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公共管理體制的構建

時間:2022-08-19 02:54:15

導語:現代公共管理體制的構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現代公共管理體制的構建

一、現代公共管理體制構建必然性分析

我國市場經濟發展形勢良好,在經濟基礎不斷壯大和發展的同時給政府治理提出更高要求。多元化市場發展中,要求政府管理職能不斷豐富和完善,以更好服務于公共需求。同時傳統的政府管理中存在著政府行政干預過多、政資不分等制度問題,直接限制了市場經濟發展,因此突破政府傳統管理形式,建立科學、公平、民主的現代體制十分必要。社會分工呈逐漸細化形式,專業程度也逐漸提升,這給傳統的政府管理全能形式提出挑戰。打破傳統的有限政府體制,實現現代服務政府體制建設,為市場經濟與社會發展創造宏觀環境。

二、現代公共管理體制構建

隨著我國不斷推進機制體制改革,公共管理面臨新的發展環境,促進行政管理逐漸發展成為公共管理需要充分了解遵循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積極轉變機制建設思維。行政管理工作向公共管理工作性質轉變,需要機制體制內容也必須進行突破。但是這個過程中相對傳統的思維觀念會嚴重阻礙公共管理制度的確立。傳統行政管理工作當中人治思想嚴重,更加存在“官本位”以及相關權利本文思想與行為。為此,應當逐漸取代原本那種官老爺的思想作風,不斷提升公共管理服務責任意識。

2.規范與約束公共管理方式。我國建國初期到一段時間當中實施的是大包大攬的政治經濟制度,行政命令式的行政管理方式已經嚴重不適應當前社會經濟發展實際需要。為此應當在制度建設過程中不斷弱化人之思想,形成社會主義政治經濟法制化建設。通過法律規范社會經濟發展中各項工作內容。形成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違法必究的法制環境。同時,應當引導人們群眾充分遵循公共管理發展規律,建立具有強力的行為規范。另外,不斷創新管理策略,不斷對先進的管理理念以及經驗進行借鑒。

3.促進社會參與程度提升。在傳統行政管理工作當中存在種種弊端與問題,其中社會參與程度相對不足是主要問題。這種參與度問題集中表現在公民在參政議政方面的熱情不足,渠道建立以及表達機制不健全。政府公共決策方面存在壟斷。因此應當基于上述中問題,面對新的發展環境打破政府在公共決策方面的壟斷。進一步擴大社會化參與程度。首先應當增加社會參與渠道,確保社會當中民眾對政治的參與機會,并通過監理完善的群眾利益傳遞與表達機制,促進這種參與渠道的建設。其次,還應當進一步提升公民參與民族政治的意識,形成社會民族風氣。政府需要不斷加強學校教育當中的公民素質。引導民眾積極參政議政,激發民眾參與政治討論的熱情。不斷打開公共政治管理工作的透明程度,堅決打破政府決策當中的黑幕,公布政府財政預算結算,公開政策制定流程,陽光公務員錄取政策及錄取進程等,使整個政府管理透明化。

4.建立公共管理近期與遠期目標。通過相關公共管理法律條款內容進行明確規定,政府與社會公共組織應當針對管轄內容與權限進行區分。政府要管該管的,管不了的應當放權管,通過專業性的社會組織形式對相關工作進行管理。真正意義上實現政企分開與政事分開。即在不違反社會發展規則的情況下,將全責劃分開,約束政治行為對事業以及非政府組織方面的干預。并在此基礎上對社會組織以及社會命中完成主動性以及興趣的激發。這也是確保社會公共管理活動當中相關核心力量話語權的根本保障。

5.加強現代公共管理人員培養。現代公共管理體制的構建與完善,加強現代公共管理人員培養十分重要。現代公共管理領導者在具備一般管理者領導能力的同時還要具備其他多方面能力。首先領導者要具備掌握全局能力,在公共事務管理中能夠以大局為重,加強整體局勢分析和管理。同時對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準確掌握,做到心中有數。在管理過程中各個部門不是單獨存在的,內在有著緊密聯系,因此領導者要把眼光放到外部大環境中,堅持以人為本理念,為促進社會發展做出積極貢獻。同時現代公共管理人員還應用不斷加強學習,不斷完善自身。現代公共管理體制的健全和發展要與市場變化規律相一致,因此現代公共管理人員要對國家政策、文件、會議等內容及時掌握,應用最新理念完善管理行為,使公共管理更加科學、創新。

三、結束語

在構建我國現代公共管理體制過程中,要注重管理思維與管理理念的創新,結合我國政府管理職能作用,充分發揮公共管理優勢。現代公共管理體制的建立區別于傳統管理機制,在公共管理理念下要積極倡導社會主體參與,通過社會參與促進政府管理效率的提升,同時保證政府管理的透明和公正。現代公共管理體制構建,規范管理手段十分重要,在十八大會議中強調,加強法治建設,完善法律法規,通過法律的強制性和權威性規范管理行為,促進公共管理效率提升。公共管理要始終明確管理目標,以服務性政府構建為主,促進政府行為規范,充分保護社會主體利益,促進設和諧發展。

作者:廉佳霖 單位:河北省委黨校在職研究生班唐山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