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登記管理發展新思路

時間:2022-01-01 10:06:37

導語:品種登記管理發展新思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品種登記管理發展新思路

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是學習貫徹黨的精神的開局之年。40年風雨兼程、40年眾志成城、40年春風化雨,40年砥礪前行,種業市場從無到有,從自給自足到開放共享,品種管理體制從探索到建立,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推動我國種業實現大發展大變革。種業是國家戰略性、基礎性的核心產業,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根本。特色作物種業更是農業結構調整、產業開發、脫貧致富的重要支撐。明確指出:“要下決心把民族種業搞上去”,這就要求廣大種業人在變革中思考,在思考中創新,凝心聚力,提高種業的核心競爭力。貫徹落實總書記要求,品種管理工作責任重大、任務艱巨、意義深遠。

1我國品種管理制度發展歷史進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百廢待興,此時農村還普遍處于“家家種田,戶戶留種”的階段,種糧不分家。1958年農業部提出“四自一輔”方針,種子得已從糧食中脫離出來有了專門的經營機構,但此時仍為以糧換種,種子商品化程度不高。隨著農業生產水平的提高和生產力的發展,原有種子管理方式已不能適應市場需求,1978年頒布的《關于加強種子工作的報告》,打破了種子機構都是農業行政部門的直屬單位、依靠行政權力完成良種推廣任務的舊體制,批準在全國范圍內建立種子公司和生產基地,提出“四化一供”方針,實現種子生產經營合二為一的體制[1]。中國種子公司成立,以蔬菜種子為代表的非主要農作物種子得以自由交易,標志著我國種業開始進入市場化進程。1989年國務院頒布《種子管理條例》,為各級種子管理部門強化種子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據。1995年創建的種子工程,為適應市場化經濟體制下的種業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進入新世紀以來,種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2000年正式頒布實施的《種子法》,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先后開展“政企分開、事企脫鉤”為內容的管理體制改革[2],為開啟我國種業市場化進程發揮了重要作用,標志著我國種子產業進入了依法治種的新階段。此時品種管理制度規定對稻、小麥、玉米、棉花、大豆,以及農業部確定的油菜、馬鈴薯等7種主要農作物實行國家和省兩級審定,對省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確定的西瓜、花生、向日葵等21種農作物實行省級審定,開啟了品種管理的法治化進程[3]。品種審定制度是我國品種管理的重要制度,對加快良種推廣和保障糧食安全發揮了積極作用,但在實踐中也存在審定的品種多、審定通道窄、審定標準與市場需求脫節等問題。為此,2016年新修訂的《種子法》規定,審定農作物的種類由原有國家和省級審定的28種主要農作物減少為5種,同時建立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制度,規定列入非主要農作物登記目錄的品種在推廣前應當登記[3]。這是對品種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和完善,對推動特色作物種業發展,鼓勵品種創新,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證消費安全和用種安全意義重大。

2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制度建立

2017年5月1日《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辦法》的實施標志了品種登記管理工作正式開啟。列入第一批非主要農作物登記目錄的29種作物,都是促進農民增收、發展特色產業的重要作物。現今品種登記許可制度實施一年有余,是種業變革歷史長河中的重要舉措,是順應種業市場發展的必然選擇,成效已初步顯現。2.1品種登記許可實施進展。2.1.1登記品種百花齊放。截至2018年9月25日,全國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申請量達到16252個,其中,通過省級審查的12972個,通過全國農技中心復核的有12560個,樣品入庫合格11202個,農業農村部已公告的品種達到了8004個。這些公告品種涉及糧、油、糖、果、菜、茶、熱帶作物7大類全覆蓋29種登記作物。其中新選育品種237個、原審定品種1058個、已銷售推廣品種6709個,已銷售品種占登記總量83.8%。我國蔬菜的播種面積約占農作物總面積的10%以上,產量、產值均已超過糧食,成為第一大農產品[3],蔬菜類公告品種數為4930個,占全部公告品種的61.6%,且登記申請量還在持續上升。2.1.2種業企業積極響應。2006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種子管理體制改革,加強市場監管的意見》頒布實施,國家對現代種業發展作出規劃部署,確立了以企業為主體的商業化育種體系,鼓勵科研育種人員向企業流動,加快企業兼并重組,同時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程度,與此同時一大批具有高產、優質、適宜全程機械化的新品種涌現,一大批“育繁推一體化”骨干企業和特色種業企業脫穎而出。品種登記制度為維護種業市場秩序、促進種業企業良好發展保駕護航。目前登記系統中申請登記主體有1703家,1370家為種子企業,287家為科研機構,其他個人、有關農業部門等46家,種子企業占到申請主體的80.44%。在已經公告的8004個品種中,由種子企業申請登記的品種有6186個,占到申請總數的77.3%;企業作為育種單位的品種有4834個,占60.4%,登記品種數量最多的前10家申請主體均為企業,排名前三的企業登記品種數更是突破了100個,種子企業已逐漸成為品種登記和選育的主體。2.2品種登記制度取得成效。2.2.1規范種業市場秩序。品種登記許可強化了非主要農作物種業市場的源頭管理。品種有了市場推廣的“通行證”,為今后品種追溯管理、種業信用體系和可追溯管理體系建設提供了重要依據。同時徹底解決了“一名多品”的混亂問題,規范了品種命名,從源頭上杜絕了部分不正當競爭違法行為,有利于維護育種者和農民的合法權益,促進市場公平競爭。提交的種子樣品作為品種的身份信息,為品種異議和市場違法行為處理提供了依據。2.2.2挖掘優良品種特性。通過分析發現,登記的各類作物品種用途類型多樣,例如高粱登記品種除了有作為糧食食用的品種外,還有制糖、釀酒、生物能源等多種類型的品種參與登記;桃除了鮮食品種外,還有一大批觀賞桃品種予以登記;部分蔬菜品種類型多樣,適應性廣、抗性強、品質優。通過登記信息發掘出一批節本增效、優質安全、符合需求的綠色品種,為助推農產品提檔升級,滿足產業發展和消費需求,促進市場的多元化發展提供了品種保障。

