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職業使命感研究
時間:2022-08-17 09:29:42
導語:公共管理職業使命感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每個職業的存在與發展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使各個社會能健康穩定的運轉,進而使社會中的個人更好的生存與生活。‘使命感’一詞經常被應用于醫生、教師等類似職業中,似乎這些職業在道德層面必須高于其他職業的思維定式已經存在于人們心中。事實上,作為公共管理這個同樣關鍵的、特殊的職業,使命感的重要性對人們的生產生活和社會運行的好壞具有關鍵性的作用。本文通過運用現代職業使命感理論并結合實際對公共管理職業使命感的重要性作出進一步的強調,希望越來越能引起各方的思考。
【關鍵詞】公共管理;職業使命感
一、引言
黨的報告中,在對經濟、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做了總結和展望后,對黨面臨的重大風險和黨內存在的突出問題再次強調。近年來,我黨對于黨內貪污腐敗問題、結黨營私問題等給予了強烈的打壓,但是,從當前情況來看,僅僅從制度、法律方面給予公共管理者強壓可能導致其在工作中躡手躡腳,無法達到真正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公共管理本應是一個情系百姓的職業,公共管理者應是帶著人民托付的權力替人民辦事、為人民謀幸福,而不是僅僅為了完成固定的工作量,或是為了自己穩定的“鐵飯碗”,這樣的職業價值觀對整個公共管理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都會起到消極的影響。所以,對于這份特殊的職業,每位公共管理者都應該具備應有的職業使命感。以下從職業使命感的理論和概念入手,并指明公共管理領域中職業使命感的重要意義以及培養職業使命感的幾點途徑。
二、現代職業使命感理論
(一)現代職業使命感在中國的發展?!笆姑小痹谖覈⒉荒吧覀兺ǔK斫獾氖姑芯褪怯梢韵略~匯所解釋的:奉獻、無私、熱情等。我們無時無刻不在倡導各個職業所應該具有的使命感,但我們僅僅把使命感歸在了道德層面上,沒有指出這種使命感的具體來源以及它最終帶給社會的偌大影響。使命感不能僅僅是少數職業的專有名詞,我們也不能停留在每日只關注個別受到表彰、受到關注的踐行使命感的個人身上,但是,當今我國現代職業使命感確實沒有得到廣泛的重視,沒有把其看做除了思維層面以外的對社會、國家起推動作用的理論來進行研究。(二)關于對職業使命感的研究。關于對職業使命感的研究目前還是處于初期階段。美國學者Duffy和Dik指出,職業使命感包含三種成分。一是外部召喚。外部召喚即帶有使命感的人往往會覺得自己工作的出發點是由外部一些人或一些事的需要和召喚決定的,這種需要的力量往往來自宗教、國家、社會或是家庭等。二是生命意義。帶有職業使命感的人會認為如果不去認真的做眼下的工作,自己的生命就會毫無意義,即他們的生命與職業是在同一層次之上的。三是親社會動機。親社會動機指的是帶有職業使命感的人會自覺的幫助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這些人與自己的利益沒有必然的關系,奉獻出公共財富從而讓社會更和諧健康的發展。而且,職業使命感不是完全存在在獲得很多成就的人身上,幾乎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程度的使命感,每個職業也是如此。(三)職業使命感的推動力。前面我們已經說過,僅僅把職業使命感歸為道德層面上是不能完全發揮其作用的,一個人具有不同程度的職業使命感會帶來相應階段的工作成就和社會貢獻。帶有使命感去工作的人往往同樣會得到高度的幸福感。在各個經典的需要理論中,被關心的需要是每個人都不可獲缺的,被關心的獲得又是經過自己去關心別人才能夠得到。所以,帶有使命感的人在經常關心別人后同樣會得到別人的關心,大大提高了自己的幸福感。除了幸福感的提高,帶有職業使命感的人往往會帶有更高的工作熱情,對自己的職業帶有崇高的敬重,從而時刻會提醒自己每天積極面對工作中的挑戰。經過實證分析表明,具有高使命感的人會帶有高度的工作動機,在工作中可以不計自己的時間、經濟等付出,可以在很惡劣的環境中完成工作,而且能從中收獲到不一樣的樂趣。這兩種推動力無疑對工作都會帶來很好的開展,所以,重視公共管理領域廣大工作者的使命感具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
