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公共管理研究

時間:2022-08-19 02:51:59

導語:林業公共管理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林業公共管理研究

一、林業資源的準公共物品性質

通常情況下,我們認為森林資源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質。眾所周知,在經濟學上,物品一般被分為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兩類。公共物品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費的非競爭性以及受益的非排他性這三種特點。從這三種特性來看森林資源則會發現,森林資源與這兩者都有類似的地方,并不好做出絕對的評判。而從另外一方面來看,在資源系統中存在著資源單位的可分性,從而資源單位的使用會引起邊際成本的上升,從這一方面上看,森林資源單位的使用和占用與私人物品相似。除此之外,林業資源作為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是市場所不能供應的,因而從這一意義上講林業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質。然而森林資源還具有實物價值、觀賞價值、生態價值等三種社會價值。不過這些社會價值難以度量,難以確定,從而市場不可以完全提供,因此森林資源必然是公共物品。更為嚴謹地說林業資源具有準公共物品的性質。

二、全球環境的惡化與綠色運動的興起

近些年來,全球環境在不斷惡化,尤其是工業污染在不斷加劇,溫室效應不斷嚴重,土地沙漠化現象上升,空氣污染、水污染等此起彼伏。據預測,在未來五十年內全球平均氣溫將升高2~10℃,其結果將使得不少島嶼與沿海地區被淹沒,導致世界上百萬個物種在未來50年里滅絕。全球環境的態勢要求各國政府與人民共同采取行動以阻止其進一步的惡化。1992年,多國制定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該公約強化了各國政府的環境保護職能,尤其是林業的公共管理職能。我國政府也對保護環境采取了積極政策。在我國,黨的十八大強化了生態文明的理念,在全國范圍內推動了生態文明的建設,在政策上給予環保支持。綠色運動對我國社會各個方面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加強林業公共管理的研究作為保護生態環境的一項切實可行的措施有利于政府相應職能的實施,能夠有效地回應社會的環境保護需求。

三、林業公共管理研究的必要性

我國對林業的公共管理一直都有關注,林業公共管理強化的現實需求也需要科學的理論指導。然而,相對于迫切的現實需要,林業公共管理研究在我國仍然較為滯后,這就使得林業公共管理研究應受到相關專業人士的重視。首先,我國當前現有的林業管理研究成果仍停留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管理政策與經營管理的方法,遠遠落后于不斷變化著的時代要求。其次,隨著20世紀以來我國對公共管理理論研究的重視,不少理論著作都將重點放在研究西方發達國家的公共管理理論與實踐上,而缺少與本國公共管理的實際情況相結合,這就使得我國的公共管理研究偏向概念化、理論化,不具備相應的實踐性。因而要想加強林業公共管理研究就要先加強公共管理理論的本土化與實用化。再者,林業公共管理有其自己的特性,并不完全相同于一般的公共管理理論,尤其是在實踐過程中會出現不小的偏差。這就要根據實際情況對當地林業公共管理進行具體研究,而不能照本宣科,依照已有的一般性公共管理理論按部就班。2008年頒布的《關于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意見》對林業資源的公共管理提出了很多新要求,我國林業公共管理也取得了不小進步。而對林業公共管理的研究可以更加有利于這些制度的完善,有利于采取科學的理論指導實踐。總之,隨著生態環境的惡化與時代的發展要求,加強林業公共管理的研究不僅是必要的,更加是事關重要的。相關部門應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加強林業公共管理研究。

作者:陳慧莉 單位:甘肅省岷縣秦許鄉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