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當代公路設計的問題與策略

時間:2022-03-04 04:57:37

導語:小議當代公路設計的問題與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議當代公路設計的問題與策略

本文作者:莫煒煒葉劍鳴工作單位:浙江省溫嶺市交通設計院

明涵不但會增加施工的成本,同時還容易造成跳車的現象,因此在設計涵洞時應盡量采取明涵暗做的處理方式;設計時不注意控制高填方。當高填方在施工完成后,其沉降很難被控制,設計中如果遇到難以避免的軟土地帶的高填方時,應多設計幾種方案并進行技術經濟比較,盡可能的減少工后沉降;設計時的零填挖地段過多。由于零填挖地段的水穩定性較差,要提高這些地段的水穩定性,勢必會增加工程的造價;在緊接互通式立交橋的連接部,設計時經常出現凸形豎曲線。這些地段和部位的通視條件是很差的,車輛在行駛的過程中往往難以快速的識別路標,所以這樣設計不但會導致行車路線出現錯誤,甚至可能影響駕駛人員的行車安全。設計人員在設計時不考慮路基的水穩定性因素。處于挖方地帶的路基,一般都會被認為是路基基礎好,并且是不容易被破壞的地段,所以設計人員在設計的過程中就較少考慮路基的水穩定性因素,其實這種地段也是很容易就遭到破壞的。公路在竣工投入使用后,路面都會出現開裂的現象,這就是由于水的因素而導致的,常年的雨水沖積,積水已經從邊坡兩側滲透到了路肩處,甚至到了路基中間。所以對于挖方地帶的路基處理,設計時應在水溝底下設置盲溝,從而阻斷外來水的到來。而對于零填挖這種特殊的路基,在除了對原狀土進行壓實或是換填原狀土之外,還應盡量減少地下水或隔斷地下水源。

從設計角度提高“三背回填”的質量(1)回填材料的選擇。為保證填筑的質量,應確保施工方案是最為合理的,同時要保證砂礫級配良好。(2)在公路設計的過程中,還應考慮到回填土壓實的影響。(3)設計時應盡量選擇減小沉降量的設計方案。如對于填方段的的小跨徑板橋的設計時,就應該先填后選擇使用挖空灌注樁這一類的埋置式橋臺,從而最大限度的減小沉降量。在進行公路工程的設計時,應充分的考慮項目所在地施工材料的資源特點。在考慮施工材料資源特點時,應選擇地材豐富并且具有較大用量的形式結構,這樣在保證了工程施工工期的同時,也降低了公路工程的施工成本。如果施工現場是有豐富片石含量的區域,那么就可以應用較多的漿砌片石,如果施工現場是砂石材料較為豐富的區域,那么就可以應用較多的混凝土。設計時應堅持實用與美化并重的設計理念。(1)選擇合理的結構強度和結構尺寸。設計人員在設計是通常都是要受到設計習慣和以往的設計經驗的影響,在為結構設計選擇安全系數時,思想都是較為保守,所以設計師選擇結構物的尺寸越來越大,選擇結構物的強度也都是越來越高,實際上這就增加了工程的施工成本,給業主單位帶來了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舉例來講,一般在進行高速公路設計選擇立柱混凝土時,通常C25這個型號就是可以滿足公路的使用要求,但是為了追求強度現階段設計都選用C30,這就導致了資源的過度浪費。(2)在滿足經濟實用的前提下,應增加美化工程。在距離城市較近或是距離城市風景區較近的地段,可以適當的設計景觀燈光;在公路設計的綠化工程中,應采用最為常見的常青灌木植物,這樣不但能夠起到美觀和引導交通的作用,同時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駕駛員的駕駛疲勞;在進行結構設計時,應選擇有曲線輪廓的橋梁結構模型進行使用。對公路工程的設計文件進行標準化的審定工作。現階段,對于公路工程以及橋梁工程的設計圖紙文件都還沒有嚴格的標準化審定工作,在同一個工程的建設項目中,經常會出現不同標段的相同參數的兩個橋梁工程的設計文件是截然不同的現象,這種現象在橋梁工程的下部結構立柱的分項工程中是最為常見。施工單位雖然都會購買大量的定型模板,但是這些定型模板卻沒有達到預期的周轉次數,這就大大的增加了工程的施工成本,造成了資源的過度浪費。在現代公路工程設計的工程中,尤其是在橋梁工程的設計過程中,支架現澆工藝的應用已經非常廣泛。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要想減少發生支架坍塌等安全事故的發生概率,則應盡可能的選擇標準通用的結構形式和預制工藝,在為工程選擇施工工藝時應選擇傳統的施工方法,從而最大程度的降低工程施工中安全事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