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圖書館價值論述

時間:2022-06-11 03:37:00

導語:大學圖書館價值論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圖書館價值論述

1引言

伴隨著自動化、網絡化、數字化的浪潮席卷全球,信息量也呈幾何級數增長,圖書館如何能夠利用有限的投入獲取巨大的效益,以滿足讀者日益增長的需求,成為圖書館績效評估研究領域關注的重點。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國外圖書館開始將經濟學中的投資回報率(ReturnonInvestment-ROI)應用于自身的績效評估中。ROI原指企業從一項投資性商業活動的投資中得到的經濟回報。在公共圖書館研究領域,已經形成了一系列的ROI測算模型和方法,如美國圣路易斯公共圖書館采用條件價值評估法(CVM)、消費者剩余法、時間成本法等評估圖書館服務的價值[1]。高校圖書館作為高校的文獻信息服務機構,其價值不僅具有圖書館的共有屬性,同時也有其自身的特性。高校圖書館能否將公共圖書館的工具、模型、方法直接進行移植,抑或是根據自身的資源、環境、讀者群體的特性開發適合的研究方法與工具,是目前高校圖書館領域孜孜不倦在探索的課題。

2國外高校圖書館研究現狀

相對于成果頗豐且日臻成熟的公共圖書館,高校圖書館基于投資回報的價值研究起步較晚,且成果較少。

2.1圍繞多主題的定性評估研究

1972年,MountEllis等撰寫《高校圖書館系統使用價值與成本的測算方法》,是較早將成本效益概念引入高校圖書館績效評估中的文章[2]。20世紀90年代開始,這方面的研究日趨廣泛,主要圍繞以下幾個主題:•從經濟學的角度詮釋圖書館的價值。M.B.Line在《用戶對圖書館的質量和價值的感知》一書中,用成本效益和成本收益理論的概念詮釋圖書館價值[3]。TefkoSaracevic建立了圖書館信息服務的使用導向價值理論框架,從哲學與經濟學的角度詮釋了圖書館信息服務的價值[4]。•以實際案例分析圖書館某一資源或服務的成本效益。GaryW.White等將成本效益分析應用于電子資源的評估,以來源于ABI/Inform數據庫的原文傳遞量為依據進行了案例分析[5]。KarindeJager以圖書借閱量為依據,從高校圖書館對學生的影響角度論述了圖書館的效益[6]。•依據定性評估體系研究圖書館的效益。CharlesOppenheim等依據英國的定性評估體系,從圖書館投入與機構等級之間的關系研究了圖書館的效益[7]。•對未來圖書館績效評估的發展方向提出設想。JohnLehner提出兩個發展方向[8]:①可以借鑒公共圖書館已經構建的一系列ROI測算模型、方法;②擴展研究范圍,將圖書館支出與學校的相關成果結合起來,如學生成績、教師對于圖書館服務的滿意度、教師留職率等。

