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教育中的網絡管制

時間:2022-07-29 11:32:00

導語:青少年教育中的網絡管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青少年教育中的網絡管制

在現代社會,網絡以其資源豐富、快捷、方便和能夠突破時空限制的優勢迅速席卷了人們的生活,網絡廣泛而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思想和行為。網絡在青少年教育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我們在看到網絡在對青少年進行教育的過程中積極作用的同時,也要看到問題的另一層面,就是因為網絡的隱蔽性、匿名性;同時也因為監管方面存在漏洞,網絡上的信息魚龍混雜,存在很多負面的信息,比如宣揚黃、賭、毒的信息,嚴重影響著人們的思想健康。同時總有一小撮敵對分子妄圖通過網絡對群眾尤其是青少年學生進行所謂的“顏色革命”,他們鼓吹“網絡自由”,把矛頭指向中國政府,加大網絡滲透力度,在網絡上煽動青少年走“廣場道路”,搞“街頭抗爭”。比如2010年的有些非法聚集就是通過網絡手段進行召集的。所以,我們把網絡稱為沒有硝煙的戰場也不為過。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加強網絡管理,克服網絡的消極作用,發揮網絡在青少年教育中的積極作用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網絡對青少年思想的深刻影響

網絡在青少年教育中的積極作用很多,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通過網絡,可以滿足青少年的求知欲,使青少年獲得更多、更快捷的知識信息,有助于青少年的思維活躍與拓展,促進其心理潛能的開發;其次,它還可以給青少年提供娛樂,使他們放松心情;再次,它還可以使青少年在虛擬世界中交到朋友,通過和網友的交流盡情傾訴自己的觀點、煩惱和困惑,以求得到最大的理解和幫助,而不必介意對方的身份、地位,從而獲得人際歸屬感;第四,網絡因為其虛擬性,可以給青少年提供一個自由的發泄平臺,舒緩因緊張的生活壓力造成的壓抑情緒,保持心理平衡。

但同時我們也應該承認,網絡在給人們帶來了方便快捷的生活的同時,由于網絡技術上存在一些不成熟、不完善之處,加之網絡管理相對滯后,也給青少年的思想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正如一些專家所評價的那樣:網絡同時也是一個語言垃圾場、是一種電子海洛因和一個傳播色情暴力的影劇院。青年學生是網絡中的主要群體,據調查,現在上網的學生中,真正進行學習的不到20%,80%以上的學生,更多的是玩游戲,聊天交友,或者是看其他方面的信息,在這些信息當中可能含有以下一些負面的內容:首先是政治方面,網絡上會有一些背離黨的方針政策,直接攻擊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言論和材料;其次是網絡上會有一些不適于未成年人看到的黃色信息;再次是網絡上會有一些消極負面的信息,會有一些不規范的語言流傳。

因為這些負面信息,同時還因為網絡所具有的其他特點,使得網絡在青少年教育方面發揮著一些負面影響。

(一)出現了與網絡有關的心理疾病

長時間和電腦獨處,會形成人際隔離,使人形成所謂的“現代孤獨”的感覺,容易產生內向、孤僻的性格,就像迷戀電視的人容易患上一種獨特的“孤獨癥”一樣。而且沉溺于網絡的人還會產生其他心理疾病。比如,他們會在網絡世界中感到輕松、自在,滿足于在虛擬空間中的控制感,并把這種控制感轉移到現實生活中來,容易將現實理想化、美化。如果現實生活不能滿足他們的構想,就容易產生失落情緒,從而形成偏執、狹隘的心理。另外,網絡世界的虛擬性和自由性也容易使他們產生一種錯覺,認為可以逃避現實生活的無聊和苦難,在虛擬的世界中尋求解脫。實際上會使人脫離實際,降低人們應對現實風險的心理能力。長時間沉溺于上網會使人對網絡形成依賴心理,這一點,對于自制力差的青少年來說,危害尤其大,現實生活中有很多青少年患有“網絡成癮癥”不得不求助于心理治療就是實例。

