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內部環境保護管理模式分析

時間:2022-02-24 11:31:09

導語:企業內部環境保護管理模式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企業內部環境保護管理模式分析

摘要:環境保護在我國有著非常重要的戰略性的地位,作為排污主體的工業企業要如何開展實際可行的環保管理工作以適應目前嚴峻的環保形勢將顯得十分的重要。本文就企業內部在完善環保制度,健全環保考核,加強環保文化宣貫等方面逐步推進環境保護管理的長效機制進行了有益的探討。

關鍵詞:企業環保;內部管理;機制

新《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已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為了提高管理水平,落實環境保護主體責任,強化和規范環境保護行為,消除環境風險隱患,企業必須在責任追究、監管權責方面配套落實新《環保法》的相關規定,確保各生產環節符合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的要求,最終實現環保新常態下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一、健全完善環保管理機制

企業要從適應新《環保法》的要求入手修訂環保制度,構建全新的管理體系。通過提高環境監管效率,指導和督促生產單位強化和規范生產過程的環境保護行為,排查和消除環境風險隱患,全面落實企業環境保護主體責任,使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不斷符合環境保護規范化建設的要求。具體做法如:

1.在廠礦、車間、班組建立三級環境管理機構設立專職環保管理人員,定期召開環保例會,對存在的環境問題分析成因、討論可行性方案,有效推進并層層落實責任。形成有序、有效地環境管理流程。

2.切實把握“三個統一”原則企業要充分認識到環境問題就是經濟問題和社會問題,環境效益就是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應根據長遠發展的需要制定切實可行的環保工作規劃。在遠景規劃當中應當對環境控制指標,重點治理工程,設備和設施更換計劃,相關人員專業素質結構,污染物指標的削減計劃,“三廢”綜合利用以及環保專項資金等做出與企業發展規模相匹配的細致計劃,從而使環境管理計劃、目標、實施工作做到有的放矢,減少盲目性,提高預見性。

二、健全指標考核體系,完善激勵和約束機制

按照環保新常態的要求明確各層級量化管理指標,通過層層分解落實、定期評估,督促企業自身不斷改進和規范環境行為,提高環境監管效率,防范和控制環境風險,從而形成企業內部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生產單位污染物排放進行內部控制的機制。內部排污收費制度的設立,不但能對生產排污進行控制,還能充分調動生產單位保護環境的積極性。首先,各生產單位要對本單位污染物排放的總量進行申報,經由企業內部環保部門來按照相關地方標準核定給企業的總體排污量進行確認;其次,要在各污染排放口安裝排污流量計和濃度計,在科學核算的基礎上細化分解排污總量指標,開展內部自我管理的排污收費;第三,依照相關環保機構對于企業的收費標準對二級單位收取風險抵押金,對于沒有完成排污指標的,就需要按照比例扣除抵押金。如果超過了分配的排污限額,除了扣除抵押金之外,還需要進行罰款。如果沒有用完上本年度的排污指標,年終可以退回抵押金,并給與獎勵。排污抵押金的剩余部分可以當作企業環保的專項資金。在具體的運作中,二級單位可以參照此方法,將任務分派到各個班組;最后,在測算環保設施運行成本的基礎上,參照國內同行業制訂各生產單位的環保管理費用,并與財務方面成本核算緊密銜接,不斷以經濟杠桿促進污染物排放自我管控的持續改進。

三、強化企業內部環境監理、監測工作

環境監理和環境監測是環境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作用在于通過現場檢查督促環保管理目標按計劃進行以及各項環保管理制度和要求得到有效落實,使環保管控指標異常能夠被及時發現并得到快速解決。為了提升企業內部的環境管理工作效果,必須要充分發揮監理、監測工作的基礎性作用,依照其工作特點將兩者有機結合在一起,確立“監理以監測為依據、以監測促進監理效果”的工作模式,不斷提高環境監測的目的性和環境監理的實效性,使環保工作得到整體提升。具體做法是:

1.采取例行檢查、重點檢查、突擊檢查、遠程監控、收集整理等方式獲取環境信息;

2.現場進行勘察、采樣、監測、拍照、錄音、錄像獲得判斷依據或證據;3.通過調取生產記錄、在線歷史數據了解生產狀況,分析污染原因;

4.對監測結果超標的單位開展重點監理,督促整改直到其達標;

5.對違規違法行為予以通報考核。

四、深入開展企業環保文化宣貫活動

環境保護在當前的技術條件下一般不產生直接的經濟效益,但是許多人,包括一些領導干部確實還存在著重經濟效益輕環保投入的狹隘觀念,他們往往只看到眼前和局部甚至個人利益而沒有持續發展、綠色發展的眼光和思路,把環境污染的難題留給后人。環保意識的提升不僅是國家行為,更是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思想保障。所以,企業應該利用廣播,講座,電視,有獎征文,黑板報,文藝演出,櫥窗,環保展覽,事跡報告,專題培訓等諸多形式來進行環保宣傳,借以在企業的干部群眾中宣傳環保文化,提高企業內部環保意識,推動企業環保文化的發展。只有這樣,才能使環境保護意識深入人心,給環保事業的長足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保障。在當前形勢下,具體應以新《環保法》和“兩高十四條環保司法解釋”及相關環保法規為主要學習內容積極開展宣貫活動,在企業內部形成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圍。以多平臺宣傳、多方位培訓、座談討論、知識競賽為手段,全方位、分層級地開展環保法規的學習宣貫工作,確保新《環保法》等環保法規能夠在企業內部得到有效貫徹落實,為環保紅線的入腦入心打下堅實的基礎。

五、總結

為了使現階段企業內部環境管理適應環保新常態的整體要求,積極扭轉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利益的錯誤觀念,營造清新、和諧、友善的環保氛圍,建立科學的、適用的、和諧的綠色生產經營模式。在企業內部環境管理升級過程中,必須提升完善相關的環境保護管理機制,通過內部收費制度等一系列激勵與約束機制的完善以及企業環保文化的形成來促進企業進一步提升內部環保管理水平,從而走上節能減排、綠色環保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參考文獻

[1]陳梅.自愿性環境管理模式下企業環境規制內部化的實現途徑[J].特區經濟,2013,(3):214-215.

[2]謝芳.企業環境責任與綠色戰略管理研究[D].南開大學,2012.

作者:焦永強 單位:金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環保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