2.2多角度的定量評估研究

國外學者從多個角度對圖書館的投資回報開展了定量評估。Mezick從圖書館支出與在校學生率的關系角度測算了圖書館的投資回報率[9]。其中,圖書館方面的數據來源于美國研究圖書館協會和美國大學與研究圖書館協會,在校學生率數據來源于國家教育統計中心的高等教育綜合數據系統。ShimWonsik運用數據包絡分析法(DEA)從圖書流通借閱量的角度對ARL成員中的95所學術研究型圖書館的投入產出率進行了計算[10]。在數據的獲取方面,采用AssociationofResearchLibraries1996、1997兩年的年度統計數據。隨著經濟學中的ROI測算模型被公共圖書館廣泛應用,高校圖書館也在不斷探索以貨幣形式體現自身的價值,其中頗具影響的項目為Lib-Value。該項目[11]從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為期3年,項目全稱為“高校圖書館的價值、成就及投資回報”,由聯邦博物館圖書館服務局(IMLS)資助,項目組成員包括3所高校與美國研究圖書館協會的研究人員及圖書館員。項目的預期成果為適合于評估高校圖書館價值與ROI的測算模型、網絡工具及方法以及在3所高校的實證研究結果。該項目的研究建立在早期的兩項研究基礎之上:•UIUC圖書館ROI項目第一階段。2006年,愛思唯爾公司與伊利諾伊大學厄本那香檳分校(UIUC)圖書館組成項目組,該項目的目標是為UIUC圖書館構建可以量化的測量模型。該項目采用的模型源自Outsell公司的RogerStrouse撰寫的論文,利用該模型測算得出:2006年,每向UIUC圖書館投入1美元經費,獲得4.38美元的收益。•UIUC圖書館ROI項目第二階段。2009年12月,為了進一步驗證UIUC圖書館項目的方法對于高校圖書館是否有廣泛的適用性,項目組將這一方法擴展到8個不同國家的8個圖書館。研究發現,體現在資助經費上的投資回報率因機構使命的不同而不同,同時它還依賴于外部資助情況,其比率從1∶1到1∶15不等。與Lib-Value項目同期開展的還有由英國聯合信息系統委員會資助的“學術閱讀與圖書館資源的價值調查”項目[12]。該項目從2011年1月開始,為期一年。該項目由英國的6所高校參加,通過向6所高校發放調查問卷收集數據,該項目分為4個階段進行,其中最后一個階段將對此次調查的結果與Lib-Value項目的部分研究結果進行對比分析。

3國內高校圖書館研究現狀

國內的相關研究起步相對較晚———20世紀80年代才開始有學者關注這一領域。

3.1圍繞多主題的定性評估研究

較早發表的論文為1985年門笑文的“價值工程及其在大學圖書館的應用”[13],作者在該文中提出了大學圖書館價值工程計算通式。此后的發文量很少,基本都是從理論的角度對投資回報應用于高校圖書館進行探索性的思考,如李世蘭用投入產出比的觀點分析了高校圖書館發展緩慢的根本原因[14]。21世紀以來,國內相關研究逐漸增多,主要圍繞以下幾個主題:•電子資源的投資回報評估。有學者從理論的角度對電子資源進行了投資回報分析,如鐘麗華討論了采購全文電子數據庫時進行成本效益分析的有關基準、成本的計算方法、收益的組成項目及比重、評分方法、執行分析工作的機制及人員[15]。李正蘭等分析了高校圖書館數字館藏成本的組成形式,提出可以采用引文分析法、讀者調查法等對無形效益進行衡量[16]。有學者采用了對比分析與數據統計相結合的方法,如任紅娟認為可以采用傳統印刷資源與電子資源的成本效益定性對比分析和電子資源的利用統計分析共同進行電子資源的經濟核算[17]。有學者從理論上構建了ROI模型,如金潔琴等構建了電子資源ROI測算通式,并對其中的參數值進行了分析[18]。•構建圖書館投入———產出績效評估體系。向林芳提出根據一定的構建原則,電子資源的投入指標與產出指標共同構成電子資源投入產出績效評價指標體系[19]。•探討聯盟采購資源的投入產出。隨著地區性與國家性聯盟采購的日益發展與成熟,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關注聯盟采購的投資回報,如史永強等探討了TALIS集團采購的電子資源的投入產出[20]。

3.2相對匱乏的定量評估研究

國內的定量評估研究相對較少,比較有代表性的為“基于DEA模型的圖書館效益評估研究”。作者金婷提出了高校圖書館效益評估指標體系和評估模型,收集全國10個理工類高校圖書館在2008年的相關指標數據,運用層次分析法及熵值法相結合組合賦權法對指標體系賦權,并計算出綜合指標數據,再用數據包絡分析法得出各圖書館在2008年的效益情況———投入冗余量與產出不足量[21]。

4國內外研究對比分析

4.1國內外在研究方式上存在著差距

國外的許多研究是由專業機構發起的,聯合了多所高校共同參與,而且還包括其他領域的專家、學者,并以問卷調查、訪談等多種形式獲取充分的第一手數據,從而深入開展實證研究。同時,各項目之間互相比較、彼此借鑒,具有一定的持續性。針對項目的研究成果還會進一步展開驗證。國內的研究,更多地是出于學者自身的研究行為,團隊研究力度明顯不足,而且大部分屬于理論層次的定性分析。不過,近幾年來國內也相繼有學者開始在理論研究的基礎之上進一步開展實證研究。此外,國外的某些用于研究的數據往往可以通過國家的權威統計機構或專業學協會組織獲取,而國內則鮮有此方面的標準數據。

