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教學結構培養圖書館學人才論文

時間:2022-05-12 03:24:00

導語:調整教學結構培養圖書館學人才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調整教學結構培養圖書館學人才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發達國家的圖書館學教育現狀;我國圖書館學教育現狀;原因分析;圖書館學教育發展的必然性及其對策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美國ALA就否決了以往依靠本科生教育來確定圖書館員標準的建議、加拿大對國書館員的受教育水平要求也很高、西歐的圖書館學教育發展于20世紀初、我國圖書館副業得到恢復和發展,從而促進了圖書館學教育的大發展、發展時間不同、國外發達國家圖書館學教育的發展大都起始于20世紀初、辦學方式不同、教育方式不同、自慚形穢,自我否定、認識不清,人云亦云、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促進了圖書館事業的蓬勃發展、發展的關鍵在于改革課程設置、授課內容和教學方法等,具體請詳見。

【摘要】文章介紹了發達國家國書館學教育現狀,并與我國圖書館學教育進行比較,借以分析原因,從而提出我國發展圖書館學教育的必然性及對策。

【關鍵詞】圖書館學教育圖書館中外比較

一、發達國家的圖書館學教育現狀

美國是世界上圖書館學和信息科學(LibraryandInformationScience,LIS)教育最先進、最廣泛的國家。早在1946年,美國ALA就否決了以往依靠本科生教育來確定圖書館員標準的建議。到了50年代,除芝加哥大學、密執安大學和伊利諾大學的圖書館研究生院外,哥倫比亞大學、伯克利大學、西理澤大學都LIS博士課程。到處974年,美國有專門的LIS研究生院137所。80年代各大學圖書館學、信息學與通訊科學相互融合產生了通訊、信息、圖書館學院。90年代可授予博士學位的院系明顯增多,六年制的博士教育頗為流行。同時增加了本科教育和在職圖書館人員的繼續教育。1986年,美國共招收8557名LIS專業學生,至1996年增加為12586人,增加了47%。1998年授予碩士學位5800人,而學士學位僅有280人。由此可見,美國圖書館學位教育的重點在碩士及其以上層次,而我國至目前仍以學士層次為主。

加拿大對國書館員的受教育水平要求也很高,一個職業館員必須受過六年以上大學教育,也就是要有本科學位和一個圖書館學碩士學位。1974年,加拿大有8所培養研究的圖書館學院,7個大學專業,24項培養圖技術助理員的課程設計。1983年,有50所學校設有圖書館技術課程,估計有15000人在學習。

西歐的圖書館學教育發展于20世紀初,二戰后為一個多層次、多形式的教育體系。正式的圖書館學教育由圖書館學校或大學里的圖書館學繁來承擔,此外,還有各種成人教育的課程。大部分西歐國家是由獨立的圖書館學校來培養正規圖書館人才的,在課程設置上重實踐,重基本技能的獲得,即以職業發展為核心,而不是以學科發展為核心。

二、我國圖書館學教育現狀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圖書館副業得到恢復和發展,從而促進了圖書館學教育的大發展。1978年有10所高等學校開設了圖書館學專業或專修科,武漢大學圖書館學系開始招收目錄學碩士生。1984年,武漢大學圖情報學院的建立是高等學校圖書館學教育發展的一個重要標志。據1995年不完全統計,全國58所設有圖書館學專業的高校在校大學生有4000多人,本科教育點53個,碩士研究生教育點11個,博士生教育點3個。近年來,湖南醫科大學、湘潭大學、山西大學、鄭州大學等也設立了碩士研究生教育點,在校研究生已達200多人。此外,圖書館中專班和職業高中班、成人教育點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長。大學本科教育是中國圖書館學教育的主要辦學形式,大學專科教育數量很少。然而,1998年7月,《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重新修訂后,全國高校圖書館學本科專業卻下降為20個。且這20個還含有不少“水分”,其中部分大學的圖書館學專業已多年沒有招生,有名無實。

對比中外圖書館學教育發展現狀,我們不難看到其中的差異:

