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檔案建設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作用
時間:2022-08-18 03:21:07
導語:校史檔案建設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2016年12月7日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講話中指出:“辦好我們的高校,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要堅持不懈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廣大師生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范踐行者。”大學文化建設中,校史檔案建設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校史檔案是一所高校歷代師生共同經歷、一起創造、經過時間考驗積累形成的珍貴史料,其中包括大量培養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豐富內涵。充分利用校史檔案中收藏、積累的珍貴史料開展宣傳教育,以實現用高尚文化教化人、引導人、鼓舞人、鞭策人[1]14,培育有人文精神、科學精神和創新精神的全能型人才的教育目的。
一、高校校史檔案建設的內涵及作用
校史簡單地說就是記錄學校的歷史,從學校誕生之日起就有了它生存的使命,是一所高校創立、建設和發展的歷史見證,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學校創造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2]58。校史檔案是傳承和弘揚高校校史文化的物質載體,包括校史館、校史資料、校史課程、校史景觀等等。校史檔案是在學校發展過程中經歷代師生員工建立、積淀、傳承和創新形成的,反映出一所大學的辦學傳統和辦學水平。作為一種大學文化資源,校史檔案具有“以史育人”的功能。對當代大學生的培養,不能只是傳道、授業,還要注重加強精神文化的教育和熏陶,所以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一種高尚的精神,是大學文化不可或缺的內容,依托校史檔案開展的教育,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有助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增強師生員工對大學文化價值與思想價值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加強校史檔案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弘揚和發展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高校校史檔案建設
高校承擔著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的任務。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其中的重要內容,對校史檔案建設具有引導作用。1.馬克思主義是思想與理論基礎,是校史檔案建設的精神內核。我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方針,建立了新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經濟建設取得了無與倫比的巨大成就,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世界第一大貿易國,為實現“中國夢”奠定了堅定的物質基礎,人民的物質文化水平得到大幅提高。這說明,我們所取得的成就離不開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和引領。馬克思主義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靈魂,也是校史檔案建設的精神內涵。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全國人民的共同理想和發展向導,是校史檔案建設的主題。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把我國建設成為國富民強、“四位一體”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努力實現“中國夢”,是全國人民共同的理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經濟與文化建設的理論指導和精神支撐。高校是先進文化的建設和傳播基地,肩負著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新時代大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世界觀的使命和任務。校史檔案建設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引,才能不斷地豐富和發展。3.時代精神和民族精神是校史檔案建設的重要支撐。每個國家和民族的生存發展,都有其賴以依靠的精神支柱。依靠愛好和平、自強不息、團結統一和勤勞勇敢為核心的愛國主義精神,中華民族才能夠克服各種艱難險阻愈發堅強。我們今天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源于我們堅定地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其巨大的推動力源于改革開放為核心的時代精神[3]54。依托以上兩種精神,中華民族產生了非凡的創造力和凝聚力。只有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有力結合,社會主義的建設發展才能碩果累累、日新月異。我國的高校大多在建國初期創立,高校的辦學歷程與國家的命運休戚相關。校史檔案在歷史承載、大學精神弘揚、辦學成就展示等方面展現了前輩們肩負的責任和抱負,是愛國主義精神和時代精神的具體體現,是生動的愛國主義教材,也是激勵當代大學生實現人生理想的力量支撐。4.社會主義榮辱觀是校史檔案建設的具體規范。“八榮八恥”是培樹青年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規范和標準。“八榮八恥”以社會主義價值觀為準則,清晰明了地闡述了真善美、假丑惡的含義,闡明了什么是榮、什么是辱等道德觀念,是維護社會秩序、促進社會和諧的行為規范,體現了社會主義道德的基本要求。校史檔案建設通過特定的精神熏陶和文化氛圍,在價值取向、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等方面,對大學生進行正面教育,引導高校校風的良性發展,向社會傳遞正能量。
三、高校校史檔案建設對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體現
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包括大學文化在內的多種文化的支撐和引導。校史檔案能完整地展示大學廣博的人文精神、深厚的文化傳統和崇高的文化境界,既可以引領大學生培樹正確的人生價值觀,也能幫助大學生處理思想認識上遇到的諸多疑惑和矛盾,提升大學生的文化底蘊和內在修養。1.進一步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大學生心目中的重要地位。校史檔案建設就是要依據學校翔實歷史資料的展示和宣傳,烘托教育氛圍,通過有效、可行的方式與途徑,激發大學生熱愛學校、奮發學習、為學校建設貢獻力量的熱情,引領大學生在大學文化建設中發揮自身作用、體現自身價值。一是面對社會矛盾凸顯的現實情況,要注意引導大學生加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感和向心力,以鞏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旗幟地位。二是利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大學生正確認識對待各種價值觀念,發揮正能量,褒揚真善美,講文明、促和諧,進一步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奉獻力量。2.為培養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物質基礎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確立,使我國開始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變,現代化建設高速發展,利益結構也隨之發生了明顯變化,導致了價值取向多樣化和價值觀念的多元化。由此,對一些意志薄弱、不注重培養正確人生觀的大學生,在價值觀方面,難免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含糊認識,進而影響其行為方式、學習目標和志向抱負的確立。因此,注重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就顯得尤為重要。加強校史檔案建設,利用校史文化的深厚內涵和人文精神,引導大學生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個人利益服從人民利益的大局觀念,以國家和民族的興旺發達為自身的奮斗目標,不斷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為實現“中國夢”的宏偉目標不懈努力,甘于奉獻。3.拓寬了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形式。在高校校史檔案建設中,要充分利用已有平臺,搭建各種新平臺,建設長效的教育機制。平臺的搭建必須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大學文化建設首要任務,通過多種形式,如校史館、校園網絡、校史課程、校史教育景觀、檔案館、影像資料、校報學報等,加大平臺建設的科技力度,營造氛圍,擴大校史檔案的感召力、傳播力和影響力,增強教育實效性和永久性。4.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中,愛國主義是個人價值觀的核心,為推動其愛國主義價值觀的早日形成,高校應利用現有條件,創造民主、平等的文化氛圍。校史館、檔案館是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陣地,是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平臺和媒介,有教育、引導、凝聚功能,可以潛移默化地感染、激勵大學生,無形中調節和規范高校師生彼此的行為方式和價值取向,著力推進大學生愛國主義價值觀的培養和形成。5.發揮大學文化作用,引導學生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校史檔案是大學文化建設的根基和血脈,代表了高校師生對學校歷史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是學校在歷史發展、人才培養、科技創新、重大變革、服務社會等方面長期積淀形成的,是優秀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形成發揮重要的倡導作用。校史檔案中體現了“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質內容,表達出愛黨、愛國、愛校的思想理念,提倡愛崗敬業的工作態度和誠實做人、友好善良的為人處事原則,培養勇于奉獻的精神和高度社會責任感的道德品格,引領大學生自覺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總之,高校校史檔案是一種重要的教育資源,是學校光榮歷史的具體體現,是一種文化的力量、教育的力量,它以獨特的歷史性、直觀性和原始性,有效地、可持續地開展了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強化高校校史檔案建設,對弘揚主旋律、傳播先進文化起著有力的助推作用。
作者:夏明輝 單位:大連大學檔案館
參考文獻
[1]何祥林.立德塑魂育人為本[N].光明日報,2016-12-30.
[2]蘇玉海.談校史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05(6).
[3]劉麗波,杜沛.大學文化建設對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價值思考[J].今日中國論壇,2013(21).
- 上一篇:淺談茶文化與音樂教育的融合
- 下一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經濟向度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