4.2國外對于圖書館回報的界定范圍更為寬泛

在對圖書館投入的界定上,國內外都是比較明確的,基本包括:訂購成本、硬件投入成本及軟件投入成本等。在對回報的界定上,國內圖書館將圖書館的直接經濟收入、圖書館利用率、用戶規模、用戶滿意度、學校的科研成果及獲得的項目經費等納入回報范疇。相對于國內,國外的回報界定則更為寬泛,擴展到與大學相關的一系列指標,如學生的入學數、在校率、畢業率、學生成就以及學校的聲譽和威望等。

4.3國內外的研究視角高度不同

國內的相關研究,大多是站在圖書館的視角進行價值評估的。國外則把圖書館價值評估上升到與學校的使命緊密聯系起來,而且用學校使命引領圖書館的評估,通過評估證明圖書館自身對于學校發展的貢獻。

4.4國內外的定量研究都存在局限性

國內外都有學者采用DEA方法測算了圖書館的投資回報率。采用該方法的優勢在于它可以把多種投入和多種產出轉化為效率比率的分子和分母,而不需要轉換成相同的單位。但該測算方法并未包含用戶滿意度這一指標。此外,國外項目組還從大學對圖書館投入所產生的資助經費回報的角度,構建了ROI測算公式,公式中部分參數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獲取,通過計算以貨幣的形式得出具體的投資回報率。但該測算公式的回報參數僅涉及到獲資助項目這一指標,對于評估圖書館的價值顯然是不全面的。

4.5國內外定性評估研究居多,國內起步較晚

在國內外的相關研究中,大部分學者都采用了定性評估研究方法。通過對比可以發現,國外研究的起步明顯早于國內,其開展研究的時間跨度較大,且隨著時間的推進,其研究內容有一個循序漸進的演變過程。國內早期的成果較少,直至21世紀以來才顯現出較集中的研究趨勢,且隨著數字化、信息化的時展,更多地聚焦于電子資源的價值評估。

5針對高校圖書館評估投資回報率的幾點思考

5.1加強實證研究,開展團隊合作

在實證研究方面,公共圖書館領先于高校圖書館,國外高校圖書館領先于國內高校圖書館。但目前公共圖書館通常采用的ROI評估方法難以直接移植到高校圖書館,高校圖書館還需要不斷探索適合自身的測算方法。國內高校圖書館可以充分借鑒國外開展的實證研究方式,聯合多所學校、多領域專家形成研究團隊,共同協作開展實證調研,使研究成果更具有普適性及可操作性。

5.2以貨幣形式衡量高校圖書館價值任重道遠

目前,國內外的學者都在積極探索以定量化的方式衡量圖書館的投資回報率,特別是國外學者嘗試著從經濟學的角度進行定量評估。已構建的模型或工具還不足以全方位地揭示圖書館的價值,尤其是圖書館的資源與服務給用戶帶來的隱性效益,如對學生學習理解能力的增進、對教師教學質量的提高乃至對所有用戶信息素養的提升,這些目前都還無法以財務術語定量評估。將圖書館這一學術服務機構以市場經濟中的成本利潤加以衡量仍是一個有待攻克的難題,需要圖書館界、經濟學界的共同努力。

5.3投資回報率的評估應與學校整體使命聯系起來

高校圖書館的投資回報評估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由于其承擔著支持學校教學與科研的重任,不應將評估局限于圖書館的內部要素,應將其置身于與學校整體使命與目標相關聯的大背景下,深入調研其對于學校的貢獻作用。這樣不僅能充分彰顯圖書館自身的價值,而且可以在學校使命的引領下不斷拓展圖書館的職能與服務,從而達到自身價值的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