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思考

時間:2022-12-22 10:06:35

導語:中小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小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思考

一、前言

進入新時代以來,全國不斷地將試點地點和試點行業擴大,然后在2016年5月1日開始全國面推開“營改增”試點。

二、稅務風險基本內涵

稅務風險的內涵理解要從稅法說起,稅法規定了企業在遵從稅法時應該達到的實際標準,但企業的實際表現往往會與標準存在差異,從而導致了企業未來損失的不確定性。稅務風險對企業和稅務機關的影響可以分為兩種,一是企業未按照稅收法律法規的要求繳納稅款,造成未繳納、少繳納或者延遲繳納稅款;二是企業未正確適用稅收法律法規或者未用足稅收優惠政策,造成企業多繳納稅款或者提前履行納稅義務。

三、中小企業稅務風險產生的原因分析

企業的內部風險因素存在于企業生產經營管理中,具體表現如下。(一)企業財務制度不完善。現在社會上對企業財務的認識普遍都是認為就是記記賬,跑跑銀行、報報稅,并不是企業的關鍵部門和關鍵人員。但實際上企業財務管理對企業經營發展極其重要,財務管理的成敗決定著企業的前途。當前許多企業的財務制度混亂甚至未制定財務制度,財務人員水平低下,失誤頻頻,稅法知識缺乏,任意適用稅率,任意適用法律法規,稅收疑點重重,經常接受稅務納稅評估甚至稽查部門的檢查,導致補稅、加收滯納金乃至罰款等,這樣不但使企業經濟利益受損,社會形象、個人信譽也嚴重下降乃至給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危機。(二)中小企業經營者對稅收風險認識不足。企業經營者作為企業一切經營活動的總指揮,其對稅務風險的認識和態度,決定了企業的稅收風險管理水平,并直接影響其制定的企業經營理念、發展戰略、經營模式和業務流程。但是當前許多企業的經營者對稅收風險的重視不足,只著眼于不斷擴大產能、獲取融資和掙得高額利潤,對由于經營的復雜性和財務工作的規律性或者企業為追求高額利潤鋌而走險產生財務工作違規行為導致的財務風險置若罔聞。甚至意識里一直都認為只要財務人員的工作做得好,賬簿資料齊全完整,疏通好關系,即使存在偷逃稅款的跡象也不會被發現。但是一旦違法行為被稅務機關發現并列入稽查對象,企業可能就會面臨巨大的經濟和社會信用損失。(三)企業內部審計不健全。內部審計作為現代企業風險管理的重要部門,其工作主要就是查找企業經營、投資、籌資過程的的風險點,出具審計報告,遞交企業管理層進行審閱并作出相應處理,可以有效的降低稅收風險。但在當前環境下,除了部分大型國有企業及上市公司設立了內審部門,絕大多數的的企業均未設立內審部門。企業的稅務風險不僅是企業日常稅務工作的重點,同時在稅務機關日常征收管理也將稅務風險列為重點,作為稅收稽查和納稅評估的重要依據。而稅務機關通過對企業的涉稅信息進行收集、比對、調查、評估和稽查來確定稅務風險的真實性,并作出相應的處理、處罰決定。(四)“營改增”后企業稅收負擔風險原因分析。從聊城市新納入“營改增”的企業的納稅情況分析,在營改增前期基本都會有明顯的稅負增加的現象,這就是企業稅收負擔的風險。這一風險產生的原因主要是因為稅收政策的改革。“營改增”前,營業稅實行價內稅,價內稅的計稅依據是含稅價格,它等于成本+利潤+稅金。價內稅的稅款計算方式為含稅價格×稅率。而增值稅實行的是價外稅,價外稅為價內稅的對稱,指的是稅款不包含在商品價格內,價稅分離的稅種。因為營業稅和增值稅的計價模式不同,如果把價內稅的經營模式套用到現在價外稅增值的經營模式,可能使企業蒙受稅款金額損失風險。從聊城地區部分“營改增”企業的申報信息來看,比較典型的企業有酒店類企業、旅游類企業和金融類企業在“營改增”初期都會出現稅務提高的現象,而像房地產行業企業相對來說影響較小,因為其老項目可以適用簡易征收,甚至會稅負會有所下降。以某有限公司為例,在2016年5月以前,企業剛進行了裝修,對酒店的設備等進行更新,“營改增”后企業無法再取得諸如電器設備、床鋪等的進項發票,而且企業成本中占比較大比重的人員工資也無法取得進項發票,所以企業的稅負在“營改增”后會出現提高。因為企業的進項專用發票可抵扣進項稅額小,進項稅額專用發票數量少,導致企業在營業額逐漸增加的情況下銷項稅額增加而進項稅額卻未相應增加,稅收負擔增加明顯。稅收負擔增加可風險即是政策大幅度變革所導致的,但也是企業在政策實效前期未能及時調整經營戰略導致的。

