的速度遞增。而購買紙質圖書的讀者人數隨著年齡的增大而不斷萎縮,大部分的讀者在接受網絡閱讀的便捷服務后,逐步遠離了紙媒閱讀方式,上海圖書館的借書證在80年代曾經令多少人夢寐以求,但當上海圖書館決定于1993年對具有副高職稱的知識分子發放5000個借書證時,經過一年的奔波,只發出了2000多個證[1]。1999年被文化部評為“一級圖書館的黃石市圖書館,在90年代前后借書的市民常常是排長隊等候借書,曾經炙手可熱的借書證,如今已成為明日黃花,辦理借書證的市民自上個世紀末至今已經從原有的5萬銳減至1萬左右。[2]種種現象提示目前社會上已經逐漸形成了一種觀念:即圖書館已不再是人們學習、閱讀的首選。

2.2搜集資源成本的不斷增長。近年來,書刊價格不斷上漲,據統計,社科類圖書,1978年平均每冊0.39元,而1989年平均每冊達2.35元,上漲6倍。再如,1980年中文圖書平均每冊1元,1986年為2.08元,1987年為2.57元,1988年為2.40元,1989年達5.61元(社科類平均每冊5元,自然科學類平均每冊6元),1995年平均每冊更達25.9元。據報載,10年來中文圖書年均漲價幅度為33.5%。圖書館采購經費不足已經成為不可回避的事實[3]。不要說“大而專”和“小而全”,有的就是連文獻冊數也難以達標,教學科研需求也難以保障,由此可見僅靠單個館大量增加文獻來達到文獻保障的目標,是不現實的。

2.3網絡信息時代面臨人才流失。信息時代社會對人才的爭奪戰日益激烈,在人才市場上由于圖書館的工資待遇和個人發展空間與公務員單位及國有大中型企業相比,相當缺乏競爭力,圖書館特有的運作機制及圖書館員的工作要求,服務對象,服務內容,服務觀念使得年輕的圖書館員由于不滿足圖書館提供的工作環境,工作待遇與晉升機會,其在運用自己掌握的信息技術提供信息服務的動力與提高自身服務素質方面大打折扣。

3.圖書館的優勢分析

3.1擁有豐富的特色性館藏資源。圖書館的資源保存職能,使其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其資源多樣性、地域特殊性、館藏特性等是網絡信息所難以比擬的。不同類型的圖書館的館藏資源有其自身的特點,如醫學院校圖書館豐富而多樣的醫學類館藏資源,地方性圖書館其地方特有的文獻館藏資源等這正是目前網絡資源尚不能滿足使用者的地方。而且,印刷型文獻信息一般要經過嚴格的篩選,才能正式出版,其準確性得到保證。而網絡信息的則有很大的隨意性和自由性,只要連接網絡就可以信息,不管是群體還是個人,缺乏必要的過濾、質量控制和管理體制,這使得網絡信息魚龍混雜,經常讓使用者真假難辨。

3.2圖書館資源的相對集中和穩定。圖書館館藏資源目前多以紙質資源存藏于圖書館中,或者以電子形式存儲于圖書館中。在館藏資料進入圖書館過程中都經過圖書館的專業管理人員分篩、整理、分類集中存儲,信息資源相對集中,信息資源穩定。相對的網絡信息資源無時不刻不在變動中,信息的更迭、消失都無法確定,比如號稱最瘋狂的新聞網站全天24小時新聞,平均6分鐘更新一次,并且不存檔,這種變化頻繁的、不穩定的網絡信息給使用者帶來極大不便。

3.3圖書館人特有的資源組織的專業素養和信息服務隊伍。網絡信息量雖然龐大,但是它信息的無序和分散性使得讀者面對搜索得到的資源無從下手。比如通過維普網鍵入“公共圖書館”一詞就可以在短短數秒鐘內獲得8478篇文獻,如果鍵入“圖書館”一詞更可以獲得174112篇文獻,這些浩如煙海的巨量資源往往使得文獻搜索者不知所措,不知道哪些文獻能對自己提供幫助,反而面對無法有效利用的大量網絡文獻資源束手無策,空入寶山,一無所獲,其次,面對極具分散性、隨機性、復雜性、多元性等特點并且是龐雜無序、浩瀚無際、瞬息萬變的網絡信息資源,讀者通常缺乏檢索技巧和必要的耐心,得不到希望得到的檢索結果,埋怨“不想要的找到一大堆,想要的就是找不到”。而圖書館人經過專業的學習并長期從事信息資源的采集、組織、整理等工作,對信息資源的分類、搜索等有著豐富的專業經驗,能為讀者進行信息資源的查全、查準等提供不可或缺的幫助,這些正是圖書館特有的,也是網絡信息所不能代替的。在歐洲,如法國、意大利等國家的公共圖書館的閱覽區都設有醒目的讀者服務區,那里有當地或者國家一流的咨詢館員對讀者的閱讀要求提供具體的閱讀指導工作。目前中國的一些高校與省市的公共圖書館也設立了”參考館員”崗位,以提高參考咨詢服務質量。大量讀者從知識導航服務中收益,在較短的時間內查閱到了自己所需要的文獻。