三、公共管理領域職業使命感培養的意義
(一)公共管理領域的特殊性。公共管理,即以政府為核心的公共部門整合社會的各種力量,廣泛運用政治的、經濟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強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績效和公共服務品質,從而實現公共的福利與公共利益。因此,公共管理是一項復雜的管理活動,也是很艱巨的管理任務,一旦出現某種差錯,影響的是整個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再者,公共管理人員作為國家公務員系統的成員,其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公務員本是人民的公仆,其工作的目標是為了廣大人民群眾更好的生活,在此工作的基礎上,他們獲得一定的報酬和補償。公務員在我國一向稱為鐵飯碗,無論是工資收入還是職位期限都有足夠的保障,因此難免會造成工作中的不積極和懈怠表現。但是,國家機器的形成和運作在最初是以人民的意志而成立的,人民持有權力的最終決定權,一旦人民賦予國家的權力沒有得到很好的利用,他們會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收回這項權力,所以,公共管理最大的特殊性在于權力的使用和權力與利益的博弈,而國家的穩定與否與這兩個維度息息相關。(二)公務員系統職業使命感培養的意義。公務員系統是我國重要的職業隊伍,這個隊伍無論從數量上還是區域分布上都是值得研究和重視的對象。公務員跟其他職業最大的不同之處是掌握著人民賦予的公權力,通過運用各種公權力來推動社會的發展。但是也是因為公權力的擁有而在工作的過程中出現了種種濫用的現象。使命感是公務員尤其應該具備的品質和能力,因為工作的特殊性,公務員如果只將工作與自己的利益完全掛鉤,那么其就不能完全為人民大眾的利益謀福祉,這與這項工作的初衷已然是不相符的。對于公務員來說,使命感的詮釋就是為公、正直、清廉、兢兢業業、為民服務等,只有進一步提高該職業的使命感,才能從根本上杜絕黨內的不良風氣,提高公務員的整體質量,提升為民服務的水平,增強人民群眾對政府的認同感。組織是由成員構成的,組織是否能夠良好運轉的決定性要素是成員工作的態度,因此,作為最重要的管理系統,公務員對這份職業的熱愛和熱情至關重要。只有公務員從心里肯定這份職業的價值,才能主動地約束自己,避免做一些有違使命的事情,由此營造風清氣正的公共管理系統。
四、公共管理領域職業使命感培養的途徑
(一)加強使命感的理論研究。如前所述,工作使命感的研究在我國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使命感的研究應該上升為理論支持,而不僅僅是宣傳為人民服務的奉獻精神。在當代中國,物質激勵似乎還是占領著絕大多數人的工作動機,各種犧牲精神、大局意識無法有效的在長期階段成為絕大多數人的追求目標。對于使命感的研究應該集中在工作使命感的標準統一定義、影響使命感的因素、提升使命感的途徑等理論層面,由此才能從實質上提高職業使命感,進而提高工作質量水平。各個職業的使命感會有不同的特征,對于公共管理領域來說,工作所帶來的廣大人民群眾滿意度、對政府的認可度、對政府工作人員的愛戴等等都是促進工作者進一步努力工作的力量,這是本領域使命感提升的動力所在,但是,應該通過什么途徑去激發這個動力?除了這些還有哪些影響公共管理領域使命感的因素?可以利用已經具有的使命感具體怎樣服務與工作?所以,著力開發可以量化的使命感是相關學術界應該攻克的一個方向。(二)加強公務員選拔的標準。公務員的選拔標準應該既重視能力也重視德性。如果缺乏必要的能力就不能科學合理的完成相應的工作,但是因為公務員職業的特殊性,一旦缺乏必要的德性就無法真正的詮釋這個職業為民服務的價值所在。而現如今我國在選拔公務員的方式方法和標準中,往往更多的是強調應試者的能力,比如思維能力、邏輯能力、運算能力、文字表達能力等。當然這些能力是很重要的,但是可能會出現這樣的狀況:有些人可能僅僅會因為一分之差而無法進入這個領域,但是他可能會擁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對人民群眾有很深厚的感情。相反,那些高分進入的人可能會不具備良好的德性,僅僅有知識能力的支撐。那如何才能加強德性的鑒定呢?在我看來,除了要審查在選拔過程中考生的檔案情況、有無政治錯誤、在學校或之前工作的組織中的表現情況以及最終面試過程中所展示的情景應對以外,首先,還應該聯系使命感理論的有關內容進行考察。