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群建設管理策略研究

時間:2022-10-09 02:43:52

導語:學科群建設管理策略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科群建設管理策略研究

[摘要]學科群是我國高等院校想要有效進行高等教育的必然路徑,也是現在我國高等院校學科建設的研究方向。文章分析傳統學科管理模式的缺陷會給學科群建設和管理起到什么樣不良影響,在“雙一流”的大背景下,創新學科群管理的重要性,能夠科學合理的改善與完善現有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監督管理機制,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評價制度,提出如何在“雙一流”背景下建設學科群以及管理措施,希望能為廣大高校建設學科群提供參考。

[關鍵詞]管理策略與制度;“雙一流”建設;學科群

黨的報告中就清晰的指出了我國高等院校的戰略發展方向,那就是“要加快建設世界一流大學與一流學科,讓我國教育與世界一流水平接軌”?,F在,“雙一流”的建設理念,已經成為我國大多數高等院校的前進方向。想要實現“雙一流”的目標,就需要能夠在保留我國傳統教學中優勢的基礎上,讓各個學科能夠交叉融合,探究和創新學科增長點,才能有效地推動我國的“雙一流”進程。

1建設學科群的重要性

1.1通過建設學科群,培養高素質人才。目前,素質教育是現在我國教育的趨勢,注重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才能使高校學生能夠滿足社會需要。想要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就需要改革與深化高等教育?,F在,許多高校在建設學科時,通常只重視培養單一學科,沒有意識到建設學科群的重要性。致使培養出的學生“高分低能”,不能滿足社會需要,造成學生畢業就失業,學生綜合素質也很差。因此,高校就要重視建設學科群,將各個學科交叉與融合,從而使各種學科之間能夠優勢互補,建設能夠適應和滿足社會需要的實用型學科群,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不僅要能夠促進學生專業能力,還能夠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能夠對未來的就業方向有著充分了解,鍛煉學生的綜合素質,讓學生能夠在實習時間中學到更多的知識,全面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1]。1.2建設學科群能夠提升高校的核心競爭力。高校的優勢與特色,就是高校核心競爭力的體現,也是高校能夠發展壯大的基礎。高校對學科建設能力,對高校的核心競爭力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高校想要發揮為社會培養人才、服務社會、傳承文化以及科學研究的作用,就需要重視完善學科。現在,教育已經受到了人們越來越高的重視,導致現在高校之間的競爭也是越來越激烈,高校想要吸引學生,就需要能夠有效地優化學科結構,重視學科間的交叉與融合,根據國家和社會的需要,培養相關的人才。從而能夠提升高校的核心競爭力,在競爭中能夠脫穎而出。

2創新學科群建設的管理制度

“雙一流”目的就是要創建世界一流大學、一流學科,推動我國的高等院校進入世界一流水平。我國在2017年1月,頒布的《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施辦法(暫行)》,其中其清晰的指出了建設“雙一流”的原則,也就是“以學科為基礎,以一流為目標,以績效為支撐,以改革為動力”。學科群建設是未來學科發展與完善的方向,也是需要長時間、綜合性建設的復雜工程。想要順利的建設與完善學科群,使我國的高等院校能夠成為世界一流院校,就需要在學校內部創新管理與制度,接觸傳統制度的制約,從而能夠建立良好的制度環境[2]。2.1建立有效的評價制度。通過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指標,對學科群的建設效果進行評價,能夠有效提升學科群的管理效果,推動學科群建設的加快。對學科評價的方式,通常重視對學科的客觀指標判斷或是同行評議,因此對學科群的評價系統避免完全通過傳統的單一學可對其進行評價。學科群的建設重點就是“群”這個字,需要的不是一個兩個學科,而是要以多種學科為基礎建立的,牽涉了許多學科的知識領域,由于其非單一學科性,造成了學科專家權威性不強以及學科排斥等問題。所以,評價學科群的成果,就需要建立一種有效的評價制度。使用的評價方法,重點是要看學科的參與度以及學科間的關聯度等評價方式。評價的權重與評價標準也要有所區別,需要結合學科群之間的內在聯系與結構要素綜合考慮,注重評價問題的跨學科性與復雜性的本質。設計評價標準和權重時,需要依照評價主體的不同、預期效果不同以及評價目的不同而隨之產生變化。所以,評價體系需要靈活變通,需要結合學科群的特點,對投入和收益進行對比,從而得出準確的資源利用率[3]。2.2引入過程監管體系。目前,我國對“雙一流”的建設過程采取動態監管,針對進展緩慢、實施不力以及沒能有效建設學科和建設高校的學校,通過先警示,再減少支持力度的方式,促進“雙一流”進程的加快。所以,各個高等院校在建設學科群的過程中,就需要積極的建立過程監督體系,對學科群的建設的各項工作的進度情況實時跟蹤,得出準確的工作進展情況,對學科群的建設進度與效果進行綜合分析。而且,需要根據工作進度與執行情況,采用動態調整各種資源的方式,提升學科群的建設效率。對建設成果沒達到預期的要減少資源供應或者終止資源供應,建設成果顯著的,就需要增加各種資源的供應。同時,還需要能夠重視獎懲機制的建立,采用績效考察的制度,根據學科群建設成員的工作情況“賞功罰過”,從而促進工作人員的工作熱情。2.3建立科學合理的投入及協調管理體系。建設學科群就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以及財力。而且學科群里面的各種要素都擁有錯綜復雜的非線性相互作用關系,里面的每一種因素發生變化,都會造成其他因素發生變化,造成對整體的影響。所以,高效就需要結合自身建設“雙一流”的實際成果,創設科學合理的投入管理體系,從而能夠合理地分配科研經費,對科研成果進行共享交流,最大限度地發揮資源的使用率。而且,建設學科群的過程中,需要明確每個項目的責任和目標,將目標項目化,項目責任化。每一種研究項目和研究方向都要有專門的負責人以及研究團隊[4]。