3當前品種登記制度存在的主要問題

3.1許可信息申請缺乏嚴肅性。一是品種名稱不規范。品名含有他人注冊商標名稱,出現“王”“高抗”“超級”等違反《商標法》《反不正當競爭法》《農業植物品種命名規定》的現象。二是申請材料品種性狀數據不真實。一些作物品質指標數據明顯有悖科學。三是品種重復登記。申請者以一品多名對同一品種進行多次登記申請,或新選育品種按已銷售申報。四是侵權品種公然登記。個別申請者以育種者自居,盜取他人品種申請登記,在登記公示公告后被他人提出異議和起訴。3.2部分重要的特色經濟作物還沒納入登記目錄。部分具有區域優勢、支撐農民增收的特色作物,例如因種子退化、種苗質量差等問題制約中醫藥事業健康發展的中藥材品種,具有較大種植面積的蘿卜、豆角等蔬菜品種,以及經濟價值較高的食用菌、火龍果、荔枝等特色優勢作物,尚未列入登記作物目錄,不能有效地規范管理和保護開發品種,科研人員的育種積極性也受到影響。

4探索非主要農作物種業管理新思路

4.1以登記許可為基石,推進品種登記標準化建設。一是進一步細化工作管理機制,規范審批流程。盡快出臺《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問答(手冊)》《農作物品種登記許可受理審查工作規范》、異議品種處理程序、標準樣品更換流程等。二是完善登記平臺功能,加強信息化管理,開發數據統計、消息反饋等功能。三是盡快研究確定已銷售品種的登記截至日期,杜絕老品種重復登記現象,也為新品種選育登記提供空間。力爭把登記許可環節中的每一步制度化、規范化,為推動品種登記的法治化管理進程奠定基礎。4.2以三大體系為支撐,探索事后管理技術性工作。驗證體系結合生產實際,對登記品種申請文件填報信息真偽進行田間鑒定,開展驗證調查,摸清登記品種信息的真實性,建立登記品種驗證辦法和符合性標準。評價體系通過多渠道的信息采集和專家咨詢機制,掌握品種生產應用情況,摸清品種推廣應用面積和品種突出優缺點,研判品種發展趨勢。鑒定體系對存在嚴重缺陷的登記品種或出現異議的品種進行鑒定處理,建立品種鑒定管理工作規范,確保有章可循、依法處理[4]。4.3以引導服務為重點,提供農戶選種用種參考依據。通過部省兩級聯動,搭建覆蓋面積大、輻射范圍廣的品種田間種植評價展示網絡,把登記品種真正地種到地里去,讓農戶有看禾選種的機會,同時充分發揮專家技術力量,建立品種評價技術方案。結合種植評價和展示結果,搭建產學研交流、產供銷銜接的平臺,實現品種服務與種植需求的有效對接、與產業發展的有機結合。同時兼顧良種良法與農機農藝融合,為農業綠色發展提供品種支撐。4.4以市場監管為保障,維護種業市場公平競爭秩序。長期以來,市場監管側重主要農作物,輕非主要農作物;重兩雜種子,輕常規農作物種子,導致部分地方特色農作物種子種苗監管不力,侵權現象嚴重,給產業發展帶來一定影響[5]。一是要統籌制定品種質量檢測標準,建立非主要農作物的種子質量標準體系;二是要加緊推進登記作物DNA指紋庫構建和技術標準的制修訂,促使非主要農作物市場監管工作有法可依、有據可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助推農業發展,種業必須先行,讓我們以改革開放40周年取得的偉大成就為指引,以品種市場化需求為導向,以品種管理制度改革為契機,強化品種登記體系建設,攜手助力現代種業發展和民族種業振興。

參考文獻

[1]胡瑞法,黃季焜,項誠.中國種子產業的發展、存在問題和政策建議.中國科技論壇,2010(12):123-128

[2]農業農村部辦公廳.余欣榮副部長在全國現代種業發展推進會議上的講話(摘要).(2018-03-20)

[3]劉振偉,余欣榮,張建龍.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導讀.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16:54-59,353-354,389

[4]陳應志,孫海艷,史夢雅,李榮德,陳立軍.設置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制度的歷史必然與現實實踐.中國種業,2018(1):4-8

[5]劉汝敏.新形勢下種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中國種業,2016(4):27-28

作者:史夢雅 單位: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品種登記處