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共管理下高校安全管理對策探討

時間:2022-08-29 08:36:56

導語:新公共管理下高校安全管理對策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公共管理下高校安全管理對策探討

一、新公共管理高校安全管理的適用性分析

隨著我國各項改革的不斷深化,公共部門必須為改革創新提供新的理念、思路和模式。新公共管理理論不僅為政府的改革提供了新的途徑,還為高等教育和高校安全管理提供了“準公共產品”的概念和改革參考。公共管理一般研究、處理有關公共產品的各種問題,只要是公共產品就都是公共管理的范疇。高等教育可以看作是一項“準公共產品”,那么,作為高等教育一部分的高校安全管理工作,自然也就屬于準公共產品。既然高校安全管理屬于準公共產品范疇,所以,高校安全管理問題就可以運用新公共管理理論進行研究和探討。適用于高校安全管理問題研究的新公共管理理論可包括以下內容:

(一)市場化取向

《改革政府》一書的作者奧斯本和蓋布勒提出了“重塑政府”、“有限政府”理論,即“政府應遵循市場規律進行變革,以市場為導向”。該理論著重探討政府與市場二者之間的關系,主張公共部門在管理中借助第三部門的力量,通過市場公平競爭提供更好的服務。我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推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該體制深深地影響著我國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方方面面,“市場經濟”四字深刻地扎根于全國老百姓心中,政府的各項決策也得與之相適應。隨著私營經濟的快速發展,公共服務越來越多地由私營部門進行提供。在市場高度活躍的背景下,運用新公共管理理論分析和解決我國的公共產品問題就是完全可以的。新公共管理理論主張,在公共部門實現自由競爭,以提高服務的供給效率和質量水平。其諸多舉措建立在市場機制的基礎上,包括民主化、公開化、合同外包和公開招標等市場化方式,這些方式皆可恰當地運用于高校安全管理工作中。

(二)顧客導向

哈伯德認為新公共管理注重“顧客導向”,政府的社會職責是根據顧客的需求向顧客提供服務,只有顧客的驅動才能促進政府服務質量的提高。把公民變成“顧客”,以市場取代政府,提供回應性服務,滿足“顧客”對公共服務的不同需求。通過公民參與管理、公共服務組織的小型化等措施,更加明確自身的責任,聽取公民的意見,滿足公眾的需求,提升顧客的真實滿意度。由此可見,高校安全管理模式很是符合新公共管理的市場化管理理論、顧客導向理論和企業化管理理論等理論的要求,它要求高校保衛部門明確職能,采用市場機制來配置資源,轉變管理思維,采用現代管理手段和方式,降低管理成本,來提高管理的績效水平。此外,高校安全管理的社會化就是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引用企業管理理念和市場運行機制,充分發揮現有高校安全管理資源和社會服務資源的效用。

二、高校安全管理走市場化道路

隨著高校規模的擴大,保安人員已經成為校園安全管理的主要力量,社會各界皆認可安保服務社會化,為高校所屬轄區派出所減壓。今天,大量高校對安保服務實行社會化管理,保安所發揮的作用越來越明顯,為高校的平安和諧做出巨大的貢獻。實踐證明,高校安全管理走市場化道路,產生了極好的社會效應,已是一股不可阻擋的趨勢。

(一)市場經濟體制是高校安全管理市場化的基礎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更加全面,其影響更加深遠。相對應的是,各行各業市場化運作的步伐也在不斷加快,政府也在不斷轉變職能,主要從宏觀的層面起著指導作用,不再是計劃經濟時代的完全主導和干預。因此,市場經濟體制也就自然而然地成為高校安全管理工作市場化的制度基礎,為后者創造了必然條件。

(二)物業管理的盛行是安全管理市場化的先決條件

上世紀80年代,為了加強治安管理,緩和公安機關任務重和警力不足的問題,我國政府專門在一些城市開辦了保安服務公司。近年來,物業管理行業蓬勃發展,幾乎所有單位、小區都離不開物業管理,它的業務一般也包括保安服務,保安隊伍已經成為各單位安保不可或缺的力量。針對高校而言,其服務內容可包括:維護校內公共場所的治安秩序;加強對外來人員和車輛的管理;及時調解處理學院內部治安糾紛;做好動態信息工作,及時處置各種不安定事端和突發事件;協助公安機關偵破校內發生的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承擔校內大型活動的安保任務。我國物業管理行業的興起與盛行,豐富了高校管理的服務供給,為市場化的可行性提供良好的先決條件。