(二)網絡有害信息對青少年的思想產生不良影響

近幾年,網絡的發展非常迅速,網絡被視為繼報紙、廣播、電視之后的“第四傳播媒體”,它給人類帶來前所未有的影響,有人把它稱為信息高速公路,在這里可以快速得到人們想要的各種各樣信息。目前,世界上有150多個國家將相關信息聯在網絡上,各種文化傳播比傳統的媒體傳播更頻繁、更直接、更廣泛。進入網絡猶如進入了一個地球村,里面形形色色的信息應有盡有,魚龍混雜,它既是一個信息的海洋,也是一個信息的垃圾場。網上信息常常聚集著變態的負面文化,鼓吹與社會主導文化背道而馳的世界觀、人生觀、婚戀觀、倫理觀等,對青少年的思想具有強烈的腐蝕作用。網上消極文化泛濫的現象十分嚴重,存在大量的黃色下流和無聊的網站和欄目,內容虛假、頹廢,網絡語言庸俗混亂。有些成人網站對用戶沒有年齡的限制,未成年人可以看到一些成人內容,從而對青少年的思想產生一些負面的影響。

二、加強網絡監管,發揮網絡在青少年教育中的積極作用

網絡管理既是一項系統工程,又是一項長期任務,要加強網絡管理,使網絡在青少年教育中發揮積極作用,應該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加強網絡倫理建設

網絡倫理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網絡上的信息魚龍混雜,再加上網絡本身的匿名性和隱蔽性特征,上網的人如果缺少內心的約束,就會接觸各種負面的信息和作出許多有違正常倫理規范甚至是違法的行為,所以,面對網絡這一日益普及的新興事物,應該加大這方面的倫理建設,構建普及化的網絡倫理規范,形成對上網者內心的倫理約束機制。

(二)構建網絡法律體系

建立健全網絡法律體系,是完善網絡行為控制和管理的奠基工程。法律和道德規范都是評價人們行為的尺度,都有調節和規范人們行為的功能,都擔負著確立和維護一定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的使命。二者的區別在于法律側重于對人們外部行為進行調整,從制度上規范人們的行為,而道德則首先調整人們內心的活動,從觀念上規范人們的精神和行為。沒有法律的支持,道德調整很難形成一個有效的約束機制。缺乏規范的約束與引導是網絡不道德行為產生的一個重要因素。在無法可依、無規可循的情況下,青少年有時甚至分不清哪些行為是不道德的。因此,政府必須從法律層面上建立社會主義網絡法律保障體系,防御和懲治網絡犯罪,保護青少年的身心不受到傷害。

(三)加強網絡控制與管理

網絡控制和管理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主要從技術控制、強化政府管理功能和建立健全良性的傳播監控機制3個方面著手。

首先,技術控制。網絡社會是由高技術、高智能的互聯網加以支撐的。因此有必要通過采用一系列技術手段,對網絡不道德行為加以預防和控制。

其次,強化政府管理功能??陀^地說,包括網絡內容的提供商、網絡運營商和網吧服務商等在內的這些網絡主體都是網絡產業和網絡文化市場的利益追逐者。如何確保他們在社會責任、商業利益與經營創作自由之間取得適當的平衡,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政府監管功能的發揮。政府要實施專項整治與長效管理并重、政府管理與社會監督并重、政府主導協調各部門齊抓共管的管理機制,定期對網絡產業和網絡文化市場進行整頓治理。使網絡媒介健康有序地發展,為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健康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網絡環境。

再次,建立健全良性的傳播監控機制。解決信息過剩、污染、秩序混亂等問題最直接的障礙在于難以對網絡傳播狀況進行監督。并且,長期以來一直有人反對將網絡信息置于監控之下。他們認為監控網絡信息將侵犯公民的隱私權。但是,完全放棄對網絡的監控將使網絡秩序進一步惡化,人們的隱私并不能因此而獲得保護,黑客可能會更無所顧忌地侵犯更多人的隱私。所以,問題不在于要不要監控,而在于由誰監控、如何監控以及建立怎樣的監控機制。監控者的角色通常由政府充當,因為政府機構的非營利性與公共性較容易保證其行為的合法性。但在技術欠缺等特殊情境下,也可向某些信用良好的公司、個人尋求幫助,或以民主方式成立特定的網絡監控組織。

綜上所述,規范網絡管理,充分發揮網絡在青少年教育方面的積極作用,克服其消極影響,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綜合采取以上措施才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