四、中小企業增值稅稅務風險的主要防控對策

企業作為稅務風險防控的主體,不僅要積極配合稅務機關各項管理工作,更重要的是應當完善內部管理,建立科學有效的內審機制,結合企業定期不定期的外部審計,及時發現企業自身存在的稅務風險,在第一時間做出正確應對,有效減少稅務風險可能給企業帶來的經濟和社會雙重損失。(一)加強職工培訓,提升專業能力。“營改增”政策不應只有公司財務人員熟知,企業應該對所有會對稅收產生影響的環節進行梳理,如營銷、采購等環節會對稅收產生重大影響,對所有關鍵環節的人員進行培訓,使相關人員均熟悉“營改增”政策內容。另外對財務人員進行專項培訓,讓財務人員深入學習“營改增”政策內容,提升財務人員的專業能力素質。設立激勵機制,鼓勵企業財務人員通過考取注冊會計師、注冊稅務師、律師等資格證書提升業務水平,組建專業團隊。(二)緊盯稅收政策,降低企業稅負。搭建企業內部防控稅務風險體系。企業高層領導、管理人員、經辦人員都需要提高稅務風險防控意識,對于生產經營活動中的涉稅活動都要引起高度重視,追求經濟利益的同時不能忽略潛在的稅務風險。企業的財務部門作為稅收政策的傳遞和使用部門,財務人員的素質是基本保證,應主動學習,緊盯政策變化,準確做好財務工作,根據自身產業經營模式、特點建立對應的稅務政策庫,并對政策進行詳細解讀,做到通俗易懂,指導具體業務活動,做到實時更新。如對政策存有的疑問或把握不準,應通過各種渠道對政策予以消化,應用于日常各項業務。企業應緊盯財稅部門的相關政策動態,特別是經濟轉型期,各類稅收政策變動較大,只有一直保持學習狀態,才能對稅收政策準確理解把握并應用到實際工作中。(三)進一步規范企業的涉稅行為。只有企業管理層依照稅務機關的要求,管理好企業的涉稅行為,一起共同努力,才能對企業稅務風險進行有效防范。企業管理層應當嚴格比照稅收法律法規規范企業的各類涉稅行為,輔導企業管理人員搭建企業稅務風險防控機制和內控機制。作為風險防控主體的企業需要主動配合稅務機關,嚴格要求財務人員及時上報各類涉稅信息和財務信息,加強稅企交流,確保企業風險防控的有效性和處理的及時性,共同防控稅收風險,盡可能的減少風險損失。(四)重視培養稅務人員的專業化水平企業稅務風險的防控需要專業化人才的支撐,因此企業應重視對征管人員專業化水平的培養。要從數量繁多的涉稅數據中發現企業潛在的稅務風險,需要具備良好的專業素質,專業性人才對風險進行專業性分析,能夠及時的對風險作出處理,防范于未然。隨著企業經營模式的多樣化,會計處理的復雜化,違法犯罪手段的高端化,犯罪行為趨向團伙化,企業管理層應將專業人才培養作為一項工作重心,制定優惠政策吸引頂尖人才的加入,帶動稅務機關的業務水平,加強專業業務培訓,重視培養誠信理稅的企業財經專業人才。

五、結語

綜上所述,自我國全面推行“營改增”以來,正式將建筑安裝業、金融保險業、房地產業和生活服務業四大行業劃入增值稅征收范圍,營業稅從此不再是我國征收的一個稅種。企業在面對改革后新的稅收體制以及全面“營改增”以來不斷新增、變更、廢止相關的稅收政策,在日常的工作中需要不斷的加以學習和應用,而稅務機關在對“營改增”納稅人的日常征收管理中應推陳出新,總結經驗,逐步完善納稅服務體系和征收管理強度,引導企業的建康積極發展,促進社會經濟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藺桃桃.全面“營改增”背景下稅權縱向劃分的法律問題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7.

[2]孫文武.“營改增”背景下酒店業納稅籌劃創新研究[D].南昌大學,2017.

[3]屈靜曉.中小企業稅務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7(04).

[4]朱云.中小企業稅務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完善對策[J].財務與會計,2018(16).

[5]張征.管理會計在中小企業稅務風險管理中的運用探析[J].經貿實踐,2018(03).

作者:付倩倩 單位:聊城乾寶行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