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衛生組織結構和管理模式論文
時間:2022-10-23 10:24:35
導語:公共衛生組織結構和管理模式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調研浙江省共49所高校。其中部屬高校1所,占2.04%;省屬高校22所,占44.90%;專科類學校26所,占53.06%。按其組織結構與管理模式分為3組,即學校直管組、后勤處管理組和校外醫院管理組,對其公共衛生工作的實效進行考查。
1.2方法
公共衛生工作調研:主要內容包括肺結核管理、健康教育和食品衛生督查等的工作情況,通過問卷調查、電話詢問等,考查其應急和日常管理的工作實效。學校的組織機構、管理模式調研:根據浙江省教育廳《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衛生管理與監督工作的通知》的內容進行問卷調查。主要內容包括:①管理體制。即公共衛生工作具體管理部門、隸屬單位及高校醫療機構等級、人數等。②規劃與措施。包括公共衛生工作是否列入學校整體規劃、是否建立傳染病防控制度及是否落實防控措施。③具體工作落實情況。主要項目有食品衛生和飲用水安全的監督管理、慢病及傳染病的管理、健康教育課及健康教育宣傳活動開展情況等。學校健康教育工作情況調研:采用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2010年下發的《大學生健康教育問卷》,分別選取部屬院校、省屬院校、師范類院校和專科院校4類學校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問卷滿分為100,每類院校隨機發放健康教育問卷300份。部屬院校回收有效問卷297份,回收率為99.00%;省屬院校回收有效問卷289份,回收率為96.33%;師范院校回收有效問卷295份,回收率為98.33%;專科院校回收有效問卷293份,回收率為97.66%。調查問卷主要內容包括:①健康理念及人體生理基本常識、院前救護知識、常見病的防治知識等的知曉情況。②對艾滋病等傳染病的防控知識的了解情況。③獲取健康知識的渠道和接受健康教育的方式。
1.3統計分析
健康教育問卷采集的數據采用統計軟件SPSS16.0建立數據庫,進行統計分析。統計方法包括描述性統計分析、均數的比較,其中均數的比較采用Dunnett-t檢驗。學校公共衛生的組織結構、管理模式和工作實效采用對比性研究。
2結果
2.1學校公共衛生現行管理模式
在調查的49所高校中,學校公共衛生工作僅2所為學校直管,占4.08%;35所為后勤處管理,占71.43%;12所為學校委托校外醫院管理,占24.49%。
2.2健康教育情況
開設健康教育選修課的高校有12所,占所有高校的24.59%。其中,學校直管的2所高校均開設有選修課,后勤處管理的高校有10所開設,校外醫院管理的高校均未開展健康教育。
2.3人員配備及公共衛生開展情況
高校醫療機構中醫務人員在30人以上的有8所,占16.33%;10~30人的醫療機構有17所,占34.69%;10人以下的醫療機構有24所,占48.98%。有2所學校直管和3所后勤處管理的高校醫療機構開展了食品衛生督查;開展傳染病規范管理的醫療機構有2所為學校直管,6所為后勤處管理,校外醫院管理的為0。2011年全省有6所院校出現結核病疫情暴發,其中3所為后勤處管理的高校,3所校外醫院管理的高校除1所學校直管高校開展了飲用水安全檢查和慢性病管理外,其余高校均未開展此項工作(表1)。
3討論
3.1高校公共衛生工作的重要性
中國高校普遍采用全封閉式教學,學生吃、住、行均在校內,為行為一致的集體生活,這與國外高校有本質的區別。國外高校多采用開放式教學,學生生活在社會中,醫療后勤保障依賴社會。而中國高校是一個特殊的社區,大學生剛走出家庭,生活經驗缺乏,自身抵抗力較差,若高校社區管理不善,易發生傳染病的暴發、流行和其他群體性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因此,衛生部在2010年3月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衛生管理與監督工作的通知》,強調在高校中加強傳染病監測和健康教育等公共衛生工作的重要性[3]。
3.2高校公共衛生管理體制的現狀與問題
由本研究可見,高校公共衛生機構管理體制和管理模式的錯位,是高校多發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主要根源。調查發現,大多數高校醫療機構歸屬于后勤處管理,是后勤服務的一個分支機構,這是思想認識上的錯誤。高校公共衛生工作不是服務性工作,是維護和促進師生身心健康的社會行動,是全校公益性的工作[4]。同時,高校醫療機構歸屬于后勤處,難以指揮全校性的行動[5]。學校傳染病防控工作必須有學工部、團委、保衛處、宿管科和學校醫療機構等部門的共同參與;食品衛生督查應該有后勤管理處、后勤集團、學生代表、教職工代表和學校醫療機構的共同參與;健康教育宣傳必須有宣傳部、學工部、研工部和學校醫療機構等部門的共同參與。只有多部門密切合作,聯防聯控,才能有效防止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高校醫療機構歸屬于后勤處,無獨立經濟管理權和人事權,導致醫療設備無法更新,人員配備嚴重不足,致使健康教育、傳染病防控等工作無法落實到位,對食品衛生和飲用)水安全的督查工作沒有權力。當職、責、權出現分離時,公共衛生工作就無法順利完成,發生公共衛生事件也就不足為奇了。此次調查結果還發現,浙江省有12所高校醫療機構由校外醫院管理,這些單位多以醫療業務為主,主要考慮的是經濟效益,高校的傳染病管理、食品衛生安全、健康教育等公共衛生管理無人負責,基本上未開展公共衛生工作,較易發生結核病等疫情或其他公共衛生事件。
3.3理想的高校公共衛生管理模式
學校的公共衛生工作,必須由校領導親自負責,學校醫療機構具體管理,學工部、研工部嚴格執行,實行校領導、學院和班級的分級管理,才能把工作做好。醫療機構歸屬于后勤處或由校外醫院管理模式,在人力、物力、執行力和財力等各方面得不到有效保障,會給學校的公共衛生工作埋下巨大的隱患。因此,理順高校醫療衛生機構的管理體制,是公共衛生工作落到實處的關鍵。
作者:繆鋒單位:浙江大學
- 上一篇:勞動爭議調解的企業工會論文
- 下一篇:高校管理模式論文
精品范文
10公共衛生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