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避稅成因論文

時間:2022-04-24 05:26:00

導語:電子商務避稅成因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電子商務避稅成因論文

關鍵詞:電子商務避稅成因;規制

一、電子商務的概念

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電子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和互聯網的普及,形成了一個高效、便捷的全球性電子虛擬市場,十多年來,全球電子商務[1]呈爆炸式地迅猛發展。一方面,電子商務的發展給世界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另一方面,電子商務改變了傳統的貿易形態,產生了新的避稅問題,對各國稅制造成了很大沖擊。如不及時加強對電子商務避稅現象的研究并制定相應的對策,將會損害我國稅收利益,減少我國稅收收入。

二、電子商務的特點

基于網絡技術的電子商務,與傳統交易模式主要有以下三點區別:

(一)交易的空間擴大。傳統的貿易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時間和空間限制,但網絡面向全球,基于網絡的電子商務使異地交易與同城交易、國際貿易與國內貿易相差無幾。

(二)結算方式不同。傳統貿易的結算方式主要是現金、支票、匯票等,而電子商務的支付手段主要是電子支付,它可分為三大類:電子貨幣類,如電子現金、電子錢包等;另一類是電子支票類,如電子支票、電子匯款、電子劃款;還有一類是電子信用卡,如智能卡、借記卡等。所有這些都是采用先進的技術通過數字流來完成信息傳輸的,而傳統結算方式都是物理實體的流轉來完成的。

(三)部分交易主體具有不確定性。電子商務的主要參與者是企業,但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基于網絡的虛擬企業,這些網絡上的企業已不再是傳統法律意義上的完整的經濟實體,它們根本不具備獨立的法人資格,通常是若干法人組成的聯合體,而不表現為具體的實體形態,具有不確定性。

三、電子商務避稅的原因

避稅是指納稅義務人為減輕或免除稅負所采取的一切正當和不正當的行為。一般進一步將其區分為正當避稅與不正當避稅,其中正當避稅因符合稅法宗旨和政策意圖,因此常為各國政府所鼓勵和提倡。不正當避稅則指行為人利用稅法的漏洞,通過人為的異常的法律上安排,減輕稅負或排除稅法適用的各種不正當行為。狹義的避稅,則僅指不正當避稅,目前學界和國際組織大部分持此種觀點。[2]本文所探討的對電子商務避稅的規制指的是狹義上的避稅。互聯網的全球性、無國界性、高科技性在某種程度上使電子商務成了企業避稅的溫床。電子商務的飛速發展,網絡交易急劇膨脹,加強對電子商務避稅問題的研究已成了刻不容緩的事情。要規制電子商務活動中出現的避稅行為,首先要弄清電子商務活動避稅的原因:

(一)常設機構的概念受到挑戰。在跨國電子商務中,分處不同國家的當事人之間通過國際互聯網絡可以直接在計算機上完成談判、訂貨、付款等交易行為,因此,在東道國境內設立營業場所、固定機構或委托人開展業務的傳統方式已失去其存在意義,也使物理存在為行使條件的來源地征稅管轄權受到規避,因而引起國際避稅問題。

(二)電子商務的出現不可避免地帶來了稅收轉移。網絡貿易是一種數字化交易,這種交易方式雖未改變交易的本質,卻打破了世界各國疆域的限制,大批企業紛紛在低稅負的國家或地區建立網站進行經營,高稅率國家或地區的消費者也會通過互聯網從低稅率國家或地區購買商品或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