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化管理研究
時間:2022-03-24 09:51:25
導語: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化管理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近年來各地涌現出一大批合作社,農民合作社能夠集聚資源、整合生產要素,對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和農村經濟的發展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成效已經突顯,但各地農民合作社在發展過程中依然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為少數合作社存在規模偏小,農戶入社率不高,財務管理不健全,會計記錄不完整,沒有建立完善內部控制系統,生產出的農產品普遍附加值不高,農產品質量有待提高,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較差,不注重品牌建設,知名度不高,經濟效益不佳等,不容樂觀。文章結合工作實際,針對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化管理問題作如下探討。
關鍵詞:合作社;規范化管理;問題;建議
一、合作社發展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一)不注重農業產業規劃,盲目發展
這些年各地農民合作社發展迅猛,部分合作社發展不符合當地農業產業規劃,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結果是數量上去了,質量問題卻堪憂,這是合作社發展必然要經歷的初始階段,現階段,合作社發展的當務之急是亟待實現“兩個轉變”即“從數量向質量轉變、“從混亂向規范轉變”。
(二)工商登記注冊把關不嚴,名不符
其實現行合作社登記制度是依據《農民專業合作社登記管理條例》在工商部門登記的,包括設立登記、變更登記和注銷登記三種形式,而現實情況是合作社登記只進不出,變更登記和注銷登記少之又少,而實際情況是合作社登記只注重形式而不注重實質,名不符其實,工商注冊環節把關不嚴,對出資者成員資格審查不夠,特別在農民專業合作社增員環節,社內成員不能亂增,職能部門應該嚴格把關,防止弄虛作假,蒙混過關。
1.辦社動機不良,合作社負責人發展意識存在偏差
一些合作社管理者在發展思想上仍存在一定偏差,投辦者的辦社動機不良,他們辦社目的不是發展合作農業、帶領成員戶共同發家致富,而是想投機取巧,坐享國家補貼。因此,催生出一些“掛牌社”,“空殼社”等,這種現象也被社會廣為詬病,故規范化管理尤為重要,讓那些真正干事的合作社享受國家補貼,把那些投機取巧合作社拒之門外。這樣才有利于合作社激勵機制的構建,為合作社創造公平的外部環境,也是促進合作社健康發展必然選擇。
2.合作社監事會、理事會等組織機構
名存實亡,或運作不規范、效率低下理事會、監事會等組織機構是保證合作社健康運營的基礎,而現實情況是有些合作社理事會成員從不參與生產經營活動,監事會成員也不參與監督活動。這些組織機構名存實亡,也有的雖存在這些組織機構,但運行不規范,實質就是個人獨家經營,理事長個人說了算。缺乏民主監督,且效率低下。
3.合作社財務管理薄弱,分配機制不規范
農民專業合作社不設規定設置會計機構及配備人員,白條據,“本本賬”等不按會計制度核算的情況屢見不鮮。例如,按照合作社法第三十四條規定:農民專業合作社與其成員的交易、與利用其提供的服務的非成員的交易,應當分別核算。現實情況是很少有合作社區別成員交易與非成員交易分別核算。再如按照合作社法第三十六條規定:農民專業合作社應當為每個成員設立成員賬戶,主要記載下列內容:該成員的出資額;量化為該成員的公積金份額;該成員與本社的交易量(額)。現實情況是設立成員賬戶農民專業合作社少之又少,規范操作更是鳳毛麟角,不再贅述。
4.典型示范社帶動作用不明顯,大社、強社、示范社太少
發展合作社目的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解放農村生產力,帶領成員共同致富。現存合作社的合作社雖數量眾多,但大社、強社、示范社太少。很難發揮應有典型示范和引領發展作用。
5.合作社只注重生產、不注重品牌建設
合作社低水平普遍存在重復建設和生產,不注重品牌建設,知名度不高。造成市場競爭力不強,經濟效益不高,增產不增收,制約著合作社發展。
6.合作社管理者管理水平低、職業化水平不高
現代農業需要職業化農民,更需要職業化合作社管理者,由于合作社管理者多為傳統農民,接受職業化教育少,不能適應管理和發展現代農業的需要。
二、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化管理的幾點建議
合作社在發展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上述各種問題,合作社究竟怎樣發展、路在何方?規范化管理是唯一出路,現階段合作社至少應從以下方面入手來實現合作社規范管理。
1.合作社建設應與當地農業產業規劃相適應,走品牌發展之路