比如,對于要考察的內容來說,具有職業使命感的人對于某一職業的特定情景是具有很好的敏感度的,對于發生的一些職業狀況,他一定會有足夠的感同身受在里面。像基層干部,在面對農民缺乏必要的灌溉農田用水時,他會跟農民一樣感到心急,迫不及待的尋找辦法解決土地用水問題,而不是被動的在農民幾度請求幫助后再采取措施。所以簡單來說,檢測一個人在相應的需求情景下,是否有特別的情感反應和由此而生的幫助愿望,就可以檢測出他是否具有職業使命感,進而就可以判斷是否具備足夠的德性。這樣的檢測應該貫穿于選拔的初期甚至錄用的階段。其次,對于公務員的錄用程序來看,我認為僅僅通過筆試和面試兩重程序是不夠的,畢竟是一個特殊的職業,需要在任職的過程中進一步的對其進行考察,一旦考察過程中不符合相關的要求,則依照固定的規章制度取消對其的錄用,也可以將這段時期稱為實習期,意在通過這段時間加強公務員使命感的培養,使其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夠更好的做到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所以要設立常設性的專門機構和人員來負責。在考核過程中,要每月聽取公務員的述職報告,公務員要講述這個月自己與人民群眾發生了哪些聯系,得出了哪些感悟和體會,有哪些工作經過反思后發現自己做的不夠好等等。只有這些細化的內容才能夠有效的培養公務員的使命感,相比那些假大空的述職報告,這樣的要求可以從實質上給工作者以行動上的壓力感和緊迫感。(三)上級部門對組織成員的支持。使命感的來源除了來自對自我的核心價值評價以外,還包括例如工作滿意度、工作意義感的獲得等。對于工作滿意度來說,薪資是可以量化的標準,這個要素可以根據合理的與其他職業進行比較以得出適當的結果。但是工作滿意度還來自上級領導對員工工作和生活的關注程度。所以在公共管理領域,政府和部門上級領導對下屬工作和生活上的支持有利于下屬提高工作中的滿意度,進而增強對工作的熱情,將工作真正的視為自己人生中不可獲缺的一部分,同時也將人民群眾視為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從而形成了外部的感召力提高了使命感。這種支持與否不僅體現在工作任務分配是否清晰,獎懲制度是否合理等,更重要的是行政領導是否習慣性的運用行政權力同下屬進行交流和工作上的溝通,權力是公共管理最重要的特征,但不應該作為同工作伙伴聯系的唯一工具。
五、結語
筆者曾看到中央民族大學李俊清教授的一篇采訪后,內心充滿了波動。這篇采訪名為《邊疆研究要有使命感和責任感》,在這篇采訪中,李俊清教授說道:“公共管理重要的職能首先是服務?!碑斔吹矫褡宓貐^公共產品極度短缺時,下定決心利用自己的理論知識為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奉獻應有的力量。從這么多年的研究成果中可以看出,李教授確實為民族地區公共管理的發展奉獻了太多。采訪的最后,李俊清教授說到:“邊疆研究要有使命感和責任感。我覺得研究問題要科學價值中立,但是人文社會科學,特別涉及到邊疆問題,要有個人情感和價值在里面。不是學術的冷眼旁觀和價值中立,要有愛國情感和責任感、使命感?!贝_實,只有帶著使命感去為人民服務,才能真正的做到為民所想,為民謀利。無論是學者還是公共管理者,都應如此。這也是我寫這篇文章的動力所在。
參考文獻:
[1]DUFFYRD,DIK.B.J.Researchoncalling:whathavewelearnedandwherearewegoing?[J].JournalofVocationalBehavior,2013,83(3):428-436.
[2]江新會,王敏.現代職業使命感理論與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
[3]賀莉,劉張立.公務員考核體系的創新路徑與特征[J].行政論壇,2014.
[4]薛立強,譚融.公務員考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云南行政學院學報,2008.
[5]郝玉明.公務員滿意度影響因素特性分析[J].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2012.
[6]李俊清.邊疆研究要有使命感和責任感[R].第四屆中國邊疆學論壇,2016.
作者:王俊蕾 單位:中央民族大學
- 上一篇:福利經濟公共管理體系分析
- 下一篇:網絡密度對企業管理創新的作用
精品范文
10公共衛生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