(三)外包安保服務項目,發展專業保安力量

現在很多高校通過向社會公開招標的方式將校園安保服務項目承包給專業的物業管理公司或保安服務公司,讓企業提供更為專業、更為優質的安保服務,這樣做可較大地提高高校保衛工作的效率和效果,這種做法恰恰與新公共管理理論提倡的“合同外包”形式不謀而合。物業公司員工需經過專業培訓后再才能上崗工作,并且對于工作崗位進行較為合理的配置,實行定編定崗制度,平時也加強業務培訓,定期進行量化考核。將保安服務項目對外承包,高校可以精簡本校管理人員,避免與保安發生長期用工的問題,也使得校園安全信息較為暢通,提高了安全保衛的反應速度,也大大地增強了學校的保衛力量。除此以外,高校通常還將校園保潔、綠化、維修等后勤服務項目也一并承包給物業公司,這使保安和后勤人員在工作中能互相監督、互為補充、互通信息,使高校安保和后勤形成一個綜合物防、人防、技防為一體的安全有效的防控體系。

(四)讓保險業服務于高校安全管理

高校在進行安全管理時,由于極端天氣、矛盾糾紛、概率因素、暴恐襲擊等各種原因,可能會發生危及保安員工安全的惡性事件或災害事故,造成不必要的人員傷亡或財產損失。保安公司在為高校提供安保服務時,要適當考慮危險系數,配備必要的武裝器械,可嘗試為保安員購買保險,以降低風險,減少企業可能發生的損失。同時,通過雙方協商,還可以要求校方向保險公司投保,以彌補安全事故給高校或保安公司帶來的損失。

三、顧客導向理念在高校安全管理中的應用

新公共管理理論強調以顧客為導向來改善行政績效,以公民為根本和核心,政府由單純的管理者角色,向更加注重服務轉變。新公共管理視角下的高校安全管理就是在管理過程中要“以生為本”,管理者所做的管理行為要真正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同時,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能動性的治理模式,以實現大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約束”的目的。

(一)高校安全管理以學生為中心

大學生是國家未來的希望,他們是一個特殊且敏感的群體,因此高校在管理過程中要充分照顧他們的根本利益,以學生為中心。高校安全管理需要構建促使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服務體系,為學生提供安全穩定的學習和生活環境,預防學生可能出現的各種心理問題和不良后果。高校在安全管理實踐中,應該多考慮學生的民主參與、主動參與,比如,可以組建“學生校衛隊”,參與學校的安全保衛工作,“學生校衛隊”生活在廣大學生群體當中,能夠第一時間掌握同學的安全動態和異常心理,他們通過及時提供情報信息、日常值班和巡邏等工作,有效降低學校的安全隱患。由此可見,“學生校衛隊”所做的工作有些恰恰是保安無法做到的,還可以彌補保安文化素質偏低的缺陷,可以增強校園的保衛力量,大大提高學校的安全管理水平和實效。高校的服務角色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它的管理不能是簡單的強制手段,而應本著“服務導向”、“顧客導向”的理念努力為學生做好服務工作,真正做到“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

(二)提高安全管理人員的服務意識

高校安全管理部門作為高校管理過程中的一個職能部門,應是新公共服務理念的倡導者和實踐者,了解師生的意愿和偏好,使管理和服務更加滿足于廣大師生員工的利益。從廣義上講,高校安全管理隊伍不僅僅只是保衛部門、學生工作部門和保安,還應該包括任課教師等各個崗位的所有教職員工,他們在管理過程中應堅持“服務至上”的理念,注重人本管理,負好安全管理責任。專業教師除了教書以外,還應該重視并做好管理、育人、服務等工作。保衛部門和輔導員等安全管理人員,要明白“管理就是服務”的管理理念,努力提升服務意識、服務能力和服務質量,讓學生滿意。高校要注重激勵機制建設,完善獎懲制度,教職員工要不斷完善自我,不斷提高管理水平,全校上下齊心協力、齊抓共管,共同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作者:唐水寶 單位:福州大學

參考文獻:

[1]陳微.關系和限度:中國政府的高等教育管理職能研究———基于準公共物品理論角度[J].經濟師,2009(2):8-9.

[2]劉艷芳.大型社會活動安保工作市場化運行機制探討[J].貴州警官職業學院學報,2008(1):89-92.

[3]沈惠章.論高校保衛工作體制改革中的市場化運作[J].北京人民警察學院學報,2010(4):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