合作社管理者應轉變“只注重生產,不注重規劃”慣性思維,應科學規劃,科學決策,不應盲目發展,要做到因地制宜。合作社發展的離不開科學規劃,農業是高風險行業,農業發展有它的自然規律,適合的才是最好的,合作社的發展一定結合當地的自然條件,資源稟賦。例如睢寧縣雙溝鎮陳王村觀音蔬菜合作社的發展之所以能夠發展壯大起來,首要原因就是市場定位好,他們有傳統種菜的習慣,經過前些年的磨練,菜農有了管理和技術經驗。什么時間施肥、什么時間用藥等個個都是“土專家”。一個看一個,逐漸形成了產業。村發展的定位就是發展蔬菜,新建了蔬菜交易市場,市場內又建有冷庫,還建設了一個育苗基地,逐漸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成為雙溝鎮合作社發展的樣板,可見一個樣板社的創建需要長時間打造,一個知名品牌社可以帶動一個產業,帶動一批合作社,故合作社農產品營銷應注重品牌,合作的品牌,是合作社的無形資產,是合作社發展的動力所在,不按規則辦事,無品牌意識,若還是小農經濟意識,生產只注重數量,不注重質量。只顧眼前利益,那就根本談不上形成合作社核心競爭力。生產出的農產品達不到“三品”認證要求,不能樹立品牌,很難賣的好價錢,長遠發展將面臨困境。
2.合作社規范化建設應建立健全行業自律機制及退出機制
合作社持股成員可以“入社自愿、退社自由”,這與現實偏差較大?!懊窆堋⒚褶k、民受益”是合作社辦社的主旨,自律是辦好合作社核心所在,合作社社員不自律,大家各自為政,只是表面形式上的合作,不是實質意義上的合作,只是“壘大戶”,結果是越辦越糟,當前許多合作社股東隨意性太強,只顧眼前利益,沒有自律意識,出現了惡意退社,相互壓價,惡性競爭等現象,針對上述行為。合作社管理者應借鑒發達國家合作社農業發展的經驗,可成立自律性行業組織,即成立合作社發展協會,通過行業自律組織來建立約束機制,從而實現合作社自我發展,自我監督、自我管理。“現有法律法規對合作社的成立條件要求不高、缺少退出機制,是合作社運行不夠規范的重要原因之一,建立行業自律機制是合作社發展的初衷,也是合作社發展的必由之路,沒有行業自律,合作社的利益必將會受損,很難立足市場,最終會被淘汰出局。故建立行業自律機制,形成有序農產品市場是合作社的當務之急。在實踐中合作社還不同程度存在有法不依、違規經營等亂象。如同工商企業一樣,若想徹底清除不規范、不運作的空殼社,掛牌社,作為合作社的政府管理機構定期開展回頭看尤為必要,不定期抽檢一些合作社,對虛假注冊合作社,不符合條件的合作社堅決予以取締,該變更的變更,應注銷的堅決注銷。抓一批,樹典型一批,堅持不懈,營造良好的合作社發展外部環境,不斷促進合作社優勝劣汰。
3.合作社建設應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發揮核心合作社產業集聚效益
合作社發展了,必然要帶動農民致富,合作社還要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在精準扶貧中發揮作用。政府職能部門對于核心合作社帶頭人引領示范作用應大力宣傳,并給予一定的物質和精神獎勵,發揚正能量,加強合作社理事長的社會責任意識,積極吸納收入人群就地打工,還可以采取社會救濟等形式開展幫扶行動。一個人不叫富,帶動大家富才叫富,合作社發展了,應積極吸納貧困戶優先入社務工,讓他們獲得工資收入,學到管理經驗后還可以自己做,逐步富裕,從而達到脫貧的目的;同時合作社作為農村經濟發展的新引擎,還應發揮核心合作社的產業集聚效益作用,農村經濟的發展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上下游之間應形成產業鏈才能良性發展,有些地方采取下列合作方式,比如養牛合作社+種植合作社(主要供應玉米),食用油加工企業+種植合作社(主要供應大豆),蔬菜合作社+農產品交易市場等組合方式。逐步實現了集規?;图s化生產、銷售于一體的產業鏈條。若想形成產業鏈,不同農業經營主體建立多元合作機制是一條很好的發展出路,具體的講可以建立以下5種合作機制:合作社+合作社,重點是要注重上下游產業的利益連接;合作社+黨支部,重點是充分發揮黨員干部的引領作用;合作社+協會,重點是發揮協會的信息、技術、資金等優勢,互通有無;合作社+農場,重點是注重建立約束機制、聯合發展及資源共享機制;合作社+企業,利益連接機制能夠有效解決農產品訂單銷售的問題。因此合作社要多元發展,增強合作社的服務職能。這些年生產型的合作社建了不少,但服務型合作社鳳毛麟角,且與生產合作社不能夠協調發展,合作社職能要拓寬,眼光要看的遠一些,要加強聯合組成聯合體,風險共擔,利益共享。
4.加強制度建設、不斷完善合作社利
益分配機制以制度約束人,以利益團結人是合作社核心價值取向。分紅若不規范,出資入股合作社的成員積極性就很難調動起來,細化利益分配方式,探索以股份來減輕退社的隨意性。合作社的合作方式非常好,但如果依賴比較松散的聯結方式是不行的,成員之間的聯系機制。核心成員起了關鍵作用,故建立激勵機制是促進合作社健康發展的動力源泉。
5.合作社應引進現在農業科技,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比如雙溝鎮陳王村蔬菜合作社,以前是水肥不混施,現在是水肥滴灌混施。既省時又省力,不但提高勞動效率,還可以降低投入的生產成本,是一舉雙得的好事,用社員戶的話說,“不相信科學不行,否則就會落后”。該社許多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的推廣多是在縣農委的專家的指導下進行的,合作社依靠科技進步來增加農產品科技含量,大大提高了農業勞動生產率,降低農業生產成本,增加了合作社和社員的收益。合作社借助農業科研院所等農業專家的技術優勢向社員提供產前、產中、產后等服務,走內涵式發展之路,向科技要效益是合作社健康發展的必然。
作者:張志剛 單位:江蘇省睢寧縣雙溝鎮農經中心
參考文獻:
[1]姚夢麟.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化發展的探索與思考[J].福建農業科技,2011(04).
[2]張曉山.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化發展及其路徑[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4).
- 上一篇:醫院財務人員績效考核體系研究
- 下一篇:農機監理工作規范化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