1.發展時間不同國外發達國家圖書館學教育的發展大都起始于20世紀初,而新中國圖書館學的教育則是1949年以后開始的,晚了近半個世紀。發達國家LIS教育的高層次人才培養開始時間也非常早,如美國在1949年就有27所圖書館學院開設碩士課程。50年代,美國一些大學就開始了LIS博士課程。到1961年,有178人獲得博士學位。我國碩士研究生教育是1981年開始的,比美國晚30多年,而博士生教育則開始于1991年,比美國晚了40年。

2.辦學方式不同發達國家一般都辦有獨立的LIS研究生院、教育學院及學校。70年代中期,美國的圖書館學校就從1946年的36個發展到70個,而我國卻沒有獨立的圖書館學研究院、學院和學校。1984年在武漢建立了圖書館學院還隸屬于武漢大學,其余則都是大學里設立的圖書館學系。

3.教育方式不同發達國家積極開展遠程教學,在教學中采用雙向交互錄像、多媒體、Internet電子會議等技術。而我國教學方式基本上還是課堂教學,在應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遠程教學方面僅作了初步探索。

三、原因分析

對圖書館學教育發展中出現的問題,人們往往從政治、經濟、科技、文化教育等社會因素中去尋求答案。筆者認為,在同樣的社會環境中,中外圖書館事業都在飛速發展,而作為事業“導航員”的我國圖書館學教育卻不進反退,原因恐怕只能從圖書館學教育本身去尋找。

1.自慚形穢,自我否定80年代中期,國內圖書館學系紛紛改為“圖書情報學系”,這其中圖學仍居主導地位。而現在圖學系一夜之間都改為“信息管理系(院)”,可見圖書館學地位之陡降。有的系將圖書館學降格為專科,并且遮遮掩掩;有的干脆砍掉,沒有砍掉的,也多次刪減、壓縮其專業課程、數量和內容已經減到不可再少的程度,并增加了大量經濟學、計算機科學等學科課程,大有喧賓奪主之勢。其結果是圖書館學教育受到嚴重打擊——教師改行了,學生厭學了,造成了連鎖反應就是圖學專業招生生源在數量和質量上不斷下降,以致危及圖書館學學科教育的發展。

2.認識不清,人云亦云時至信息時代的今天,仍然有人對圖書館學的科學性持懷疑態度。如果說界外人士認為圖書館學不是“學”是出于無知的話,那么,界內人士,特別是專門從事圖書館學教學和研究的專家學者也對此認識不足,甚至持否定態度則極為危險。有的圖書館研究生“研究”的結果是“圖書館學不是科學”;也有人認為圖學是前科學、潛科學,而不是顯科學,更不是后科學等等。所有這一切對圖書館學的誤解帶來的結果是系(院)的紛紛改名——知識組織、信息管理、信息資源管理等等,五花八門,令國際同行都望塵莫及。圖書館學消失了,學科地位下降了,課程設置和學位點建設都改變了。

四、圖書館學教育發展的必然性及其對策

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促進了圖書館事業的蓬勃發展,這也是當今圖書館學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大規模聯合書目數據庫和特色數據庫的建設,全國性的文獻互借與電子文獻傳遞系統的建立,標志著圖書館事業開始了新的篇章。明顯的表現是:高校圖書館經費瞀普遍增加;花巨資引進國外先生的圖書館自動化系統已經很平常。與此同時,公共圖館也在全面、高速地發展。那么,圖書館學教育應該如何改革呢?筆者認為,本科教育在當今重視的是素質教育、通識教育、專業界線越來越淡化,未來圖書館學教育的發展重點應該是碩士生教育和博士生教育。這種向高層次教育的現有模式。實踐證明,這是正確的出路。另外,發展的關鍵在于改革課程設置、授課內容和教學方法,也就是說,只開設傳統的課程已遠遠不能滿足現實需要,只講授原有教材的陳舊內容而不增加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并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學生就業后就會感到力不從心。

總之,應該根據社會所需調整自己的專業結構、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并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教師隊伍,致力于不斷提高教學質量,以適應知識經濟時代對圖書館學人才的需要和館員繼續教育的需要。

【參考文獻】

1.王立貴,中外圖書館事業比較研究,濟南:濟魯書社,1999;

2.于鳴鏑、初景利,試評圖書館學系更名,圖書情報工作,19987;

3.程煥文,高漲的事業與低落的教育,中國圖書館學報,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