4.網絡沖擊下的對策

4.1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圖書館服務現代化。

4.1.1構建豐富的資源體系,提供方便的資源服務。圖書館準確豐富的館藏資源是圖書館的一大優勢,但是由于傳統的存儲和收藏方式使得這些資源的利用率和利用廣度受到限制。面對龐大的網絡信息,圖書館可以通過對讀者的意見采集,了解到目前讀者所需的資源形式,如電子圖書、電子期刊、各種實用數字數據等,并通過現代化的電子技術以紙質或者數字化等形式,形成本圖書館館藏紙質資源和數字資源并存的資源體系。同時圖書館通過信息采集技術(如掃描,數碼錄入等方式)將數字化館藏資源利用網絡設施與環境面向網絡擴大讀者范圍,使讀者通過網絡獲得圖書館擁有的各種資源,為讀者提供盡可能的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的方便的資源服務,最大限度的增加館藏資源的利用率和利用廣度。

4.1.2充分利用現代化技術,提供方便快捷的圖書館服務。圖書館面對眾多的讀者,為讀者提供的服務不僅僅是圖書館中的館藏資源,還有各種各樣的圖書館服務,如參考咨詢、圖書預約、新書介紹、推薦圖書等等。但是。目前能享受到這些服務的多數是到館的讀者。如何讓這些圖書館的特色服務更加方便快捷,覆蓋的讀者范圍更大呢?圖書館可以借助手機、網絡、3G技術等現代化的技術,通過手機短信、圖書館網頁、電子郵箱等將多樣化的信息服務送到讀者面前,讀者可以通過短信息和網頁信息進行參考咨詢、圖書預約,不受時空的限制。圖書館則可以通過這些現代化技術及時的進行短信息提醒,新書好書推薦等特色服務,做到方便快捷的交流式圖書館服務。在這一點上,國外不少的圖書館已經開展了類似的服務并提供了有益的經驗。

4.1.3提供專業的現代化服務項目。圖書館人長期接觸信息傳播的前沿,形成了對信息資源的職業敏感性,對資源的類別、更替等都有著敏感的觸覺。利用這一優勢,通過短信息、電子郵箱、網頁論壇、電子查詢的工具,圖書館對讀者提出的咨詢和查詢要求進行隨時隨地的答復;根據讀者所需信息資源的類別,結合圖書館人的專業知識,幫助讀者在復雜多樣的信息資源中選擇正確的獲取途徑;圖書館可以組織研究人員進行交流,了解研究項目對文獻資料的需求方向,有針對性地提供專題文獻資源,減輕研究人員查閱大量文獻的負擔,并做好信息資源的采集、篩選、整理分類工作,開展定期定項目的跟蹤服務,滿足研究所需的文獻資源需求。

4.2力求成為讀者不可或缺的知識伙伴。

圖書館在信息資源的傳播中所擔任的角色不僅僅是對信息資源的管理,更多的是通過與讀者接觸,圖書館面對的到館人群多種多樣,如求職者、求學者、幼兒少兒、研究人員等等。多樣的服務對象決定了圖書館服務的多樣性,針對不同讀者人群的特點,充分發揮圖書館員專業的信息資源服務優勢,為有不同信息資源服務要求的讀者群,提供特性服務。如:為求職者、求學者、少兒學習、專題研究人員等,建立專題資源,提供專題信息服務,成為讀者不可或缺的助手和伙伴。

4.3開拓圖書館服務領域,充分發揮圖書館文化服務職能。

圖書館是一個信息資源、文化資源的寶庫,如何更好地向讀者們展示其多姿多彩的信息資源、文化資源僅僅靠讀者自己去探求是不夠的,圖書館應該開拓圖書館的服務領域,發動全體圖書館人,結合自己工作的特點、讀者的需求,針對性地開展介紹講座、交流座談、圖片文獻展覽等,或是定期組織所在區域的大中小學生開展圖書館知識課,通過圖書館人的努力使更多的人喜歡讀書,學會使用圖書館,使圖書館成為教育和知識宣傳的場所,交流學習的平臺,充分發揮圖書館的文化服務職能。正如歷史經驗所展現的一樣,電視和電影,特技與蒙太奇技術,電腦三維圖像處理的出現與發展并沒有導致歌劇,戲劇,舞劇的停滯與消亡一樣,圖書館也將因為其特有的文化保存功能與知識傳播功能而永遠的存在與發展下去,圖書館的出現已有近3000多年的歷史,這是因為它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與對人類進步不可磨滅的影響,這種作用必將繼續在網絡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