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醫師高血壓防治規范培訓分析

時間:2022-11-06 10:05:48

導語:基層醫師高血壓防治規范培訓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基層醫師高血壓防治規范培訓分析

高血壓不僅是一種疾病,而且是多種心腦血管相關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其患病率高,知曉率低,治療率低,患病人群男多于女,患病年齡逐漸年輕化,患病區域由城市向農村轉移[1]。我國18歲及以上居民高血壓的患病率為25.2%,患病人數達2.7億[2],基層衛生醫療機構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衛生服務站、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成為高血壓防治的主戰場,其高血壓的管理效果直接影響我國未來心腦血管病的發展趨勢[3]。雖然醫務人員對高血壓病的規范化管理與居民健康素質、認知水平密切相關,但是社區醫務人員專業理論水平、實踐參與能力是實現高血壓疾病有效管理的前提。作為規范化助理醫師培訓基地,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培訓模式,提升我院教學水平,促進區域醫療衛生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1研究對象及方法

1.1學員資料。選擇2017年參加我院助理全科醫師培訓班的學員和進修醫生(鄉鎮和社區)為調查對象,對志愿參加調查并簽訂書面協議書的103人進行調查。來自18個鄉鎮1個社區的103名醫生,其中男性55名,女性48名;平均年齡22~50歲,35歲以下(包括35歲)75名,大于35歲28名;其中大專以上學歷46名,中專57名;主治醫師及以上職稱27名,醫師職稱61名,其他15名。1.2帶教資料。以我院神經內科、心血管內科高級職稱臨床醫師為帶教,共10位,男性8名,女性2名;平均年齡36~50歲;副主任醫師9名,主任醫師1名;納入系統交互培訓系統。1.3系統交互模式建立。以高血壓規范化培訓為目的,以帶教、學員為對象,以平等互敬為原則,以《高血壓診治指南2014》《內科學》“高血壓”章節、《中國血脂異常管理策略2014》以及戒煙、營養相關指南為主要學習內容采用雙向知識輸送、醫患情景模擬,醫患臨床實踐、集體討論等方式建立系統交互模式培訓系統。培訓時間3個月,集中培訓3次。1.4問卷調查。培訓前后分別采用統一設計問卷進行調查。內容為高血壓預防、高血壓診斷與分級標準、治療(包括非藥物和藥物)、病案分析,共計28個問題。發放問卷113份,回收113份,有效問卷回收率100%。1.5效果分析。分別評價帶教、學員在培訓前后的效果,評估該教學方法對帶教、學員的雙重影響;以35歲為基點,分析不同年齡段學員在培訓前后的效果。1.6統計分析。采用SPSS20.0進行統計分析。

2結果

2.1培訓前后高血壓相關知識回答正確率。納入交互教學模式的帶教10名,在高血壓診斷、藥物治療方面知識掌握全面,但在高血壓預防、非藥物治療、案例分析方面有待提高。通過系統交互式培訓模式,各位帶教在預防、非藥物治療、案例分析答題正確率顯著提升(P<0.01),見表1。103名學員參與系統交互模式培訓,培訓后學員對血壓防治相關知識的回答正確率明顯高于培訓前,培訓前后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2。2.2不同年齡段學員培訓前后高血壓防治相關知識回答正確。率比較(見表結果顯示,≤35歲年齡組的基層醫師,培訓后對高血壓的診斷、藥物治療及病案分析等知識回答正確率明顯高于培訓前,培訓后與培訓前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對高血壓的預防及非藥物治療知識回答正確率培訓前后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35歲以上年齡組的基層醫師,高血壓防治知識回答正確率培訓前后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3.1系統交互模式理念。系統交互教學模式是基于互聯網的人機交互理念,以專業知識為中心,讓系統內成員之間能夠靈活應用專業知識進行溝通,并在這種溝通中促進雙方對學習內容的記憶與鞏固,并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改變傳統的教師教、學生學的單向教學模式,促進教與學融合,一方面改變了學員的邏輯思維,另一方面也強化了帶教的針對性,這種教育培訓模式是指在主體之間的交往中,師生共同參與,促進教與學質量全面提高[4]。3.2實施系統交互模式客觀背景。系統交互教學模式在我院教學體系中實施是基于我們對本機構現有醫師臨床實踐能力、理論水平考評結果的客觀認識,期望在帶教過程中共同提高帶教與學員的實踐與理論水平。3.3系統交互模式在高血壓規范培訓中的效果評價。結果表明:培訓后帶教與學員高血壓相關防治知識回答正確率均高于培訓前(P<0.01)。以年齡對學員進行分層統計,結果顯示:≤35歲年齡組學員與>35歲以上年齡組學員培訓后在高血壓相關知識方面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但≤35歲年齡組學員培訓后對高血壓的診斷、藥物預防及病案分析等知識回答正確率明顯高于培訓前,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培訓前后高血壓預防、非藥物治療知識回答正確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35歲以下年齡組學員對高血壓的診斷、藥物治療及病案分析等知識和能力的提高收效顯著;>35歲以上年齡組學員高血壓防治知識回答正確率培訓前后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能與高年資醫師相對學歷較低,接受新知識能力差有關。3.4系統交互模式實施前景。系統交互式教學模式在高血壓診治規范化培訓中的效果是肯定的,通過交互式的教育模式改變了傳統單向灌輸式教學方法,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實現互助共贏。本次培訓中,無論帶教與學員在高血壓防治方面均有不同程度收益,改變了高血壓治療的舊觀念,進而主動積極地向周圍的患者進行宣傳教育,使其改變不良生活方式,達到控制高血壓的目的[5]。因此,在醫師規范化培訓中推廣交互式教學模式,把學員從被動的學習中解放,促進帶教不斷更新專業知識,實現教學優化。

參考文獻:

[1]國家心血管病中心.國家基層高血壓防治管理指南[J].中國循環雜志,2017,32(11):1041-1048.

[2]國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5[M].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16.

[3]《國家基層高血壓防治管理指南(2017版)》高血壓治療原則[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8,26(4):85.

[4]宗戎.基于交互式教學的大學生自主學習研究[J].黑龍江教育,2018(12):30-32.

[5]張敬平,錢云,沈洪兵,等.高血壓病患者癥狀與生命質量關系[J].中國公共衛生,2008,24(1):101-103.

作者:郭 川 方彩霞 單位:慶陽市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