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規范化管理研究
時間:2022-07-12 10:25:11
導語: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規范化管理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探討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應用規范化管理的臨床效果。方法:研究對象為64例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研究時間為2017年~2018年10月,按照抽簽方法的不同分為兩組,即觀察組給予規范化管理、觀察組給予一般管理,且對干預后血紅蛋白、紅細胞壓積及SAS、SDS評分進行觀察及評估。結果:觀察組血紅蛋白、紅細胞壓積含量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SAS、SD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規范化管理應用于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能夠在改善營養狀態及負面情緒的同時保證透析工作順利完成。
關鍵詞:維持性血液透析;規范化管理;營養狀態;負面情緒
維持性血液透析是臨床上治療慢性腎臟疾病患者的有效方法之一,能夠對其壽命起到延長作用,但是實施治療過程中由于患者對該方法及疾病的不了解,易產生負面情緒,加上存在并發癥風險,可進一步加重應激反應,繼而讓患者更加抗拒治療,為此臨床上建議實施規范化管理,繼而在降低并發癥發生率的同時改善負面情緒,對保證治療工作順利開展具有積極作用[1];我院為了探討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應用規范化管理的臨床效果,選取2017年3月~2018年10月收治的研究對象為64例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次研究對象為64例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研究時間為2017年3月~2018年10月,按照抽簽方法的不同分為兩組,即觀察組給予規范化管理、對照組給予一般管理,且對干預后血紅蛋白、紅細胞壓積及SAS、SDS評分進行觀察及評估。觀察組男16例,女16例;年齡18~82歲;病程4個月到7年。對照組男17例,女15例;年齡19~82歲;病程范圍5個月到7年。基本資料對比無差異(P>0.05)。納入標準[2]:①均符合維持性血液透析的診斷標準;②病情較為穩定;③愿意參加本次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④透析時間大于或等于3個月;⑤認知功能正常,能夠與醫務人員進行正常交流。排除標準[3]:①合并嚴重全身感染性疾病;②存在嚴重認知功能障礙等疾病;③處于昏迷階段;④存在心功能不全及腎功能不全等疾病;⑤依從性差,不愿配合。1.2方法。對照組方法:給予一般管理,即實施口頭健康教育及藥物治療等。觀察組方法:給予規范化管理,具體如下。1.2.1成立質控小組。小組成員由醫務人員組成,即全力協助、相互獨立、各司其職、共同服務于患者,小組成員均選擇工作年限大于6年以上的工作人員。1.2.2合理調配人力資源。建立合適的排班制度,即上下班次交叉輪轉,每兩個月交叉更換一次,但組員固定,以便于掌握患者情況。1.2.3強化規范化培訓內瘺操作流程定期組織護理人員學習內瘺穿刺流程及維持性血液透析相關知識,且通過考核后才能正式上崗,以便于增強綜合素質,對提高護理質量具有積極作用。1.2.4加強醫患之間溝通。保護內瘺是醫務人員與患者共同責任,為此護理人員需主動與患者進行交流,告知其內瘺保護相關知識及注意事項等,且動態掌握患者的心理需求,盡可能的滿足,以便于緩解負面情緒,繼而積極配合醫務人員工作。1.2.5并發癥評估及改進。若是患者存在貧血癥狀,則需詳細介紹貧血發生原因、危害及藥物治療等知識,且根據不同病情確定用藥劑量;除此之外,還需及時調整抗凝劑用量與透析過程中血流速度,以便于在最大限度下控制透析器及透析管路的失血量。1.2.6隨訪制度。于門診開展延伸服務,且發放穿刺健康宣教知識手冊,且建立微信群,定期推放相關視頻,以便于患者學習;除此之外,每2周進行一次電話隨訪,每月進行一次入戶隨訪,以便于掌握患者基本情況。1.3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患兒的血紅蛋白、紅細胞壓積及SAS、SDS評分。采用Zung抑郁自評量表(SDS)與焦慮自評量表(SAS)評估兩組患者的抑郁及焦慮情緒,其中分值大于或等于50分表示存在抑郁及焦慮情緒[3]。1.4統計學方法本文數據采用SPSS21.00軟件分析。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血紅蛋白與紅細胞壓積比較。觀察組血紅蛋白、紅細胞壓積含量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2.2兩組SAS、SDS評分比較。觀察組SAS、SD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討論
維持性血液透析是臨床上較為常見治療方法之一,用于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及尿毒癥等疾病,可在提供患者生存率的同時幫助其實現社會功能正常回歸的目標;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具有病情復雜、病程長及透析時間長等特點,加上該類患者大部分居于家中,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淡忘醫務人員囑咐,繼而對透析質量造成不利影響,且引起一系列并發癥,為此臨床上建議實施規范化管理,以起到改善預后的作用[5];慢性腎病常見并發癥在于貧血,其根本原因是缺乏造血原料及減少促進紅細胞生成素,若貧血癥狀糾正不及時會引起一系列生理異常,以心臟肥大、組織氧供應下降、心功能不全為主,可對患者的身體健康造成不利影響,且進一步增加死亡率[6];而本研究結果中可看出觀察組經規范化管理干預后血紅蛋白及紅細胞壓積等指標得到明顯改善,且改善程度大于對照組數據(P<0.05);由此說明對該類患者實施規范化管理意義重大,可在降低并發癥發生率的同時提高患者體能,且為其樹立健康生活價值觀,對減輕家庭負擔具有積極作用[7,8]。
經調查發現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可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其產生自殺想法高達27%,而最為常見負面情緒在于焦慮與抑郁,尤其是透析初期,患者對自身疾病與治療方法的不了解,可產生一系列負面情緒,繼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治療依從性,為此在臨床上與患者建立良好護患關系至關重要,即在保證有效溝通的前提下讓患者充分掌握疾病相關知識,從而樹立正確認知觀,且通過長期監督機制以起到提高患者飲食、用藥及治療依從性的作用,以便于在最大限度下確保透析工作順利完成。總而言之,規范化管理應用于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能夠在改善營養狀態及負面情緒的同時保證透析工作順利完成。
作者:曹利芬 吳曉麗 單位:湖州市中醫院
- 上一篇:醫用耗材規范化管理分析
- 下一篇:汽車4S店績效考核管理體系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