3我國高等院校學科群建設的措施

3.1重視人才引進培養,建設高素質人才隊伍。高等院校想要有效建立學科群,達成“雙一流”的目標。首先,就需要有一流的人才,只有擁有一流的人才,才能建設一流的學科、一流的學校,高素質人才就是建設學科群的關鍵。建設高素質人才隊伍,能夠有效提升學科群建設的質量,特別要重視學科負責人的重要作用。而且,高等院校需要重視建設學科梯隊,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學科群建設隊伍。高等院??梢跃蛢瀯輰W科、特色學科以及重點學科展開學科群的建設,有意識地培養和鍛煉高素質人才,同時還要注意引進高素質人才以及學術領軍人物。需要注意的是,引進人才和自主培養都一樣重要,不能光圖省事、圖快就只引進高素質人才,忽略高素質人才的培養。而且也不能只顧著培養,還要注意引進人才,開展學科群建設,通過“老帶新”能夠使培養的高素質人才迅速投入工作當中。而且,培養高校的師資隊伍也是不能忽視的,只有提升高校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才能夠更快的選拔出高素質人才以及技術骨干。采取依靠創新制度,使用科學的評價方式,依據有效的獎懲措施,提升廣大教師的專業能力,促進學科群建設的快速發展。3.2注重頂層設計,努力建設高水平學科群。建設“雙一流”的高校,就要以學科為基礎,想要建設一流的大學就需要有一流的學科。首先,就需要科學合理的規劃設計學校的發展目標,全面增強學校的核心競爭力以及辦學能力,就需要建立在一流的學科上,學校就要根據自身特點,圍繞優勢學科,建設學科群,從而促進學校的全面發展。其次,不管是一流的學科建設高校,還是一流大學建設高校,都需要建設學科高峰,完善一流的學科。筆者認為,在建設一流學科的過程中,依靠一流學科促進學科群的水平提升也是大勢所趨。學科群并非是簡單地將各種學科進行組合,而是要根據學科的特性科學合理的進行組合,從而建設互相影響、互相提升、共同進步的學科群。通過發展高校的特色學科群,能夠有效地提升高校的核心競爭力,是高校成為一流學校的重要標志。再次,建設學科群要實施需求導向以及功能導向。需求導向指的是建設學科群,要走在學科的發展前言,滿足國家和社會的需求,也可以被稱為任務導向。功能導向它指的是建設學科群時需要考慮學科之間的相互支撐與聯系、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共享學科建設的資源等等。高水平的學科群形成是符合自然發展規律的,是一個漫長的逐步發展建設的過程。最后,學科群并不會自然產生,就需要設計高校的頂層以及實施相關政策。高校通過整合與優化學科資源,從而能夠建立一流的學科,同時注重增強學科的綜合能力與核心競爭力,能夠有效促進學科的可持續發展,增強其全面協調性。在這個基礎上,進行頂層設計以及政策引導,協調學科群項目,建立有效的評價體制,合理分配各種資源,為學科群的發展和產生提供有效的幫助,建設功能全面的高水平學科群[5]。

4結語

總而言之,想要加快我國高校的“雙一流”進程,建設與完善學科群,就需要建立有效的評價制度,對建設過程采取有效監督,供應研究物資。還需要提升相關工作人員的能力,引進高素質人才,明確學科目標,努力建設高水平學科群促進我國成為世界一流的教育大國。

參考文獻

[1]沈忱,張旭,黃滋淳.“雙一流”背景下學科群建設管理策略研究[J].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

[2]嵇蘊潔.“雙一流”建設戰略背景下的高校博士后研究人員培養質量評價機制優化研究[J].中國博士后,2017(3):24-27.

[3]駱軼姝,單丹,俞昊,等.“雙一流”建設背景下研究生公派留學質量管理策略研究[J].紡織服裝教育2017,32(4):282-286.

[4]李印川,李丹.雙一流建設背景下高校實驗室管理問題與對策研究[J].魅力中國,2016(52).

[5]路涯涯.雙一流背景下高校-流學科建設的路徑研究———以山西省教育經濟與管理為例[J].報刊薈萃:下,2018(1):54.

作者:周莉 單位:南京林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